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韻語陽秋》 - 2 / 60
文學評論類 / 葛立方 / 本書目錄
  

《韻語陽秋》

第2頁 / 共60頁。

 大小:

 第2頁

朗讀:

今之人多作拙易詩,而自以為平澹,識者未嘗不絕倒也。梅聖俞《和晏相詩》云:「因今適性情,稍欲到平澹。苦詞未圓熟,刺口劇菱芡。」言到平澹處甚難也。

所以《贈杜挺之詩》有「作詩無古今,欲造平澹難」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平澹而到天然處,則善矣。


  

老杜寄身於兵戈騷屑之中,感時對物,則悲傷係之。如「感時花濺淚」是也。故作詩多用一「自」字。《田父泥飲詩》云:「步屧隨春風,村村自花柳。」《遣懷詩》云:「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憶弟詩》云:「故園花自發,春日鳥還飛。」《日暮詩》云:「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滕王亭子》云:「古牆猶竹色,虛閣自松聲。」言人情對境,自有悲喜,而初不能累無情之物也。

杜甫《觀安西過兵詩》云:「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故東坡亦云:「似聞指揮築上郡,已覺談笑無西戎。」蓋用左太沖《詠史詩》「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也。王維云:「虜騎千重只似無。」句則拙矣。

杜子美《曹將軍丹青引》云:「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元微之《去杭州詩》亦云:「房杜王魏之子孫,雖及百代為清門。」則知老杜於當時已為詩人所欽服如此。殘膏賸馥,霑丐後代,宜哉!故微之云:「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老杜詩以後二句續前二句處甚多。如《喜弟觀到詩》云:「待爾嗔烏鵲,拋書示鶺鴒。枝間喜不去,原上急曾經。」《晴詩》云:「啼烏爭引子,鳴鶴不歸林。

下食遭泥去,高飛恨久陰。」《江閣臥病》云:「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溜匙兼暖腹,誰欲致杯甖。」《寄張山人詩》云:「曹植休前輩,張芝更後身。

數篇吟可老,一字買堪貧。」如此類甚多。此格起於謝靈運《廬陵王墓下詩》云:「延州協心許,楚老惜蘭芳。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李太白詩亦時有此格,如「毛遂不墮井,曾參寧殺人!虛言誤公子,投杼感慈親」是也。

梅聖俞云:「作詩須狀難寫之景於目前,含不盡之意於言外。」真名言也。觀其《送蘇祠部通判《歷代詩話》本有「於」字洪州詩》云:「沙鳥看來沒,雲山愛後移。」《送張子野赴鄭州》云:「秋雨生陂水,高風落廟梧」之類,狀難寫之景也。

《送馬殿丞赴密州》《歷代詩話》本有「雲」字:「危帆淮上去,古木海邊秋。」《和陳秘校》云:「江水幾經歲,鑑中無壯顏」之類,含不盡之意也。

梅聖俞五字律詩,於對聯中十字作一意處甚多。如《碧瀾亭詩》云:「危樓喧晚鼓,驚鷺起寒汀。」《初見淮山》云:「朝來汴口望,喜見淮上山。」《送俞駕部》云:「何時鷁舟上,遠見爐峰迎。」《送張子野》云:「不知從此去,當見復何如。」《和王尉》云:「度鳫《歷代詩話》本作「鳥」不曾下,新文誰寄評。」《晝寢詩》云:「及爾寂無慮,始知機盡空。」如此者不可勝舉。

詩家謂之「十字格」,今人用此格者殊少也。老杜亦時有此格,《放舩詩》云:「直愁騎馬滑,故作泛舟回。」《對雨》云:「不愁巴道路,恐濕漢旌旗。」《江月》云:「天邊長作客,老去一霑巾。」

杜甫《客夜詩》云:「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陪王使君泛江詩》云:「山豁何時斷,江平不肯流。」不肯二字,含蓄甚佳,故杜兩言之。與淵明所謂「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同意。

此條《歷代詩話》本接上條,疑誤

退之《贈崔立之》前後各一篇,皆譏其詩文易得。前詩曰:「才豪氣猛易語言,往往蛟螭雜螻蚓。」後詩曰:「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為。」二詩皆數十韻,豈非欲衒博於易語言《歷代詩話》本無「言」字之人乎?前詩曰:「深藏篋笥時一發,戢戢已多如束筍。」後詩曰:「每旬遺我書,竟歲無差池。」有以知崔於韓情義之篤如此也。


  
杜甫、李白以詩齊名,韓退之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似未易以優劣也。然杜詩思苦而語奇,李詩思疾而語豪。杜集中言李白詩處甚多,如「李白一斗詩百篇」,如「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之句,似譏其太俊快。

李白論杜甫,則曰:「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為問因何太瘦生,只為從來作詩苦。」似譏其太愁肝腎也。杜牧云:「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歷代詩話》本作“搔」

天外鳳凰誰得髓,何人解合續絃膠。”則杜甫詩,唐朝以來一人而已,豈白所能望耶!

《選》詩駢句甚多,如:「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千憂集日夜,萬感盈朝昏。」「萬古陳往還,百代勞起伏。」「多士成大業,群賢濟洪績」之類,恐不足為後人之法也。

近時論詩者,皆謂偶對不切,則失之麄;太切,則失之俗。如江西詩社所作,慮失之俗也,則往往不甚對,是亦一偏之見爾。老杜《江陵詩》云:「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秦州詩》云:「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豎子至》云:「柤梨且綴碧,梅杏半傳黃。」如此之類,可謂對偶太切矣,又何俗乎?如「雜蕊紅相對,他時錦不如」。「磨滅餘篇翰,平生一釣舟」之類,雖對不求太切,而未嘗失格律也。

學詩者當審此。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