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清三傑 - 122 / 307
古典小說類 / 徐哲身 / 本書目錄
  

大清三傑

第122頁 / 共307頁。

 大小:

 第122頁

朗讀:

  眾將聽說,只好殺奔上前。走未幾步,正與陳玉成的大隊相遇。原來陳玉成的隊伍,平生未曾敗過一次。只有在那二郎河地方,曾與曾國華的軍隊,戰過一場,吃過一個敗仗,所以一見有了曾國華的旗號在內,要報舊仇,自然不要命的直撲上來。幸虧李續賓手下,除了曾國華之外,其餘也是一班戰將;雙方這場大戰,可稱空前之舉。不防李秀成又命李昭壽、苗沛霖兩路人馬,沿著白石山而進,來作陳玉成的後援。一聽前邊已有大戰,即向官軍的後路抄去。如此一來,李續賓的軍隊,頓時圍在覈心。正是:
一門忠義諸人讚
蓋世英雄一命休


  
不知李續賓與眾將有無性命之憂,且閱下文。

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



曾國華一見他們自己的隊伍,都被天國之兵,圍在覈心。急把馬韁一緊,奔至李續賓的身邊說道:「大帥不必著慌,我們此地,現在十幾員戰將,還好與敵人拚死一戰。能夠殺出重圍,一天之喜。倘若不能,也有自處之法。」
李續賓帶著慘音的問道:「可是大家自盡么?」
曾國華點頭道:「自盡總比被敵人生擒好些。」
李續賓聽說,連連點頭答道:「自盡甚是,準定如此。」說著,急命中軍統領副將彭友勝、參將胡廷槐,去敵那個四眼狗;又命鄒玉堂、劉錦堂,去敵苗沛霖、李昭壽二人;自己率領諸將,同著曾國華,連喊帶殺,往來接應。常言道一人拚命,萬夫難當。況且李續賓本是一員大將,曾國華更是年少英勇,竟把陳玉成、李昭壽、苗沛霖的幾路人馬,殺得不能一時圍合攏來,只把土銃飛箭,如蝗蟲般的打進。
這樣的又戰了半天,李昭壽忽一個人大喊道:「我們數萬之眾,難道真的還戰不過官軍一干多人不成!」李昭壽喊了這句,即命他的小兒隊,直撲曾國華一個。
原來李昭壽所用的小兒隊,盡挑十三歲以上,十七歲以下的童子,訓練成軍。上起陣來,專門滾到敵軍陣前,去砍敵將的馬足。馬足既被砍斷,任你如何饒勇的將官,也要跌到地上。一個不及,必被土銃打死。這個法子,百發百中。當時曾國華一見敵方又用此法,只好趕緊先行縱下馬來,對著那班小兒隊,大吼一聲,立即一口氣的殺死了二三十個。小兒隊頓時也起了一陣哄聲,飛奔的退了開去。
曾國華此時已經殺開一條血路,正待保著李續賓逃出重圍的當口,陡見李續賓在他馬上,忽把身子,搖了兩搖,只見向後一仰,早已摔下馬去。曾國華至此,始知李續賓定是中了子彈,趕忙飛步奔到李續賓的跟前,把他一把拖起。那知李續賓可已不能站立,一連吐出幾口鮮紅,只把眼睛望了一望四處道:「我……我們快快自盡了吧,我已不能再走……」
曾國華悽然的點首道:「卑職就此伺候大帥走路吧。」曾國華的吧字剛剛出口,順手把刀向他咽喉之上一抹,砰的一聲,倒于地上,殉了清廷之忠的了。李續賓一見曾國華已經自刎,他也就將牙關一咬跟著自刎。
他們二人已經殉難多時,他們的那班將官,還在和敵人廝殺,毫不知道。但因寡不敵眾,萬無勝理,於是也有自盡的,也有被敵人斬殺的。這場戰爭的結果,完全全軍覆沒,並未剩下一兵一卒,一人一馬。


  
陳玉成、李昭壽、苗沛霖等等,雖見清軍已經全軍覆沒,忽又想到那個曾國華,曾經殺開一條血路,恐怕在逃。大家忙去把那戴有頂子的屍首,一個個的翻掀開來看過。後來看見曾國華果同李續賓兩個,自刎在一起的,始把他們二人的首級割下帶去獻功。
李續賓、曾國華,同著大眾將士,既已殉難,曾國藩那裡,首先得報。一聽他的兄弟陣亡,並且不能歸元,頓時大叫一聲,暈了過去。左右慌忙救醒。曾國藩又一面以手拓他胸膛,一面垂淚的點首道:「這也算是死得重於泰山的了。」急命文案,用了六百里加緊的牌單,飛奏朝廷。
咸豐九年二月,奉到上諭是:升用知府候選同知皖軍統領曾國華,三河殉難,可憐可嘉。著以道員從優議恤。其父曾驥云教子有方,賞給繼二品封典,以示優異。同日又有一道上諭是:暑安徽巡撫李續賓歷年帶兵,轉戰湘鄂皖贛等省,旋署今職;雖未即日克復防地,既能為國捐軀,忠勇殊覺可嘉。所有生前一切處分,應即撒銷。著禮部妥擬謚法,並將一生事蹟,付國史館立傳。殉難地方,準立專祠,以示篤念已故勛臣之至意。所遺皖撫一缺,即著該故撫之胞弟,湖北布政使李續宜升署。此次陣亡將士,除曾國華一人,業有明諭交部辦理外,其餘統著新任巡撫迅速查明分別奏知,一體從優議恤,欽此。
曾國藩自從他那國華兄弟殉難以後,對於克敵之志,愈加濃厚。一天接到李鴻章已克上海之信,趕忙回書,命他迅速肅清江蘇的殘敵,再行幫同進復浙江。過了幾天,又接劉秉璋克復三河鎮之信,說是業將李續賓、曾國華兩個無頭的屍體覓得。分別棺殮殯于就近。請即移知李故撫家屬;以及迅速派人去搬曾國華的靈柩。曾國藩回書照辦之後,又知朝廷已派旗人和春為欽差大臣,會同向榮、張國樑二人,規復南京。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