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上 - 198 / 570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上

第198頁 / 共570頁。

 大小:

 第198頁

朗讀:

◆又【韻補】葉夷周切,音由。【詩·鄭風】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渟 【巳集上】【水字部】 渟 【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埤蒼】渟,水止也。【史記·李斯傳】決渟水致之海。或作亭。【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與停同。【後漢·趙岐傳】渟車呼與共載。

◆又【集韻】湯丁切,音廳。與汀同。水際平地也。

█渠 【巳集上】【水字部】 渠 【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蕖。【說文】水所居也。【禮·曲禮】溝渠必步。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又渠渠,勤也。【詩·秦風】夏屋渠渠。【箋】渠渠,猶勤勤也。【注】深廣貌。

◆又大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又樂章名。【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注】納夏一名渠。

◆又漸也。【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注】渠,漸也。

◆又軒渠,笑貌。【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又俗謂他人為渠儂。

◆又水名。【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謂之宕渠水。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為渠。【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注】渠,車輞,言跰腳也。

◆又犀渠,甲名。

◆又楯也。【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又芋渠。【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又夫渠,荷名。別作蕖。

◆又姓。【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又【集韻】其據切,音遽。與詎同。【字林】未知詞也。【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又與遽通。【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又【正韻】臼許切,音巨。義同。

█渡 【巳集上】【水字部】 渡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

█渢 【巳集上】【水字部】 渢 【廣韻】房戎切【集韻】【韻會】扶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馮。【玉篇】水聲。一曰弘大聲。

◆又【集韻】【正韻】□符咸切,音凡。渢渢,中庸之聲也。一曰浮貌。【左傳·襄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

◆又【集韻】【韻會】【正韻】□孚梵切,音泛。義同。

█渣 【巳集上】【水字部】 渣 【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音□。水名。出義陽。與溠同。

◆又【集韻】助駕切,音乍。義同。 俗以此為渣滓字。

█渤 【巳集上】【水字部】 渤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渤澥海別支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亦作勃。【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為勃,名曰勃海郡。

◆又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又漰渤,水聲。【郭璞·江賦】鼓□窟以漰渤。 【集韻】或從勃作渤。通作浡。

█渥 【巳集上】【水字部】 渥 【唐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握。【說文】霑也。【詩·小雅】既優既渥。

◆又厚漬也。【詩·邶風】赫如渥赭。【正義】言其顏色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也。

◆又水名。【水經注】易水東逕容城縣故城南,又東渥水注之。

◆又【廣輿記】贛州龍陽縣三江水,乃桃水,渥水,廉水之會。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水聲。

◆又【集韻】【韻會】□於□切,謳去聲。與漚同。久漬也。

█渦 【巳集上】【水字部】 渦 【廣韻】【集韻】□古禾切,音戈。水名。與濄同。【前漢·地理志扶溝注】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向入海。

◆又【集韻】姑華切,音瓜。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禾切,音倭。水□也。【爾雅·釋水】渦辨回川。【注】旋流也。

◆又姓。【三輔決錄】有扶風太守渦尚。


  

█漽 【巳集上】【水字部】 漽 【玉篇】音義與□同。詳□字注。

█湥 【巳集上】【水字部】 湥 【集韻】他骨切,音突。流也。

◆又陁沒切,音揬。義同。

█湪 【巳集上】【水字部】 湪 【廣韻】通貫切【集韻】吐玩切,□音彖。水名。

◆又與渜通。【周禮·渜濯注】鄭康成曰:渜,古文作湪。荊沔間語。【疏】豫州人語。

█渧 【巳集上】【水字部】 渧 【廣韻】都計切【集韻】丁計切,□音帝。【埤蒼】□漉也。一曰滴水。【說文】本作□。【梵書】省作渧。【地藏經】一毛一渧,一沙一塵。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與啼同。號也。

█渨 【巳集上】【水字部】 渨 【唐韻】烏恢切【集韻】烏回切,□音隈。【說文】沒也。【玉篇】水澳曲也。或作隈。

◆又【集韻】羽鬼切,音韙。渨□,水波湧起貌。【郭璞·江賦】渨□濆瀑。

◆又烏賄切,音猥。與溾同。【博雅】穢也。

█溫 【巳集上】【水字部】 溫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薀。水名。【說文】水出犍為涪南入黔水。

◆又水名。【山海經】溫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溫,故號溫洛。

◆又水名。【水經】溫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潘岳·西徵賦】湯井溫谷。【注】即溫泉也。

◆又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溫之麥。【注】溫,今河內溫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溫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溫。【論語】色思溫。

◆又性純粹曰溫。【詩·秦風】溫其如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