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唐演義 - 254 / 317
古典小說類 / 褚人穫 / 本書目錄
  

隋唐演義

第254頁 / 共317頁。

 大小:

 第254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一日守珪洗足,祿山侍側,見守珪左腳底有黑痣五個,因注視而笑。守珪道:「我這五黑痣,識者以為貴相,汝何笑也?」

祿山道:「兒乃賤人,不意兩腳底都有黑痣七枚,今見恩相貴人腳下亦有黑痣,故不覺竊笑。」


  

守珪聞言,便令脫足來看,果然兩腳底俱有七痣,狀如七星。比自己腳上的更黑大,因大奇之,愈加親愛,屢借軍功薦引;直薦他做到平盧討擊使。時有東夷別部奚契丹,作亂犯邊,守珪檄令安祿山,督兵征討。祿山自恃強勇,不依守珪主略,率兵輕進,被奚契丹殺得大敗虧輸。原來張守珪軍令最嚴明,諸將有違令敗績者,必按軍法。祿山既敗,便顧不得養子情分,一面上疏奏聞,一面將祿山題至軍前正法。祿山臨刑,對著張守珪大叫道:「大夫欲滅,奈何輕殺大將!」守珪壯其言,即命緩刑,將他解送京師,候旨定奪。祿山賄囑內侍們,于玄宗面前說方便。當時朝臣多言祿山喪師失律,法所當誅,且其貌有反相,不可留為後患。玄宗因先入內侍之言,竟不准朝臣所奏,降旨赦祿山之死,仍赴平盧原任,帶罪立功。祿山本是極乖巧善媚,他向在平盧,凡有玄宗左右偶至平盧者,皆厚賂之。於是玄宗耳中,常常聞得稱譽安祿山的言語,遂愈信其賢,屢加升擢,官至營州都督平盧節度使。至天寶二年,召之入朝,留京侍駕。祿山內藏奸狡,外貌假妝愚直。玄宗信為真誠,寵遇日隆,得以非時謁見,宮苑嚴密之地,出入無禁。

一日,祿山覓得一隻最會人言的白鸚鵡,置之金絲籠中,欲獻與玄宗。聞駕幸禦苑,因便攜之苑中來。正遇玄宗同着太子在花叢中散步。祿山望見,將鸚鵡籠兒掛在樹枝上,趨步向前朝拜,卻故意只拜了玄宗,更不拜太子,玄宗道:「卿何不拜太子?」

祿山假意奏說:「臣愚,不知太子是何等官爵,可使臣等就當至尊面前謁拜?」

玄宗笑道:「太子乃儲君,豈論官爵,朕干秋萬歲後,繼朕為君者,卿等何得不拜?」

祿山道:「臣愚,向只知皇上一人,臣等所當盡忠報效;卻不知更有太子,當一體敬事。」

玄宗回顧太子道:「此人樸誠乃爾。」

正說間,那鸚鵡在籠中便叫道:「安祿山快拜太子。」

祿山方纔望着太子下拜,拜畢,即將鸚鵡攜至禦前。玄宗道:「此鳥不但能言,且曉人意,卿從何處得來?」

祿山扯個謊道:「臣前征奚契丹至北平郡,夢見先朝已故名臣李靖,向臣索食,臣因為不設祭。當祭之時,此鳥忽從空飛至。臣以為祥瑞,取而養之。今已馴熟,方敢上獻。」

言未已,那鸚鵡又叫道:「且莫多言,貴妃娘娘駕到了。」

祿山舉眼一望,只見許多宮女簇擁着香車,冉冉而來。到得將近,貴妃下車,宮人擁至玄宗前行禮。太子也行禮罷,各就坐位。祿山待欲退避,玄宗命且住着。祿山便不避,望着貴妃拜了,拱立階下。玄宗指着鸚鵡對貴妃說道:「此鳥最能人言,又知人意。」

因看著祿山道:「是那安祿山所進,可付宮中養之。」

貴妃道:「鸚鵡本能言之鳥,而白者不易得。況又能曉人意,真佳禽也。」

即命宮女念奴收去養着。因問:「此即安祿山耶,現為何官?」

玄宗道:「此兒本塞外人,極其雄壯,向年歸附朝廷,官拜平盧節度。朕受其忠直,留京隨侍。」

因笑道:「他昔曾為張守珪養子,今日侍朕,即如朕之養子耳。」

貴妃道:「誠如聖諭,此人真所謂可兒矣。」


  
玄宗笑道:「妃子以為可兒,便可撫之為兒。」

貴妃聞言,熟視祿山,笑而不答。祿山聽了此言,即趨至階前,向着貴妃下拜道:「臣兒願母妃千歲。」

玄宗笑說道:「祿山,你的禮數差了,欲拜母先須拜父。」

祿山叩頭奏道:「臣本胡人,胡俗先母后父。」

玄宗顧視貴妃道:「即此可見其樸誠。」

說話間,左右排上宴來,太子因有小病初癒,不耐久坐,先辭回東宮去了,玄宗即命祿山侍宴。祿山于奉觴進酒之時,偷眼看那貴妃的美貌,真個是:施脂太赤,施粉太白。增之太長,減之太短,看來豐厚,卻甚輕盈。極是嬌憨,自饒溫雅詢矣。胡天胡帝,果然傾國傾城。那安祿山久聞楊妃之美,今忽得睹花窖,十分欣喜。況又認為母子,將來正好親近,因遂懷下個不良的妄念。這貴妃又是個風流水性,他也不必以貌取人,只是愛少年,喜壯士。見祿山身材充實,鼻準豐隆,英鋭之氣可掬,也就動了個不次用人的邪心。正是:色既不近貴,冶容又誨淫。三郎忒大度,二人已同心。

話分兩頭。且不說安祿山與楊貴妃相親近之事。且說其時適當大比之年,禮部奏請開科取士,一面移檄各州郡,招集舉于來京應試。當時西屬綿州,有個才子,姓李名白,字太白,原系西涼主李勣九世孫。其母夢長庚星入懷而生,因以命名。那人生得天姿敏妙,性格清奇,嗜酒耽詩,輕財狂俠,自號青蓮居士。人見其有飄然出世之表,稱之為李謫仙。他不求仕進,志欲邀游四方,看盡天下名山大川,嘗遍天下美酒。先登峨嵋,繼居雲夢,後復隱于徂徠山竹溪,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日夕酣飲,號為竹溪六逸。因聞人說湖州烏程酒極佳,遂不遠千里而往,暢飲于酒肆之中,且飲且歌,旁若無人。適州司馬吳筠經過,聞狂歌之聲,遣人詢問,太白隨口答詩四句道: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

吳筠聞詩驚喜道:「原來李謫仙在此,聞名久矣,何幸今日得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