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唐演義 - 147 / 317
古典小說類 / 褚人穫 / 本書目錄
  

隋唐演義

第147頁 / 共317頁。

 大小:

 第147頁

朗讀:

楊義臣叫小童開了正門,自己進去穿了巾服出來,站在門首一邊,看一行人走來。王義在旁指示說道,那個是某人,那個是某人。

正說時,只見袁紫煙男人打扮,跨進門來,見了楊義臣,忙叫道:「母舅,外甥女來了!」說了,雙眼垂淚,要拜將下去。楊義臣把雙手扶住一認,說道:「原來是袁家甥女,我前日叫人來訪問,打聽不出,如今也來了。好,且慢行禮,同到裡頭去,替趙玉並夫人們換了妝出來。」


  

原來楊義臣原配羅夫人,亡過已久,只有一個如夫人王氏,生一子年才五歲,名喚馨兒。時王氏出來接了進去。楊義臣與王義站在草堂中,王義將出苑入城,備細說明。伺候趙王出來。趙王年雖九歲,識解過人。沙夫人攜着他的手,眾夫人隨在後邊,走將出來。

楊義臣見趙王換了男妝,看他方面大耳,眉目秀爽,儼然是個金枝玉葉的太子,不勝起敬。叫童子鋪下氈條,將一椅放在上邊,要行君臣之禮。趙王扯着沙夫人的手說道:「母親,這是什麼時候,老先生欲行此禮?若以此禮相待,殊失我母子來意。」

立定了不肯上去。袁貴人說:「母舅,趙三年幼,不須如此,請母舅常禮見了罷。」

楊義臣道:「既如此說,不敢相強。請歸氈了,老臣好行禮。」

趙三道:「還須見過母親,然後是我。」

沙夫人道:「若論體統,自然先該是你。」

趙王道:「母親,此際在草莽中,論甚體統,況孤若非先帝托嗣母親,賴母親護持,不然亦與蜀王秀、齊王(日東)等共作泉下幽魂矣!」楊義臣見小主議論鑿鑿,深悉大義,不勝駭異。袁紫煙與薛冶兒,忙扯沙夫人上前,將趙王即立在沙夫人肩下,楊義臣拜將下去。沙夫人垂淚答拜道:「隋氏一綫,惟望老先生保全,使在天之靈,亦知所感。」

楊義臣答道:「老臣敢不竭忠。」

拜了四拜起來,即向四位夫人與薛冶兒見了。姜亭亭不敢僭,袁紫煙再三推讓。楊義臣向王義道:「袁貴人是舍甥女,在這裡豈有僭尊夫人之理?小主若無大夫與尊閫,焉能使我們君臣會合;況將來還有許多事,要大夫竭忠儘力的去做,老夫專誠有一拜。」

袁紫煙如飛扯姜亭亭到王義肩下去,一同拜了,然後袁紫煙走到下首,去拜了楊義臣四拜。楊義臣叫手下襬四席酒。楊義臣道:「本該請眾夫人進內款待,然山野荒僻,疏食村醒,殊不成體;況有片言相告,只算草廬中胡亂坐坐,好大家商酌。」

於是沙夫人與趙王一席,秦、狄、夏、李四位夫人,薛冶兒、姜亭亭\袁紫煙坐了兩席,王義與楊義臣一席。酒過三巡,王義對楊義臣道:「老將軍這樣高年,喜起身得早,即便撞見,免使我們向人訪問。」

楊義臣答道:「這不是老夫要起早,因先帝自來報信,故此茫茫的走出門來物色。」

趙王道:「先是如何報信?」

楊義臣將夜來夢境,備細說將出來,眾夫人等俱掩面涕泣。楊義臣對趙玉說道:「老臣自被斥退,山野村夫,不敢與戶外一事;不意先帝冥冥中,猶以殿下見托。承殿下與夫人等賜顧草廬,信臣付託,不使臣負先帝與殿下也。但此地草舍茅廬,牆卑室淺,甚非潛龍之地,一有疏虞,將何解救。此地只好逗留三四日,多則恐有變矣!」沙夫人便道:「只是如今投到何處去好?」

楊義臣道:「所在盡有。李密與他父親也是隋臣,今擁兵二三十萬,屯札金墉城;東都越王侗令左仆射王世充,將兵數萬,拒守洛倉;西京李淵,已立皇孫代王侑為帝,大興征伐;這多不過是假借其名一時,成則去名而自立,敗則同為滅亡,總難始終。老臣再四躊躇,只有兩個所在可以去得:一個幽州總管,是姓羅名藝,年紀雖有,老誠練達,忠勇素著,先帝托他坐鎮幽州,手下強兵勇將甚多,四方盜賊不敢小覷近他。若殿下與夫人們去,是必款待,或可自成一家。無奈竇建德這賊子,勢甚猖獗,梗住去路,然雖去亦屬吉凶相半;若要安穩立身,惟義臣公主之處。他雖是遠方異國,那啟民可汗,還算誠樸忠厚,比不得我中國之人,心地奸險。況臣又曉得他宗室衰微,惟彼一支強霸無嗣,前日曾同公主朝覲遠來,先帝曾與親厚一番;況王大夫又與他憐邦,到彼調護,殿下苦肯去,公主必然優禮相待,永安無虞。只此一方,可以保全,余則老臣所不敢與聞矣。」


  
趙王與眾夫人點頭稱善。沙夫人道:「老將軍金石之論,足見忠貞;但水遠山遙,不知怎樣個去法?」

楊義臣道:「若殿下主意定了,臣覷便自有計較;但只好殿下與沙夫人並王大夫與尊閫,聞得薛貴嬪弓馬熟娟,亦可去得;至四位夫人及舍甥女,恐有未便。」

四位夫人聽見,俱淚下道:「妾等姊妹五人,誓願同生同死,還求老將軍大力周全。」

楊義臣道:「不妨,請問四位夫人,果然肯念先帝之恩,甘心守節,還是待時審勢,以畢餘生?」

秦夫人道:「老將軍說甚話來?莫認我姊妹四人是個庸愚婦人,試問老將軍肯屈身從賊否?若老將軍吝計不容,滔滔巨浪,妾等姊妹當問諸水濱,而投三閻大夫矣,有何難處?」

楊義臣道:「不是老臣吝計,此刻何難一諾;但恐日遠月長,難過日子。」

狄夫人道:「老將軍莫謂忠臣義士,盡屬男子,認定巾幗中多是隨波逐浪之人。不必遠求,即今聞朱貴兒、袁寶兒與梁夫人等明義罵賊,相繼盡難,隋廷君臣良足稱羞;況我們繁華好景,蒙先帝深恩,已曾嘗過。老將軍還慮我們有他念,若不明心跡何以見志?」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