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遼史 - 98 / 163
歷史類 / 脫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遼史

第98頁 / 共163頁。

五:夏收殷周弁以朝夏收殷周弁原作「唐收殷周弁」,按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夏收。」據改。

六:重熙五年尊號冊禮按紀重熙五年無尊號冊禮,五年疑是元年之誤。


  

七:武官楎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真噦厥針筒火石袋針筒原誤「計筒」,火石袋原誤「大石袋」。按新唐書二四車服志:「武官五品以上佩楎七事:佩刀、刀子、礪石、契真、噦厥、針筒、火石是也。」據改。

第五十七卷  志第二十六

儀衛志三

符印

遙輦氏之世,受印于回鶻。至耶瀾可汗請印於唐,武宗始賜「奉國契丹印」。太祖神冊元年,梁幽州刺史來歸,詔賜印綬。是時,太祖受位遙輦十年矣。會同九年,太宗伐晉,末帝表上傳國寶一、<一>金印三,天子符瑞於是歸遼。

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玉,螭紐,六面,其正面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魚鳥篆,子嬰以上漢高祖。王莽篡漢,平皇后投璽殿階,螭角微玷。獻帝失之,孫堅得于井中,傳至孫權,以歸於魏。魏文帝隷刻肩際曰「大魏受漢傳國之寶」。唐更名「受命寶」。晉亡歸遼。自三國以來,僭偽諸國往往模擬私制,歷代府庫所藏不一,莫辨真偽。聖宗開泰十年,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于中京。興宗重熙七年,以有傳國寶者為正統賦試進士。天祚保大二年,遺傳國璽于桑乾河。

玉印,太宗破晉北歸,得于汴宮,藏隨駕庫。穆宗應歷二年,詔用太宗舊寶。<二>

禦前寶,金鑄,文曰「禦前之寶」,以印臣僚宣命。

詔書寶,文曰「書詔之寶」,凡書詔批答用之。

契丹寶,受契丹冊儀,符寶郎捧寶置禦坐東。

金印三,晉帝所上,其文未詳。

皇太后寶,制未詳。天顯二年,應天皇太后稱制,<三>群臣上璽綬。冊承天皇太后儀,符寶郎奉寶置皇太后坐右。

皇后印,文曰「皇后教印」。

皇太子寶,未詳其制。重熙九年冊皇太子儀,中書令授皇太子寶。



吏部印,文曰「吏部之印」,銀鑄,以印文官制誥。

兵部印,文曰「兵部之印」,銀鑄,以印軍職制誥。

契丹樞密院、契丹諸行軍部署、漢人樞密院、中書省、漢人諸行宮都部署印,並銀鑄。文不過六字以上,以銀硃為色。

南北王以下內外百司印,並銅鑄,以黃丹為色,諸稅務以赤石為色。

杓印,杓,鷙鳥之總名,以為印紐,取疾速之義。行軍詔賜將帥用之。道宗賜耶律仁先鷹紐印,即此。

符契

自大賀氏八部用兵,則合契而動,不過刻木為合。太祖受命,易以金魚。

金魚符七枚,黃金鑄,長六寸,各有字型大小,每魚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將,使者執右半,大小、長短、字型大小合同,然後發兵。事訖,歸於內府。

銀牌二百面,長尺,刻以國字,文曰「宜速」,又曰「敕走馬牌」。國有重事,皇帝以牌親授使者,手札給驛馬若干。驛馬闕,取它馬代。法,晝夜馳七百里,其次五百里。所至如天子親臨,須索更易,<四>無敢違者。使回,皇帝親受之,手封牌印郎君收掌。

木契,正面為陽,背面為陰,闔門喚仗則用之。朝賀之禮,宣徽使請陽面木契下殿,至于殿門,以契授西上闔門使云:「授契行勘。」勘契官聲喏,跪受契,舉手勘契同,、興,鞠躬,奏「內外勘契同」。闔門使云:「準敕勘契,行勘。」勘契官執陰面木契聲喏,平身立,少退近後,引聲雲「軍將門仗官」,齊聲喏。勘契官云:「內出喚仗木契一隻,準敕付左右金吾仗行勘。」勘契官雲「合不合」,門仗官雲「合」,凡再。勘契官雲「同不同」,門仗官雲「同」,亦再。勘契官近前鞠躬,奏:「勘官左金吾引駕仗、勾畫都知某官某,對禦勘同。」平身,少退近後,右手舉契云:「其契謹付闔門使進入。」闔門使引聲喏,門仗官下聲喏。勘契官跪以契授,闔門使上殿納契,宣徽使受契。闔門使下殿,奉敕喚仗。

木箭,內箭為雄,外箭為雌,皇帝行幸則用之。還宮,勘箭官執雌箭,東上闔門使執雄箭,如勘契之儀,詳具禮儀志。

※校勘記

一:末帝表上傳國寶一按末帝即指石重貴,重貴舊五代史稱少帝,新五代史作出帝,此是一般稱呼。

二:詔用太宗舊寶按紀在應歷三年二月。

三:天顯二年應天皇太后稱制皇太后原誤「皇后」,奪「太」字,據紀天顯二年十二月補。

四:須索更易「須」,國志二五引使遼錄作需,是。

第五十八卷  志第二十七

儀衛志四

儀仗<一>

帝王處則重門擊柝,出則以師兵為營衛,勞人動眾,豈得已哉。天下大患生於大欲,不得不遠慮深防耳。智英勇傑、魁臣雄藩於是乎在,宇武備於文物之中,此儀仗所由設也。

金吾、黃麾六軍之仗,遼受之晉,晉受之後唐,後唐受之梁、唐,其來也有自。耶律儼、陳大任舊志有未備者,兼考之遼朝雜禮雲。

國仗

王通氏言,舜歲遍四岳,民不告勞,營衛省、徵求寡耳。遼太祖匹馬一麾,斥地萬里,經營四方,未嘗寧居,所至樂從,用此道也。太宗兼制中國,秦皇、漢武之儀文日至,後嗣因之。旄頭豹尾,馳驅五京之間,終歲勤動,轍跡相尋。民勞財匱,此之故歟。

遼自大賀氏摩會受唐鼓之賜,是為國仗。其制甚簡,太宗伐唐、晉以前,所用皆是物也。着于篇首,以見艱難創業之主,豈必厚衛其身雲。

十二神,

十二旗,


  
十二鼓,

曲柄華蓋,

直柄華蓋。

遙輦末主遣制,迎十二神、天子旗鼓置太祖帳前。諸弟剌哥等叛,勻德實縱火焚行宮,皇后命曷古魯救之,止得天子旗鼓。太宗即位,置旗鼓、神于殿前。聖宗以輕車儀衛拜帝山。

渤海仗

天顯四年,太宗幸遼陽府,人皇王備乘輿羽衛以迎。乾亨五年,聖宗東巡,東京留守具儀衛迎車駕。此故渤海儀衛也。

漢仗

大賀失活入朝于唐,娑固兄弟繼之,尚主封王,飫觀上國。開元東封,邵固扈從,又覽太平之盛。自是朝貢歲至于唐。遼始祖涅裡立遙輦氏,世為國相,目見耳聞,歆企帝王之容輝有年矣。遙輦致鼓於太祖帳前,曾何足以副其雄心霸氣之所睥睨哉。

厥後交梁聘唐,不憚勞。至於太宗,立晉以要冊禮,入汴而收法物,然後累世之所願欲者,一舉而得之。太原擅命,力非不敵,席捲法物,先致中京,棄山河,不少顧慮,志可知矣。於是秦、漢以來帝王文物盡入于遼;周、宋按圖更制,乃非故物。遼之所重,此其大端,故特着焉。

太宗會同元年,晉使馮道備車輅法物,上皇太后冊禮;劉、盧重備禮,上皇帝尊號。

三年,上在薊州觀導駕儀衛圖,遂備法駕幸燕,禦元和殿行入闔禮。

六年,備法駕幸燕,迎導禦元和殿。

大同元年正月朔,備法駕至汴,上禦崇元殿,受文武百僚朝賀。自是日以為常。二月朔,上禦崇元殿,備禮受朝賀。三月,將幸中京鎮陽,<二>詔收鹵簿法物,委所司押領先往。未幾鎮陽入漢,鹵簿法物隨世宗歸於上京。四月,皇太弟李胡遣使問軍事,上報曰,朝會起居如禮。是月,太宗崩,世宗即位,鹵簿法物備而不禦。

穆宗應歷元年,詔朝會依嗣聖皇帝故事,用漢禮。

景宗乾亨五年二月,神柩升  車,具鹵簿儀衛。六月,聖宗至上京,留守具法駕迎導。

聖宗統和元年,車駕還上京,迎導儀衛如式。

三年,駕幸上京,留守具儀衛奉迎。

四年,燕京留守具儀衛導駕入京,上禦元和殿,百僚朝賀。

是後,儀衛常事,史不覆書。

鹵簿儀仗人數馬匹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