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大學》
簡介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 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 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 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人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 「四書」之首。
朱熹又認為收在禮記中的《大學》本子有錯亂,便把它重新 編排了一番,分為「經」和「傳」兩個部分。其中「經」一章,是 孔子的原話,由孔子的學生曾子記錄;「傳」十章,是曾子對 「經」的理解和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
這樣一編排,便有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大學》版本。
三綱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學之道(
1),在明明德(
2),在親民(
3),在止於至善。 知止(
4)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5)。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6);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8);致知在格物(
9)。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 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11)。其本亂而未治者 否矣(
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13),未之有也(
14)! (經)
【註釋】
(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 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人大學,學 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後一種含義 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道「的本義是 道路,引申為規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裡,也指宇宙萬物的 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境裡有不同的 意思。 (
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後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
3)親民:根據後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 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4)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
5)得:收穫。 (
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
7)修其身:修養自身的品性。 (
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 (
9) 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
12)末:相對於本 而言,指枝末、枝節。 (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薄者厚:不該重視 的卻加以重視。 (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