第64頁
嗣復往視平家,雖是陋巷貧居,門外卻有貴人車轍,當下趨回家中,召子仲與語道:「我欲將孫女嫁與陳平。」仲愕然道:「陳平系一介貧儒,邑人統笑他寒酸,不願聯姻,奈何我家獨遣女往嫁呢?」張負拈髯笑道:「世上豈有美秀如陳平,尚至長久貧賤麼!」也是別具青眼。仲尚是不欲,入問伊女,伊女卻無違言。想是平日亦見過陳平,兩心相悅之故。
再經張負遣媒定約,上下相迫,任他張仲如何不樂,也只好籌辦妝奩,嫁女出門。張負又陰出財帛,給與陳平,使得諏吉成禮。平大喜過望,指日完娶。親迎這一日,張負且叮囑孫女,叫她謹守婦道,勿得倚富壓貧。
孫女唯唯登輿,到了平家,青廬交拜,綠酒諧歡,可意郎君,得了如花美眷,真個是情投意合,我我卿卿,一夜夫妻百夜恩,無論甚麼外緣,總奪不去兩人恩愛,就使乃兄再娶後妻,亦不過鄉村俗女,怎及得張女纖穠,是可知盜嫂情事,定屬虛誣。自從平娶得張女,用度既充,交遊益廣,就是裡人亦另眼相待。會遇裡中社祭,公推平為社宰,分肉甚均,父老交口稱讚道:「好一個陳孺子,不愧社宰。」平聞言嘆息道:“使我得宰天下,也當如分肉一般,秉公辦事呢!志趣不凡,平佐漢王定天下,後為丞相,故補敘獨詳。
既而陳勝起兵,使部將周市徇魏,立魏咎為魏王,見前文。平就近往謁,得為太仆。未幾有人構平,平乃走投項羽,從羽入關,受官都尉。至此復西歸漢王,言聽計從,指揮如意,遂得與漢家三傑,並傳不朽了。
這且慢表。
且說漢王傳集人馬,統率東征,渡過平陰津,進抵洛陽。途次遇一龍鍾老人,叩謁馬前,漢王詢明姓氏,乃是新城三老董公,年已八十有二。當即命他起立,問有何言?董公道:「臣聞順德必昌,逆德必亡,師出無名,如何服人?敢問大王出兵,究討何人?」漢王道:「項王不道,所以往討。」董公又道:「古語有言,明其為賊,敵乃可服,項羽原是不仁,但逆天害理,莫如弒主一事。
大王前與羽共立義帝,北面臣事,今義帝被弒江中,遺骸委地,雖說江畔居民,撈屍藁葬,終究是陰靈未瞑,逆惡未彰。為後文建立義帝祠塚張本。為大王計,果欲東討項羽,何不為義帝發喪,全軍縞素,傳檄諸侯,使人人知義帝凶信,罪由項羽,然後師出有名,天下瞻仰,三王盛舉,亦不過如是了。」漢王聽說,很覺有理,遂向董公答道:「好極!好極!若非先生,寡人幾不得聞此正論了。」足愧三傑。當下欲留住董公,使參軍政。董公自稱老病,不求仕進,告辭而去。漢王乃為義帝舉哀,令三軍素服三日,分遣使人,賫着檄文,佈告各國。
文中說是:
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這檄文傳報各國,魏王豹覆書請從,漢王當然作答,叫他發兵相助。魏王豹如約而來,惟漢使至趙,趙相陳余,卻要漢王殺死張耳,方肯聽命。使人返報漢王,漢王不忍殺耳,偏從兵中尋出一人,面貌與耳相類,竟將他割下首級,仍遣原使持示陳余。殺一無辜而得天下,仁者不為,漢王此舉,毋乃傷仁!余舉首審視,已是血肉模糊,未能細辨,不過大略相似,遽以為真,因也撥兵從漢。
漢得塞翟韓魏殷趙河南各路大兵,共計五十六萬人,浩浩蕩蕩,殺奔彭城。又恐項羽乘虛襲秦,特使韓信留駐河南,扼要防守,自引大兵東出。路過外黃,正值彭越進謁,報告殺敗楚將,收取魏地十餘城。見前回。
漢王道:「將軍既得魏地,應該仍立魏後,魏王豹可以複位,將軍即為魏相便了。」越領命自去,漢王徑至彭城。
彭城裡面,守兵寥寥,所有精兵猛將,都隨項王伐齊,單剩老弱數千人,留守城中,如何抵敵數十萬大兵,當下聞風遁去,聽令漢兵入城。漢兵魚貫而進,即將彭城占住,漢王攬轡徐入,檢查項王宮中,美人具在,珍寶雜陳,不由的故態復萌,就在宮中住下,朝飲醇酒,暮擁嬌娃,享受那溫柔滋味。就是部下將士,亦皆置酒高會,歡呼暢飲,快活異常。
此時張良樊噲想亦從軍,奈何不復進諫!小子有詩嘆道:
樂極悲生本古箴,如何一得便驕淫!
彭城置酒尋歡夜,錦帳沈沈禍已深。
漢王正在縱樂,不料項王已回馬殺來。欲知兩軍勝負,且待下回敘明。
司馬卬之反覆無常,宜為項王所痛恨,然不能責及陳平。平之說降司馬卬,已為盡職,若卬之戰敗降漢,平亦安能預料。
乃項羽無端遷怒,擬加平以連坐之罰,卒使平畏罪走漢,是何異於為叢毆爵,為淵毆魚乎?漢得陳平,卒賴其六出奇計,以成王業,故本回特詳敘履歷,代為表揚。至若盜嫂一事,卻一再辨誣,所以維持風化,杜後人之口實,意至深也。然陳平主議東征,而未及縞素髮喪之大義,反使新城遺老,叩馬進辭,是可知策士遺風,但尚詭謀,不知正道,王跡亡而亂賊興,綱常或几乎息矣,得董公以規正之,未始非末流之砥柱也。
第2十四回 脫楚厄幸遇戚姬 知漢興拚死陵母卻說彭城潰卒,奔至城陽,往報項羽。羽聞彭城失守,氣得暴跳如雷,留下諸將攻齊,自率精騎三萬人,倍道回援。由魯地出胡陵,徑抵蕭縣。蕭縣東南,有漢兵數營紮住,本由漢王遣使防羽,營中亦不甚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