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州,下。 唐豳州,以字類幽,改為邠。宋、金以來皆因之。領縣二:
新平,下。 淳化。下。至元七年,並三水入本縣。
涇州,下。 唐改安定郡,後仍為涇州。宋改彰化軍。舊領保定、長武、靈台、良原四縣。金改保定縣為涇川。元初以隷都元帥府,立總司轄邠州,後屬鞏昌都總帥府,或隷平涼府、陝西省,所隷不一,今直隷省。領縣二:
涇川,下。涇州治此,即保定。 靈台。下。至元七年,並歸涇川。十一年復立,以良原併入,而長武仍並于涇川。
開成州,下。 唐原州。宋為鎮戎軍。金升鎮戎州。元初仍為原州。至元十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開成府,仍視上都,號為上路。至治三年,降為州。領縣一、州一。
縣一
開成。
州一
廣安州。本鎮戎地,金升為縣,隷鎮戎州,經亂荒廢。元至元十年,安西王封守西土,既立開成路,遂改為廣安縣,募民居止,未幾戶口繁夥。十五年升為州,仍隷本路。
莊浪州。下。沿革闕。成宗大德八年二月,降莊浪路為州。
鞏昌等處總帥府
鞏昌府,唐初置渭州,後曰隴西郡,尋陷入吐蕃。宋復得其地,置鞏州。金為鞏昌府。元初改鞏昌路便宜都總帥府,統鞏昌、平涼、臨洮、慶陽、隆慶五府及秦、隴、會、環、金、德順、徽、金洋、安西、河、洮、岷、利、巴、沔、龍、大安、褒、涇、邠、寧、定西、鎮原、階、成、西和、蘭二十七州,又于成州行金洋州事。至元五年,割安西州屬脫思麻路總管府。六年,以河州屬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七年,並洮州入安西州。八年,割岷州屬脫思麻路。十三年,立鞏昌路總管府。十四年,復行便宜都總帥府事,其年割隆慶府,利、巴、大安、褒、沔、龍等州隷廣元路。二十一年,又以涇、邠二州隷陝西漢中道宣慰司,而帥府所統者,鞏昌、平涼、臨洮、慶陽,府凡四;秦、隴、寧、定西、鎮原、階、成、西和、蘭、會、環、金、德順、徽、金洋,州凡十有五。戶四萬五千一百三十五,口三十六萬九千二百七十二。壬子年數。 領司一、縣五。
錄事司。
縣五
隴西,下。 寧遠,下。 伏羌,下。本舊寨,至元十三年升縣。 通渭,下。 鄣縣。下。宋名鹽川寨,金為鎮,至元十七年,置今縣。
平涼府,唐為馬監,隷原州。宋為涇原路,昇平涼軍。金立平涼府。元初並潘原縣入平涼,化平入華亭,隷鞏昌帥府。領縣三:
平涼,下。屯田一百一十五頃。 崇信,下。 華亭。下。
臨洮府,唐臨洮軍。宋為鎮洮軍,又為熙州。金為臨洮府。元至元十三年,復以渭源堡升為縣。領縣二:
狄道,下。 渭源,下。
慶陽府,唐慶州。宋環慶路,改慶陽軍,又升府。金為慶原路。元初改為慶陽散府,至元七年,並安化、彭原入焉。領縣一:
合水。下。
秦州,中。 唐初為秦州。宋為天水郡。金為秦州。舊領六縣。元至元七年,並鷄川、隴城入秦安,治坊入清水。領縣三:
成紀,中。 清水,中。 秦安。下。
隴州,中。 唐改汧陽郡,復為隴州。宋、金置防禦使。舊領四縣。元至元七年,省吳山、隴安入汧源,十三年,罷防禦使為散郡。有吳山為西鎮。 領縣二:
汧源,中。 汧陽。下。
寧州,下。 唐初改北地郡為寧州。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並襄樂、安定、定平入州。領縣一:
真寧。下。
定西州,下。 本唐渭州西市,五代淪于先零。宋置定西城。金改定西縣,復升為州,仍置安西縣,倚郭,通西二寨,並置縣來屬。元至元三年,並三縣入本州。屯田四百六十七頃。
鎮原州,下。 唐原州,又為平涼郡。宋、金因之。元改鎮原州,以鎮戎州之東山、三川二縣來屬。至元七年,例并州縣,遂以臨涇、彭陽及東山、三川四縣入本州。屯田四百二十六頃有奇。
西和州,下。 唐岷州,又改和政郡,又仍為岷州。宋改曰西和。舊領縣三,大潭、祐川軍興久廢,惟有長道一縣,元至元七年,亦併入本州。
環州,下。 唐改威州。宋復為環州,後與慶州定為環慶路。金隷慶陽府。元初為散郡。舊領通遠一縣,元至元七年併入本州。
金州,下。 本蘭州龕谷寨,金升寨為縣,以龕谷為金州治所。元至元七年,並縣入州。
靜寧州,下。 宋慶歷中,以渭州隴干城置德順軍,復置隴干縣。金升為州。元初並治平、水洛入隴干,後復省隴干,改為靜寧州。領縣一:
隆德。下。
蘭州,下。 唐初置,後改金城郡,又仍為蘭州。宋、金因之。元初領阿幹一縣及司候司,至元七年並司縣入本州。
會州,下。 唐初改西會州,又為粟州,又為會寧郡,又為會州。宋置敷川縣。金置保川縣,陷于河西,僑治州西南百里會川城,名新會州。元初棄新會州,遷于所隷西寧縣。至元七年,並縣入州。
徽州,下。 元兵入蜀,鳳州二縣首降,以鳳州仍治梁泉,別置南鳳州治于河池。後又升永寧鄉為縣,與兩當同為屬邑。至元元年,改為徽州。七年,並河池、永寧二縣入州。領縣一:
兩當。下。
階州,下。 唐初置武州,又改武都郡,又更名階州。宋因之。今州治在柳樹城,距舊城東八十里。舊領福津、將利二縣,至元七年併入本州。
成州,下。 唐初為成州,又改同谷郡,後仍為成州。宋因之。舊領同谷、慄亭二縣。元初歲壬寅,以田世顯挈成都府歸附,今遷于慄亭,行慄亭管民司事,不隷成州,割天水縣來屬。至元七年,並同谷、天水二縣入州。
金洋州,本隷興元路,戊戌歲,有雷、李二將挈民戶歸附,令遷至成州,自行金洋州事。
土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至元九年,于土蕃西川界立寧河站。
河州路。下。 領縣三:
定羌,下。 寧河,下。 安鄉,下。
雅州。下。憲宗戊午歲,攻破雅州,石泉守將趙順以城降。 領縣五:
名山。下。 瀘山,下。 百丈,下。 榮經,下。 嚴道。下。
黎州。下。至元十八年,給黎、雅州民千一百五十四戶、鈔二千三百八錠,以資牛具種實。 領縣一:
漢源。下。
洮州。下。 領縣一:
可當。下。
貴德州。下。
茂州。下。 領縣二:
汶山,下。 汶川。下。
脫思麻路。
岷州。下。
鐵州。下。
碉門魚通黎雅長河西寧遠等處宣撫司,至元二年,授雅州碉門安撫使高保四虎符,高保四言:「碉門舊有城邑,中統初為宋人所廢,眾依山為柵,去碉門半舍,欲復戍故城,便于守佃。」敕秦蜀行省:「彼中緩急,卿等相度,順得其宜,城如可復,當助成之。」三年,諭四川行樞密院,遣人于碉門、岩州西南沿邊,丁寧告諭官吏軍民,有願來歸者,方便接納,用意存恤,百姓貧者賑之,願徙近裡城邑者以屋舍給之。
禮店文州蒙古漢兒軍民元帥府自河州以下至此多闕,其餘如朵甘思、烏思藏、積石州之類尚多,載籍疏略,莫能詳錄也。
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九、府三,屬府二,屬州三十六,軍一,屬縣八十一。蠻夷種落,不在其數。本省陸站四十八處,水站八十四處。鹽場十二處,俱鹽井所出。井凡九十五眼,在成都、夔府、重慶、敘南、嘉定、順慶、廣元、潼川、紹慶等路所管州縣萬山之間。
西蜀四川道肅政廉訪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