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元史 上 - 246 / 348
歷史類 / 宋濂 / 本書目錄
  

元史 上

第246頁 / 共348頁。

 大小:

 第246頁

朗讀:

和州,中。  唐改歷陽郡,後仍為和州。宋隷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置鎮守萬戶府。明年,改立安撫司。又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為州,隷廬州路。舊設錄事司,後入州自治。領三縣:

歷陽,上。倚郭。  含山,中。  烏江。中。


  

無為州,中。  唐初隷光州。宋始以城口鎮置無為軍,思與天下安於無事,取「無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路。二十八年,降為州,罷鎮巢州為縣以屬焉。領三縣:

無為,上。倚郭。  廬江,中。  巢縣。下。

六安州,下。  唐以霍山縣置霍州,後州廢仍為縣。梁改灊山縣。宋改六安軍。元至元十二年歸附,二十八年降為縣,隷廬州路,後升為州。領二縣:

六安,中。  英山。中。

安豐路,下。  唐初為壽州,後改壽春郡。宋為壽春府,又以安豐縣為安豐軍,繼遷安豐軍于壽春府。元至元十四年,改安豐路總管府。十五年,定為散府,領壽春、安豐、霍丘三縣。二十八年,復升為路,以臨濠府為濠州,與下蔡、蒙城俱來屬。戶一萬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萬七千六百一十一。領司一、縣五、州一。州領三縣。

錄事司。

縣五

壽春,中。倚郭。  安豐,下。至元二十一年,江淮行省言:「安豐之芍陂可溉田萬頃,若立屯開耕,實為便益。」從之。于安豐縣立萬戶府,屯戶一萬四千八百有奇。  霍丘,下。  下蔡,下。至元十三年,隷壽春府。二十八年罷府,與蒙城皆來屬。  蒙城。下。

州一

濠州,下。  唐初為濠州,後改鐘離郡,又仍為濠州。阻淮帶山,與壽陽俱為淮南之險郡,名初從豪,後加水為濠。南唐置定遠軍。宋為團練州,初隷淮南路,後隷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歸附,設濠州安撫司。十五年,定為臨濠府。二十八年,復為濠州,革懷遠為下縣來屬。領三縣:

鐘離,下。倚郭。  定遠,下。  懷遠。下。宋為懷遠軍,領荊山一縣。至元二十八年,以軍為縣,隷濠州,省荊山入焉。

安慶路,下。  唐初為東安州,又改舒州,又改同安郡,又復為舒州。宋為安慶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安慶路總管府,屬蘄黃宣慰司。二十三年,罷宣慰司,直隷行省。戶三萬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萬九千四百九十。領司一、縣六。

錄事司。

縣六

懷寧,中。  宿松,中。  望江,下。  太湖,中。  桐城,中。 灊山。至治三年初立。

淮東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東道肅政廉訪司

揚州路,上。  唐初改南兗州,又改邗州,又改廣陵郡,又復為揚州。宋為淮南東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十四年,改為揚州路總管府。十五年,置淮東道宣慰司,本路屬焉。十九年,省宣慰司,以本路總管府直隷行省。二十一年,行省移杭州,復立淮東道宣慰司,止統本路屬淮安二郡,而本路領高郵府及真、滁、通、泰、崇明五州。二十二年,行省復遷,宣慰司遂廢,所屬如故。後改立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移治汴梁路,復立淮東道宣慰司,割出高郵府為散府,直隷宣慰司。戶二十四萬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萬一千一百九十四。領司一、縣二、州五。州領九縣。

錄事司。

縣二

江都,上。倚郭。  泰興。上。

州五

真州,中。  五代以前地屬揚州,宋以迎鑾鎮置建安軍,又升為真州。元至元十三年,初立真州安撫司。十四年,改真州路總管府。二十一年,復為州,隷揚州路。領二縣:

揚子,上。倚郭。至元二十年,省錄事司入焉。  六合。下。

滁州,下。  唐初析揚州地置,又改永陽郡,又復為滁州。元至元十五年,改滁州路總管府。二十年,仍為州,隷揚州路。領三縣: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錄事司入焉。  來安,下。  全椒。中。

泰州,上。  唐更海陵縣曰吳陵,置吳州,尋廢。南唐昇泰州。元至元十四年,立泰州路總管府。二十一年,改為州,隷揚州路。領二縣:

海陵,上。倚郭。  如皋。上。

通州,中。  唐屬揚州。南唐于海陵東境置靜海鎮。周平淮南,改為通州。宋改靜海郡。元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總管府。二十一年,復為州,隷揚州路。領二縣:

靜海,上。倚郭。  海門。中。

崇明州,下。  本通州海濱之沙洲,宋建炎間有升州句容縣姚、劉姓者,因避兵于沙上,其後稍有人居焉,遂稱姚劉沙。嘉定間置鹽場,屬淮東制司。元至元十四年,升為崇明州。

淮安路,上。  唐楚州,又改臨淮郡,又仍為楚州。宋為淮安州。元至元十三年,行淮東安撫司。十四年,改立總管府,領山陽、鹽城、淮安、淮陰、新城、清河、桃園七縣,設錄事司。二十年,升為淮安府路,並淮安、新城、淮陰三縣入山陽,兼領臨淮府、海寧、泗、安東四郡,其盱眙、天長、臨淮、虹、五河、贛榆、朐山、沐陽各歸所隷。二十七年,革臨淮府,以盱眙、天長隷泗州。戶九萬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萬七千三百七十七。領司一、縣四、州三。州領八縣。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黃家疃等處立洪澤屯田萬戶村。


  
錄事司。

縣四

山陽,上。至元十二年,安東州歸附,以本縣馬羅軍寨作山陽縣。十三年,淮安路歸附,仍存淮安縣。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  鹽城,上。  桃園,下。  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軍,至元十五年為縣。

州三

海寧州,下。  唐海州。宋隷淮南東路。元至元十五年,升為海州路總管府,復改為海寧府,未幾降為州,隷淮安路。初設錄事司,二十年,與東海縣併入朐山。領三縣:

朐山,中。  沐陽,下。  贛榆。下。

泗州,下。  唐改臨淮郡,後復為泗州。宋隷淮南東路。元至元十三年,降為下州。舊領臨淮、淮平、虹、靈壁、睢寧五縣。十六年,割睢寧屬邳州。十七年,割靈壁入宿州,以五河縣來屬。二十一年,並淮平入臨淮。二十七年,廢臨淮府,以盱眙、天長二縣隷焉。領五縣:

臨淮,下。  虹縣,下。  五河,下。元隷臨淮府,十七年來屬。  盱眙,上。宋招信軍。至元十三年,行招信軍安撫司事,領盱眙、天長、招信、五河四縣。明年,升招信路總管府。十五年,改為臨淮府。十七年,以五河縣在淮之北,改屬泗州。二十年,並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廢臨淮府為盱眙縣。  天長。中。

安東州。下。

高郵府,唐為縣。宋升為軍。元至元十四年,升為高郵路總管府,領錄事司及高郵、興化二縣。二十年,廢安宜府為寶應縣來屬,又並錄事司,改高郵路為府,屬揚州路。今隷宣慰司。抄籍戶口數闕,至順錢糧戶數五萬九十有八。  領縣三:

高郵,上。  興化,中。  寶應。上。舊為寶應軍,至元十六年為安宜府。二十年,廢府為縣,來屬本府。

荊湖北道宣慰司

山南江北道肅政廉訪司

中興路,上。  唐荊州,復為江陵府。宋為荊南府。元至元十三年,改上路總管府,設錄事司。天歷二年,以文宗潛籓,改為中興路。戶一十七萬六百八十二,口五十九萬九千二百二十四。領司一、縣七。

錄事司。

縣七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