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元史 上 - 260 / 348
歷史類 / 宋濂 / 本書目錄
  

元史 上

第260頁 / 共348頁。

 大小:

 第260頁

朗讀:

海北廣東道肅政廉訪司

廣州路,上。  唐以廣州為嶺南五府節度五管經略使治所,又改南海郡,又仍為廣州。宋升為帥府。元至元十三年內附,後又叛。十五年克之,立廣東道宣慰司,立總管府並錄事司。元領八縣,而懷集一縣割屬賀州。戶一十七萬二百一十六,口一百二萬一千二百九十六。領司一、縣七。


  

錄事司。至元十六年立,以州之東城、西城、子城並番禺、南海二縣在城民戶隷之。

縣七

南海,中。  番禺,下。與南海俱倚郭。  東筦,中。  增城,中。 香山,下。  新會,下。  清遠。下。

韶州路,下。  唐初為番州,又更名東衡州,又改韶州,又為始興郡,又仍為韶州。元至元十三年內附,未幾廣人叛,十五年始定,立總管府,設錄事司。戶一萬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六。領司一、縣四。

錄事司。

縣四

曲江,中。元初分縣城西廂地及城外三廂,屬錄事司。  樂昌,下。  仁化,下。  乳源。下。

惠州路,下。  唐循州。宋改惠州,又改博羅郡,又復為惠州。元至元十六年,改惠州路總管府。戶一萬九千八百三,口九萬九千一十五。領縣四:

歸善,下。倚郭。  博羅,下。  海豐,下。  河源。下。

南雄路,下。  本始興縣。唐初屬韶州。五代劉氏割韶之湞昌、始興二縣置雄州。宋以河北有雄州,改為南雄州。元至元十五年,改南雄路總管府。戶一萬七百九十二,口五萬三千九百六十。領縣二:

保昌,下。本湞昌,宋改今名。  始興。下。

潮州路,下。  唐初為潮州,又改潮陽郡,又復為潮州。元至元十五年歸附。十六年,改為總管府,以孟招討鎮守,未幾移鎮漳州,土豪各據其地。二十一年,廣東道宣慰使月的迷失以兵來招諭。二十三年,復為江西等處行樞密院副使兼廣東道宣慰使以鎮之,始定。戶六萬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萬五千五百五十。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至元二十二年始立。

縣三

海陽,下。倚郭。  潮陽,下。  揭陽。下。

德慶路,下。  唐初為南康州,又名康州,又改晉康郡。宋升德慶府。元至元十三年,徇廣東,既取廣州,而德慶未下。十四年,廣西宣慰司以兵取之,改隷廣西道。十七年,立德慶路總管府,後仍屬廣東道。戶一萬二千七百五,口三萬二千九百九十七。領縣二:

端溪,下。  瀧水。下。

肇慶路,下。  唐初為端州,又改高要郡,又仍為端州。宋升肇慶府。元至元十三年,徇廣東,惟肇慶未附。十六年,廣南西道宣慰司定之,因隷廣西。十七年,改為下路總管府,仍屬廣東。戶三萬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萬五千四百二十九。領縣二:

高要,中。倚郭。  四會。中。

英德州,下。  唐洭州。五代南漢為英州。宋升英德府。元至元十三年歸附。十五年,立英德路總管府。二十三年,降為散州。大德四年,復為路。本州素為寇盜淵藪。大德四年,達魯花赤脫歡察兒此歲招降群盜至二千餘戶,遂升英德為路,命脫歡察兒為達魯花赤兼萬戶以鎮之。  至大元年,復降為州。領縣一:

翁源。大德五年置。

梅州,下。  唐為程鄉縣,屬潮州。五代南漢置敬州。宋改梅州。元至元十三年歸附。十六年,置總管府。二十三年,改為散州。戶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萬四千八百六十五。領縣一:

程鄉。

南恩州,下。  唐恩州,又為齊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路總管府,十九年降為散州。戶一萬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萬六千八百六十五。領縣二:

陽江,下。  陽春。下。

封州,下。  唐改為臨封郡,後復為封州。元至元十三年歸附。明年,廣人叛,廣西宣慰司以兵定之,遂隷西道。十六年,立封州路總管府,後又降為散州,仍屬東道。戶二千七十七,口一萬七百四十二。領縣二:

封川,下。  開建。下。

新州,下。  唐改為新昌郡,後復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總管府。十九年,降為散州。戶一萬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萬七千八百九十六。領縣一:

新興。下。

桂陽州,下。  本桂陽縣,唐、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內附。十九年,升桂陽縣為散州,割連州陽山縣來屬,為蒙古忽都虎郡王分地,元隷湖南道宣慰司,後隷廣東道。戶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萬五千六百五十五。領縣一:

陽山。下。唐屬連州,宋因之。至元十九年割以來屬。

連州,下。  唐改連山郡,復改連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直隷行中書省。十七年,廢安撫司,升為連州路總管府,隷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為散州,隷廣東道。戶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領縣一:

連山,下。

循州,下。  唐改為海豐郡,仍改循州。宋為博羅郡。元至元十三年,立總管府。二十三年,降為散州。戶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領縣三:

龍川,下。  興寧,下。  長樂。下。



志第十五 地理六

志第十五 地理六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撫司十五、軍三,屬府三,屬州十七,屬縣一百五十是《物理實在主義的哲學》(塞拉斯)、《理性與生活》(桑塔,管番民總管一。本省陸站一百處,水站七十三處。


  
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

武昌路,上。  唐初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軍。宋為荊湖北路。元憲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黃州陽羅洑,橫橋樑,貫鐵鎖,至鄂州之白鹿磯,大兵畢渡,進薄城下,圍之數月,既而解去,歸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從陽羅洑南渡,權州事張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荊湖等路行中書省,並本道安撫司。十三年,設錄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撫司為鄂州路總管府,並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八年,遷潭州行省于鄂州,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隨省處例罷宣慰司,本路隷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來歸附,又世祖親征之地,改武昌路。戶一十一萬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數。  領司一、縣七。

錄事司。

縣七

江夏,中。倚郭。  咸寧,下。  嘉魚,下。  蒲圻,中。  崇陽,中。  通城,中。  武昌。下。宋升壽昌軍,以其為江西衝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縣。後革府,以縣屬本路。戶一萬五千八百五,口六萬四千五百九十八。

岳州路,上。  唐巴州,又改岳州。宋為岳陽軍。元至元十二年歸附。十三年,立岳州路總管府。戶一十三萬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萬七千七百四十三。領司一、縣三、州一。

錄事司。

縣三

巴陵,上。倚郭。  臨湘,中。  華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  唐平江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常德路,上。  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為總管府。戶二十萬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萬六千四十二。領司一、縣一、州二。州領一縣。

錄事司。

縣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  宋置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龍陽州,下。  宋辰陽縣,元元貞元年升州。領一縣:

沅江。下。本屬朗州。後來屬。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