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上 - 394 / 570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上

第394頁 / 共570頁。

 大小:

 第394頁

朗讀:

◆又葉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朱注】待,徒奇反。考證:〔【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世富,君子誠之,好以待。〕 謹照原文世改埶。

█律 【寅集下】【彳字部】 律 【唐韻】呂戌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音嵂。【玉篇】六律也。【廣韻】律呂也。【說文】均布也。十二律均布節氣,故有六律,六均。【爾雅·釋器】律謂之分。【注】律管,所以分氣。【前漢·律正志】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後漢·律曆志】殿中□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靈臺用竹律六十□日如其曆。【史記·律書注】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為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禮·王制】考時月,定日同律。


  

◆又【爾雅·釋詁】法也。

◆又常也。【注】謂常法。【正韻】律呂萬法所出,故法令謂之律。【管子·七臣七主篇】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釋名】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咸懼,而不敢易紀律。

◆又軍法曰律。【易·師卦】師出以律。

◆又□書曰律。【前漢·□法志】蕭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晉書·□法志】秦漢舊律起自李悝。悝著綱捕二篇,親律一篇。

◆又以其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又爵命之等曰律。【禮·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即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又【爾雅·釋言】述也。【禮·中庸】上律天時。

◆又【爾雅·釋言】銓也。所以銓量輕重。

◆又理髮曰律。【荀子·禮論篇】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注】律,理髮也。

◆又詩律。【杜甫·遣悶詩】晚節漸於詩律細。

◆又戒律。【佛國記】法顯慨律藏殘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尋求戒律。

◆又【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注】蜀人呼筆為不律也。

◆又斛律,耶律,□複姓。【姓譜】斛律,代人,世為部落統軍,號斛律部,因氏焉。耶律,遼之後。

◆又【韻補】與嵂通。【詩·小雅】南山律律。【司馬相如·大人賦】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考證:〔【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畏懼,而不敢犯紀律。〕 謹照原文畏改咸。犯改易。〔【禮·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即上宮九命。〕 謹照原文宮改公。

█徂 【寅集下】【彳字部】 徂 〔古文〕□□【廣韻】昨胡切【集韻】叢租切,□祚平聲。【爾雅·釋詁】往也。【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詩·豳風】我徂東山。

◆又【爾雅·釋詁】存也。【注】以徂為存,猶以亂為治,以曩為曏,以故為今。反覆旁通,美惡不嫌同名。

◆又國名。【詩·大雅】侵阮徂共。【箋】阮也,徂也,共也,三國犯周,而文王伐之。◎按朱傳云:以侵阮,而往至於共也。與箋說異。

◆又徂來,山名。【詩·魯頌】徂來之松。

█彷 【寅集下】【彳字部】 彷 【廣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音旁。【玉篇】徬徨也。【莊子·逍遙遊】徬徨乎無為其側。

◆又蟲名。【莊子·達生篇】野有徬徨。【音義】徬徨,狀如蛇,兩頭,五采文。

◆又【集韻】彷徉,徘徊也。【史記·吳王濞傳】彷徉天下。

◆又【廣韻】妃兩切,音髣。彷彿也。【說文】彷彿,見不審也。【傅毅·舞賦】彷彿神動。

█徸 【寅集下】【彳字部】 徸 【玉篇】昌容切,音衝。行貌。

◆又與踵同。【集韻】踵或作徸。

█徎 【寅集下】【彳字部】 徎 【唐韻】【集韻】□醜郢切,音騁。【說文】徑行也。

◆又【廣韻】丈井切,音□。雨後徑也。

◆又【集韻】裡郢切,音領。義同。

◆又他頂切,音珽。徑也。


  
█彴 【寅集下】【彳字部】 彴 【廣韻】之若切【集韻】【正韻】職略切,□音勺。【廣雅】獨梁也。【廣韻】橫木渡水也。【蘇軾·游蔣山詩】略彴橫秋水。

◆又【集韻】亭正切,音笛。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雹。【爾雅·釋天】奔星為彴約。【疏】奔星即流星。一名彴約。

█徒 【寅集下】【彳字部】 徒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輓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禦不驚。

◆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注】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為政。

◆又【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為徒。

◆又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塚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為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