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上 - 393 / 570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上

第393頁 / 共570頁。

 大小:

 第393頁

朗讀:

◆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注】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注】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又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為君復陶。【注】復陶,衣服之官也。

◆又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注】秦所遺羽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覆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注】謂迴轉反覆之也。

◆又【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勿事。【注】復其身,及一戶之內,皆不徭役也。

◆又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注】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又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又【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覆命武王也。

◆又葉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又□□□□。

█後 【寅集下】【彳字部】 後 〔古文〕□□【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音厚。【說文】遲也。從彳么夂者,後也。【徐鍇曰】么,猶□躓之也。【玉篇】前後也。【廣韻】先後也。【詩·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又後嗣也。【禮·哀公問】子也者,親之後也。【書·蔡仲之命】垂憲乃後。【左傳·桓二年】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

◆又【集韻】亦姓。

◆又【韻會】然後,語辭。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厚去聲。【增韻】此後於人,不敢先而後之,先此而後彼之後也。【老子·道德經】自後者,人先之。【論語】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又【詩·大雅】予曰有先後。【傳】相導前後曰先後。

◆又【廣雅】娣姒,先後也。【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於先後宛若。【注】兄弟妻相謂曰先後,古謂之娣。今關中俗呼為先後,吳楚呼為妯娌。

◆又葉後五切,胡上聲。【揚雄·趙充國圖畫頌】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得 【寅集下】【彳字部】 得 〔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葉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

█徝 【寅集下】【彳字部】 徝 【玉篇】竹志切,音智。施也。

◆又與陟同。【集韻】陟或作徝。

█徖 【寅集下】【彳字部】 徖 【玉篇】祚紅切,音叢。安也。

█彽 【寅集下】【彳字部】 彽 【廣韻】直尼切【集韻】□尼切,□音墀。【玉篇】彽徊,猶徘徊也。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

◆又徒回切,音頹。義□同。

█徛 【寅集下】【彳字部】 徛 【唐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音崎。【說文】舉足以渡也。

◆又【廣韻】渠綺切,音技。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義切,音寄。【爾雅·釋宮】石杠謂之徛。【注】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彴也。【廣雅】徛,步橋也。 【集韻】或作□。

█彿 【寅集下】【彳字部】 彿 【廣韻】敷勿切,音拂。彷彿也。【說文】本作髴。

█徠 【寅集下】【彳字部】 徠 【玉篇】古文來字。【楚辭·九章】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前漢·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

◆又【韻會】徂徠,山名。【詩·魯頌】徂來之松,作徂來。

◆又與勑同。【說文】勑或作徠。亦作來逨。詳力部勑字注。

█彺 【寅集下】【彳字部】 彺 【集韻】雨方切,音王。【玉篇】急行貌。

█待 【寅集下】【彳字部】 待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又【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間待之。

◆又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雲待之。

◆又葉直裡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又葉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又葉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