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唐演義 - 242 / 317
古典小說類 / 褚人穫 / 本書目錄
  

隋唐演義

第242頁 / 共317頁。

 大小:

 第242頁

朗讀:

且說三思門下,兵部尚書宗楚客、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李俊、光祿丞宋之遜、監察御史姚紹之,為之耳目,是為五狗。與韋后、婉兒日夜遊柬之等五王不已。三思陰令人疏皇后穢行,榜于天津橋,請加廢黜。中宗知之,不勝大怒,命監察御史姚紹之,窮究其事。紹之奏言敬暉等五王使人為之,雖曰廢后,實謀大逆,請族誅張柬之等,以雪皇后之憤。中宗命法司結其罪案,將柬之等五名流邊遠各州。三思又遣人矯制於途中殺之。三思方得放心,於是權傾天下,誰不懼着他。中宗也沒了主意,每事反去問他,亦聽其節制。況韋后一心愛他,常對他說道:「我欲如你姑娘,自得登臨寶位,方遂我心。」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七十六回 結綵樓嬪禦評詩 游燈市帝后行樂詞曰:試誦斯于訓女,無非還要無儀。炫才宮女漫評詩,大褻儒林文字。帝后嬪妃公主,尊嚴那許輕窺。外臣陪侍已非宜,怎縱作優謔戲?調寄「西江月」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之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者,未必有德也。雖然如此說,有才女子,豈反不如愚婦人?周之邑姜序于十亂,惟其才也。才何必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歎為有才無德,為可惜耳。夫男子面才勝於德,猶不足稱,乃若身為女子,穢德彰聞,雖夙具美才,創為韻事,傳作佳話,總無足取。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也;然女子之炫才,皆男子縱之之故,縱之使炫才,便如縱之使炫色矣。此在士庶之家且不可;況皇家嬪禦,宜何如尊重,豈可輕炫其才,以至褻士林而讀國體乎?無奈唐朝宮禁不嚴,朝臣俱得見后妃公主,侍宴賦詩,恬不為怪,又何有于嬪禦之流?甚或宦官官妾與徘優侏儒,雜聚諧謔,狂言浪語,不忌至尊,殊堪嗤笑。

如今且不說中宗昏暗,韋后弄權,且說那時朝臣中有兩個有名的才子:一姓宋,名之問,字延清,汾州人氏,官為考功員外郎。一姓沈,名亻全期,字雲卿,內黃人氏,官為起居郎。若論此二人的文才,正是一個八兩,一個半斤。那末之問,更生得豐雅俊秀,兼之性格風流,于男女之事,亦甚有本領。他在武后時已為官,因見張易之、張昌宗輩,俱以美丈夫為武后所寵幸,富貴無比,遂動了個羡慕之心。又每于禦前奏對之時,見武后秋波頻轉,顧盼着他,似有相愛之意,卻只不見召他入內。他心癢難忍,托一個極相契的內監于武后前從容薦引,說他內才外才都妙。武后笑道:「朕非不受其才,但聞其人有口臭,故不便使之入侍耳。」

原來宋之問,人雖俊雅,卻自小有口臭之疾,曾有人在武后前說及,故武后不欲與之親近。當時內監將武后所言,述與宋之問聽了,之問甚是慚恨,自此日常含鷄舌香于口中,以希進幸。即此一端,可知是個有才無品行的人了。那沈亻全期亦與張易之輩交通,後又在安樂公主門下走動,曾因受臓被劾,長流歡州,夤緣安樂公主,復得召用。安樂公主強奪臨川長寧公主舊第,改為新宅,邀中宗禦駕游幸,召沈亻全期陪往侍宴,因命賦詩,以紀其事,限韻天字。亻全期應制,即成一律云: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初開雲漢邊。

山出盡如鳴鳳嶺,池成不讓飲龍川。

妝樓翠晃教春住,舞閣全鋪借日懸。

敬從乘輿來至此,稱觴獻壽樂鈞天。

中宗與公主見詩十分讚賞。公主道:「卿與宋之問齊名,外人競稱沈宋,今日賦詩,既有沈不可無宋。」

遂遣內侍,立宣之間到來,也要他作詩一首。先將檢期所詠,付與他看過。公主道:「沈卿已作七言律詩,卿可作五言排律罷。」

宋之問道:「亻全期蒙皇上賜韻,臣今亦乞公主賜一韻。」

公主笑道:「卿才空一世,便用空字為韻何如?」

之問領命,即賦一律云:英藩築外館,愛主出皇宮。

賓至星搓落,仙來月宇空。

玳梁翻賀燕,金埒倚長虹。

簫奏秦台裡,書開魯壁中。

短歌能駐日,艷舞欲嬌風。


  
聞有淹留處,山阿花滿叢。

詩成,公主歡賞。中宗看了,亦極稱讚,命各喝彩幣二端,公主又加有賞賚。二人謝恩而出。那沈亻全期心甚怏怏,你道為何?蓋因當時沈宋齊名,不相上下,今見公主獨稱宋之問才空一世,為此心中不服。

至景龍三年,正月晦日,中宗欲游幸昆明池,大宴朝臣。這昆明池,乃是漢武帝所開鑿。當初漢武帝好大喜功,欲征伐昆明國,因其國有滇池,方三百里,極為險要。故特鑿此昆明池,以鰼水戰。此地闊大洪壯,池中有樓台亭閣,以備登臨。當下中宗欲來游幸宴集,先兩日前,傳諭朝臣,是日各獻即事五言排律一篇,選取其中佳者,為新翻御製由。於是朝臣都爭華競勝的去做詩了。韋后對中宗道:「外庭諸臣,自負高才,不信我宮中嬪禦,有才勝於男子者。依妾愚見,明日將這眾臣所作之詩,命上官昭容當殿評閲,使他們知宮庭中有才女子,以後應製作詩,僅不敢不竭盡心思矣。」

中宗大喜道:「此言正合吾意。」

上官婉兒啟奏道:「臣妾以宮婢而評品朝臣之詩,安得他們心眼。」

中宗笑道:「只要你評品得公道確當,不怕他們不心眼。」

途傳旨于昆明池畔,另設帳殿一座。帳殿之間,高結綵樓,聽候上官昭容登樓間詩。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