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頁
先是,太宗既破龜茲,移置安西都護府于其國城,以郭孝恪為都護,兼統于闐、疏勒、碎葉,謂之「四鎮」。高宗嗣位,不欲廣地勞人,覆命有司棄龜茲等四鎮,移安西依舊于西州。其後吐蕃大入,焉耆已西四鎮城堡,併為賊所陷。則天臨朝,長壽元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阿史那忠節大破吐蕃,克複龜茲、于闐等四鎮,自此復于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漢兵三萬人以鎮之。既征發內地精兵,遠逾沙磧。並資遣衣糧等,甚為百姓所苦。言事者多請棄之,則天竟不許。其安西都護,則天時有田揚名,中宗時有郭元振,開元初則張孝暠、杜暹,皆有政績,為夷人所伏。
疏勒國,即漢時舊地也。西帶蔥嶺,在京師西九千三百里。其王姓裴氏。貞觀中,突厥以女妻王。勝兵二千人。俗事祅神,有胡書文字。貞觀九年,遣使獻名馬,自是朝貢不絶。開元十六年,玄宗遣使冊立其王裴安定為疏勒王。
于闐國,西南帶蔥嶺,與龜茲接,在京師西九千七百里。勝兵四千人。其國出美玉。俗多機巧,好事祅神,崇佛教。先臣于西突厥。其王姓尉遲氏,名屈密。
貞觀六年,遣使獻玉帶,太宗優詔答之。十三年,又遣子入侍。及阿史那社爾伐龜茲,其王伏闍信大懼,使其子以駝萬三百匹饋軍。及將旋師,行軍長史薛萬備請社爾曰:「今者既破龜茲,國威已振,請因此機,願以輕騎覊取于闐之王。」社爾乃遣萬備率五十騎抵于闐之國,萬備陳國威靈,勸其入見天子,伏闍信於是隨萬備來朝。
高宗嗣位,拜右驍衛大將軍,又授其子葉護玷為右驍衛將軍,並賜金帶、錦袍、布帛六十段,並宅一區,留數月而遣之,因請留子弟以宿衛。太宗葬昭陵,刻石像其形,列于玄闕之下。
垂拱三年,其王伏闍雄復來入朝。天授三年,伏闍雄卒,則天封其子璥為于闐國王。開元十六年,復冊立尉遲伏師為于闐王,數遣使朝貢。乾元三年,以于闐王尉遲勝弟守左監門衛率葉護曜為太仆員外卿,仍同四鎮節度副使。權知本國事。以勝至德初領兵赴國難,因堅請留宿衛,故有是命,事有勝傳。
天竺國,即漢之身毒國,或雲婆羅門地也。在蔥嶺西北,周三萬餘里。其中分為五天竺:其一曰中天竺,二曰東天竺,三曰南天竺,四曰西天竺,五曰北天竺。地各數千里,城邑數百。南天竺際大海,北天竺拒雪山,四周有山為壁,南面一谷,通為國門;東天竺東際大海,與扶南、林邑鄰接;西天竺與罽賓、波斯相接;中天竺據四天竺之會,其都城周回七十餘里,北臨禪連河。雲昔有婆羅門領徒千人,肄業于樹下,樹神降之,遂為夫婦。宮室自然而立,僮仆甚盛。於是使役百神,築城以統之,經日而就。此後有阿育王,復役使鬼神,累石為宮闕,皆雕文刻鏤。非人力所及。阿育王頗行苟政,置砲烙之刑,謂之地獄,今城中見有其跡焉。
中天竺王姓乞利咥氏,或雲剎利氏,世有其國,不相篡弒。厥土卑濕暑熱,稻歲四熟,有金剛,似紫石英,百煉不銷,可以切玉。又有旃檀、郁金諸香。通於大秦,故其寶物或至扶南、交趾貿易焉。百姓殷樂,俗無簿籍,耕王地者輸地利。以齒貝為貨。人皆深目長鼻。致敬極者,氐足摩踵。家有奇樂倡伎。其王與大臣多服錦罽。上為螺髻于頂,余發翦之使拳。俗皆徒跣。衣重白色,唯梵志種姓披白疊以為異。死者或焚屍取灰,以為浮圖;或委之中野,以施禽獸;或流之於河,以飼魚鱉。無喪紀之文。謀反者幽殺之,小犯罰錢以贖罪。不孝則斷手刖足,截耳割鼻,放流邊外。有文字,善天文算歷之術。其人皆學《悉曇章》,雲是梵天法。書於貝多樹葉以紀事。不殺生飲酒。國中往往有舊佛跡。
隋煬帝時,遣裴矩應接西蕃,諸國多有至者,唯天竺不通,帝以為恨。當武德中,其國大亂。其嗣王屍邏逸多練兵聚眾,所向無敵。象不解鞍,人不釋甲,居六載而四天竺之君皆北面以臣之,威勢遠振,刑政甚肅。
貞觀十五年,屍羅逸多自稱摩伽陀王,遣使朝貢。太宗降璽書慰問,屍羅逸多大驚,問諸國人曰:「自古曾有摩訶震旦使人至吾國乎?」皆曰:「未之有也。」乃膜拜而受詔書,因遣使朝貢。太宗以其地遠,禮之甚厚,復遣衛尉丞李義表報使。屍羅逸多遣大臣郊迎,傾城邑以縱觀,焚香夾道,逸多率其臣下東面拜受敕書,復遣使獻火珠及郁金香、菩提樹。
貞觀十年,沙門玄奘至其國,將梵本經論六百餘部而歸。先是遣右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國王咸遣使朝貢。會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立,乃盡發胡兵以拒玄策。玄策從騎三十人與胡禦戰,不敵,矢盡,悉被擒。胡並掠諸國貢獻之物。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發精鋭一千二百人,並泥婆羅國七千餘騎,以從玄策。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二國兵進至中天竺國城,連戰三日,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阿羅那順棄城而遁,師仁進擒獲之。虜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三萬餘頭匹。
於是天竺震懼,俘阿羅那順以歸。二十二年至京師,太宗大悅,命有司告宗廟,而謂群臣曰:「夫人耳目玩于聲色,口鼻耽于臭味,此乃敗德之源。若婆羅門不劫掠我使人,豈為俘虜耶?昔中山以貪寶取弊,蜀侯以金牛致滅,莫不由之。」拜玄策朝散大夫。是時就其國得方土那邇娑婆寐,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太宗深加禮敬,館之於金飈門內。造延年之藥。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采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延歷歲月,藥成,服竟不效,後放還本國。太宗之葬昭陵也,刻石像阿羅那順之形,列于玄闕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