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金史 - 369 / 384
歷史類 / 脫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金史

第369頁 / 共384頁。

海陵召仲軻、右補闕馬欽、校書郎田與信、直長習失入便殿侍坐。海陵與仲軻論《漢書》,謂仲軻曰:「漢之封疆不過七八千里,今吾國幅員萬里,可謂大矣。」仲軻曰:「本朝疆土雖大,而天下有四主,南有宋,東有高麗,西有夏,若能一之,乃為大耳。」海陵曰:「彼且何罪而伐之?」仲軻曰:「臣聞宋人買馬修器械,招納山東叛亡,豈得為無罪?」海陵喜曰:「向者梁珫嘗為朕言,宋有劉貴妃者姿質艷美,蜀之華蕊、吳之西施所不及也。今一舉而兩得之,俗所謂『因行掉手』也。江南聞我舉兵,必遠竄耳。」欽與與信俱對曰:「海島、蠻越,臣等皆知道路,彼將安往?」欽又曰:「臣在宋時,嘗帥軍征蠻,所以知也。」海陵謂習失曰:「汝敢戰乎?」對曰:「受恩日久,死亦何避。」海陵曰:「汝料彼敢出兵否,彼若出兵,汝果能死敵乎?」習失良久曰:「臣雖懦弱,亦將與之為敵矣。」海陵曰:「彼將出兵何地?」曰:「不過淮上耳。」海陵曰:「然則天與我也。」既而曰:「朕舉兵滅宋,遠不過二三年,然後討平高麗、夏國。一統之後,論功遷秩,分賞將士,彼必忘勞矣。」

四年三月,仲軻死。冬至前一夕,海陵夢仲軻求酒,既覺,嗟悼良久,遣使者奠其墓。


  

李通,以便辟側媚得幸于海陵。累官右司郎中,遷吏部尚書。請謁賄賂輻輳其門。正隆二年正月乙酉,詔左右司御史中丞以下奏事便殿,海陵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朕嘗試之矣。朕詢及人材,汝等若不舉同類,必舉其相善者。朕聞女直、契丹之仕進者,必賴刑部尚書烏帶、簽書樞密遙設為之先容,左司員外郎阿里骨列任其事。渤海、漢人仕進者,必賴吏部尚書李通、戶部尚書許霖為之先容,左司郎中王蔚任其事。凡在仕版,朕識者寡,不識者眾,莫非人臣,豈有遠近親疏之異哉。苟奉職無愆,尚書侍郎節度使便可得,萬一獲罪,必罰無赦。」頃之,拜參知政事。

海陵恃累世強盛,欲大肆征伐,以一天下,嘗曰:「天下一家,然後可以為正統。」通揣知其意,遂與張仲軻、馬欽、宦者梁珫近習群小輩,盛談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逢其意而先道之。海陵信其言,以通為謀主,遂議興兵伐江南。四年二月,海陵諭宰相曰「宋國雖臣服,有誓約而無誠實,比聞沿邊買馬及招納叛亡,不可不備。」遣使籍諸路猛安部族、及州縣渤海丁莊充軍,仍括諸道民馬。於是,遣使分往上京、速頻路、胡裡改路、曷懶路、蒲與路、泰州、咸平府、東京、婆速路、曷蘇館、臨潢府、西南招討司、西北招討司、北京、河間府、真定府、益都府、東平府、大名府、西京路,凡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雖親老丁多,求一子留侍,亦不聽,五年十一月,使益都尹京等三十一人押諸路軍器于軍行要會處安置,俟軍至分給之。其分給之餘與繕完不及者,皆聚而焚之。

六年正月,海陵使通諭旨宋使徐度等曰:「朕昔從梁王嘗居南京,樂其風土。帝王巡狩,自古有之。淮右多隙地,欲校獵其間,從兵不逾萬人。汝等歸告汝主,令有司宣諭朕意,使淮南之民無懷疑懼。」二月,通進拜右丞,詔曰:「卿典領繕完兵械,今已畢功,朕嘉卿忠謹,故有是命,俟江南事畢,別當旌賞。」

四月,簽書樞密院事高景山為賜宋帝生日使,右司員外郎王全副之,海陵謂全曰:「汝見宋主,即面數其焚南京宮室、沿邊買馬、招致叛亡之罪,當令大臣某人某人來此,朕將親詰問之,且索漢、淮之地,如不從,即厲聲詆責之,彼必不敢害汝。」海陵蓋使王全激怒宋主,將以為南伐之名也。謂景山曰:「回日,以全所言奏聞。」全至宋,一如海陵之言詆責宋主,宋主謂全曰:「聞公北方名家,何乃如是?」全復曰:「趙桓今已死矣。」宋主遽起發哀而罷。海陵至南京,宋遣使賀遷都,海陵使韓汝嘉就境上止之曰:「朕始至此,比聞北方小警,欲復歸中都,無庸來賀。」宋使乃還。

於是,大括天下騾馬,官至七品聽留一馬,等而上之。並舊籍民馬,其在東者給西軍,在西者給東軍,東西交相往來,晝夜絡繹不絶,死者狼籍于道。其亡失多者,官吏懼罪或自殺。所過蹂踐民田,調發牽馬夫役。詔河南州縣所貯糧米以備大軍,不得他用,而騾馬所至當給芻粟,無可給,有司以為請,海陵曰:「此方比歲民間儲畜尚多,今禾稼滿野,騾馬可就牧田中,借令再歲不獲,亦何傷乎。」及征發諸道工匠至京師,疫死者不可勝數,天下始騷然矣。調諸路馬以戶口為率,富室有至六十匹者。凡調馬五十六萬餘匹,仍令本家養飼,以俟師期。

海陵因出獵,遂至通州觀造戰船,籍諸路水手得三萬餘人。及東海縣人張旺、徐元反,遣都水監徐文等率師浮海討之,海陵曰:「朕意不在一邑,將試舟師耳。」於是民不堪命,盜賊蜂起,大者連城邑,小者保山澤,遣護衛普連二十四人,各授甲士五十人,分往山東、河北、河東、中都等路節鎮州郡屯駐,捕捉盜賊。以護衛頑犀為定武軍節度副使,尚賢為安武軍節度副使,蒲甲為昭義軍節度副使,皆給銀牌,使督責之。是時,山東賊犯沂州,臨沂令胡撒力戰而死。大名府賊王九等據城叛,眾至數萬。契丹邊六斤、王三輩皆以十數騎張旗幟,白晝公行,官軍不敢誰何,所過州縣,開劫府庫物置於市,令人攘取之,小人皆喜賊至,而良民不勝其害。太府監高彥福、大理正耶律道、翰林待制大穎出使還朝,皆言盜賊事。海陵惡聞,怒而杖之,穎仍除名,自是人人不復敢言。

海陵自將,分諸道兵為神策、神威、神捷、神鋭、神毅、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鋒、武勝、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武鋭、武揚、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勝、威捷、威烈、威毅、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三十二軍,置都總管、副總管各一員,分隷左右領軍大都督及三道都統制府。置諸軍巡察使、副各一員。以太保奔睹為左領軍大提督,通為副大都督。海陵以奔睹舊將,使帥諸軍以從人望,實使通專其事。


  
海陵召諸將授方略,賜宴于尚書省。海陵曰:「太師梁王連年南伐,淹延歲月。今舉兵必不如彼,遠則百日,近止旬月。惟爾將士無以征行為勞,戮力一心,以成大功,當厚加旌賞,其或弛慢,刑茲無赦。」海陵恐糧運不繼,命諸軍渡江無以僮仆從行,聞者莫不怨咨。徒單後與太子光英居守,尚書令張浩、左丞相蕭玉、參知政事敬嗣暉留治省事。

九月甲午,海陵戎服乘馬,具裝啟行。明日,妃嬪皆行,宮中慟哭久之。十月乙巳,陰晦失路,是夜二更始至蒙城。丁未,大軍渡淮,至中流,海陵拜而酹之。至宿次,見築繚垣者,殺四方館使張永鈐。將至廬州,見白兔,馳射不中。既而後軍獲之以進,海陵大喜,以金帛賜之,顧謂李通曰:「昔武王伐紂,白魚躍于舟中。今朕獲此,亦吉兆也。」癸亥,海陵至和州,百官表奉起居,海陵謂其使:「汝等欲伺我動靜邪?自今勿復來,俟平江南始進賀表。」

是時,梁山濼水涸,先造戰船不得進,乃命通更造戰船,督責苛急,將士七八日夜不得休息,壞城中民居以為材木,煮死人膏為油用之。遂築台于江上,海陵被金甲登台,殺黑馬以祭天,以一羊一豕投于江中。召都督昂、副都督蒲盧渾謂之曰:「舟楫已具,可以濟江矣。」蒲盧渾曰:「臣觀宋舟甚大,我舟小而行遲,恐不可濟。」海陵怒曰:「爾昔從梁王追趙構入海島,豈皆大舟邪?明日汝與昂先濟。」昂聞令己渡江,悲懼欲亡去。至暮,海陵使謂昂曰:「前言一時之怒耳,不須先渡江也。」明日,遣武平軍都總管阿鄰、武捷軍副總管阿撒率舟師先濟。宿直將軍溫都奧剌、國子司業馬欽、武庫直長習失皆從戰。海陵置黃旗紅旗于岸上,以號令進止,紅旗立則進,黃旗仆則退。既渡江,兩舟先逼南岸,水淺不得進,與宋兵相對射者良久,兩舟中矢盡,遂為所獲,亡一猛安、軍士百餘人。海陵遂還和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