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 中 - 50 / 196
歷史類 / 張廷玉等 / 本書目錄
  

明史 中

第50頁 / 共196頁。

 大小:

 第50頁

朗讀:

公主冊印:銀冊二片,鎸字鍍金,藉以紅錦褥。冊盝飾以渾金瀝粉蟠螭。其印同宋制,用金,龜紐,文曰「某國公主之印」。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印池用金,廣取容。印外篋用木,飾以渾金瀝粉盤鳳,中篋用金鈒蟠鳳,內小篋,飾如外篋。

親王世子金冊金寶:承襲止授金冊,傳用金寶。


  

世子妃亦用金冊。洪武二十三年鑄世子妃印,制視王妃,金印,龜紐,篆文曰「某世子妃印」。

郡王,鍍金銀冊、鍍金銀印,冊文視世子。其妃止有鍍金銀冊。

功臣鐵券: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議為鐵券,而未有定製。或言台州民錢允一有家藏吳越王鏐唐賜鐵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損益焉。其制如瓦,第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履歷、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鎸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並賜鐵券。公: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侯: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龍、顧時、耿炳文、陳德、郭子興、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鐸、硃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二十五年,改制鐵券,賜公傅友德,侯王弼、耿炳文、郭英及故公徐達、李文忠,侯吳傑、沐英,凡八家。永樂初,靖難功臣亦有賜者。

百官印信:洪武初,鑄印局鑄中外諸司印信。正一品,銀印,三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六部、都察院並在外各都司,俱正二品,銀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其餘正二品、從二品官,銀印二台,方三寸一分,厚七分。惟衍聖公以正二品,三台銀印,則景泰三年賜也。順天、應天二府俱正三品,銀印,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厘。其餘正三品、從三品官,俱銅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惟太仆、光祿寺並在外鹽運司,俱從三品,銅印,方減一分,厚減五厘。正四品、從四品,俱銅印,方二寸五分,厚五分。正五品、從五品,俱銅印,方二寸四分,厚四分五厘。惟在外各州從五品,銅印,方減一分,厚減五厘。正六品、從六品,俱銅印,方二寸二分,厚三分五厘。正七品、從七品,銅印,方二寸一分,厚三分。正從八品,俱銅印,方二寸,厚二分五厘。正從九品,俱銅印,方一寸九分,厚二分二厘。未入流者,銅條記,闊一寸三分,長二寸五分,厚二分一厘。以上俱直紐,九疊篆文。初,雜職亦方印,至洪武十三年始改條記。凡百官之印,惟文淵閣銀印,直紐,方一寸七分,厚六分,玉箸篆文,誠重之也。武臣受重寄者,征西、鎮朔、平蠻諸將軍,銀印,虎紐,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柳葉篆文。洪武中,嘗用上公佩將軍印,後以公、侯、伯及都督充總兵官,名曰「掛印將軍」。有事征伐,則命總兵佩印以往,旋師則上所佩印于朝。此外,惟漕運總兵印同將軍。其在外鎮守總兵、參將掛印,則洪熙元年始也。有文臣掛將軍印者,王驥以兵部尚書征湖、貴苗,掛平蠻將軍印;王越以左都御史守大同,掛征西將軍印。其他文武大臣,有領敕而權重者,或給以銅關防,直紐,廣一寸九分五厘,長二寸九分,厚三分,九疊篆文,雖宰相行邊,與部曹無異。惟正德時,張永征安化王,用金鑄,嘉靖中,顧鼎臣居守,用牙鏤關防,皆特賜也。初,太祖重御史之職,分河南等十三道,每道鑄二印,文曰「繩愆糾繆」,守院御史掌其一,其一藏內府,有事則受以出,覆命則納之。洪武二十三年,都御史袁泰言各道印篆相類。乃命改制某道監察御史,其奉差者,則曰「巡按某處監察御史」,銅印直紐,有眼,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八疊篆文。成祖初幸北京,有一官署二三印者,夏原吉至兼掌九卿印,諸曹並于朝房取裁,其任重矣。

明初,賜高麗金印,龜紐,方三寸,文曰「高麗國王之印」,賜安南鍍金銀印,駝紐,方三寸,文曰「安南國王之印」。賜占城鍍金銀印,駝紐,方三寸,文曰「占城國王之印」。賜吐蕃金印,駝紐,方五寸,文曰「白蘭王印」。


  
符牌:凡宣召親王,必遣官賫金符以往。親王之籓及鎮守、巡撫諸官奏請符驗,俱從兵部奏,行尚寶司領之。洪武二十六年定製:凡公差,以軍情重務及奉旨差遣給驛者,兵部既給勘合,即赴內府,關領符驗,給驛而去,事竣則繳。嘉靖三十七年定製:南京、鳳陽守備內外官,並各處鎮守總兵、巡撫,及各守一方不受鎮守節制內外守備,並領符驗奏事。凡監槍、整飭兵備,並一城一堡守備官,不許關領符驗。其制,上織船馬之狀,起馬者用馬字型大小,起船者水字型大小,起雙馬者達字型大小,起單馬者通字型大小,起站船者信字型大小。洪武四年,始制用寶金牌。凡軍機文書,自都督府、中書省長官而外,不許擅奏。有詔調軍,中書省同都督府覆奏,乃各出所藏金牌,入請用寶。又造軍中調發符牌,用鐵,長五寸,闊半之,上鈒二飛龍,下鈒二麒麟,首為圜竅,貫以紅絲縧。嘗遣官賫金牌、信符詣西番,以茶易馬。其牌四十一,上號藏內府,下號降各番,篆文曰「皇帝聖旨」,左曰「合當差發」,右曰「不信者斬」。二十二年又頒西番金牌、信符。其後番官款塞,皆賫原降牌符而至。永樂二年制信符、金字紅牌給雲南諸蠻。凡歷代改元,則所頒外國信符、金牌,必更鑄新年號給之。此符信之達于四裔者也。

其武臣懸帶金牌,則洪武四年所造。闊二寸,長一尺,上鈒雙龍,下鈒二伏虎,牌首尾為圓竅,貫以紅絲縧。指揮佩金牌,雙雲龍,雙虎符。千戶佩鍍金銀牌,獨雲龍,獨虎符。百戶素雲銀牌符。太祖親為文鈒之曰:「上天祐民,朕乃率撫。威加華夏,實憑虎臣。賜爾金符,永傳後嗣。」天子祀郊廟,若視學、耤田,勛衛扈從及公侯、駙馬、五府都督日直、錦衣衛當直,及都督率諸衛千百戶夜巡內皇城,金吾諸衛各輪官隨朝巡綽,俱給金牌,有龍者、虎者、麒麟者、獅者、雲者,以官為差。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