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下 - 442 / 550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下

第442頁 / 共550頁。

 大小:

 第442頁

朗讀:

伏以李義府枉殺寺丞,陛下已赦之,臣不應更有鞫問。然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後庶績咸熙,風雨交泰。亦不可獨是獨非,皆由聖旨。昔唐堯失之於四凶,漢祖失之於陳豨,光武失之於逢萌,魏武失之於張邈。此四帝者,英傑之主,然失之於前,得之於後。今陛下繼聖,撫育萬邦,蠻陬夷落,猶懼疏網。況輦轂咫尺,奸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憤,義士扼腕。縱令正義自縊,彌不可容,便是畏義府之權勢,能殺身以滅口。此則生殺之威,上非王出;賞罰之柄,下移佞寵。臣恐履霜堅冰,積小成大,請重鞫正義死由,雪冤氣于幽泉,誅奸臣于白日。

及廷劾義府,曰:


  

臣聞附下罔上,聖主之所宜誅;心狠貌恭,明時之所必罰。是以隱賊掩義,不容唐帝之朝;竊幸乘權,終齒漢皇之劍。中書侍郎李義府,因緣際會,遂階通顯。不能盡忠竭節,對揚王休,策蹇勵駑,祗奉皇眷,而反憑附城社,蔽虧日月,請託公行,交遊群小。貪冶容之美,原有罪之淳于;恐漏泄其謀,殞無辜之正義。雖挾山超海之力,望此猶輕;回天轉日之威,方斯更劣。此而可恕,孰不可容!金風屆節,玉露啟涂,霜簡與秋典共清,忠臣將鷹鸇並擊。請除君側,少答鴻私,碎首玉階,庶明臣節。

高宗以義方毀辱大臣,言詞不遜,左遷萊州司戶參軍。秩滿,家于昌樂,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復仕進。總章二年卒,年五十五。撰《筆海》十捲、文集十捲。門人何彥光、員半千為義方制師服,三年喪畢而去。

半千者,齊州全節人也。事義方經十餘年,博涉經史,知名河朔。則天時官至天官侍郎。撰《三國春秋》二十捲,行于代。自有傳。

成三郎,幽州漁陽人也。光宅年,為左豹韜衛長上果毅。李孝逸之討徐敬業,以為前鋒,與賊戰于高郵。軍國敗績,被擒,送於江都。賊黨唐之奇紿其眾曰:「此李孝逸也!」將斬之。三郎大呼曰:「我,是果毅成三郎,不是將軍李孝逸。官軍已圍爾數重,破爾在於朝夕。我死,妻子受榮;爾死,家口配沒,終不及我!」之奇怒,斬之。敬業平,贈左監門將軍,謚曰勇。時曲阿令尹元貞,亦死敬業之難。

尹元貞者,瀛州河間人也。在曲阿,聞敬業攻陷潤州,率兵赴援。及戰敗,被擒。敬業臨以白刃,脅令附己,將加任用。元貞詞色慷慨,竟不之屈,尋遇害。敬業平,贈潤州刺史,謚曰壯。

高睿,雍州萬年人,隋尚書左仆射崿孫也。父表仁,谷州刺史。睿少以明經累除桂州都督,尋加銀青光祿大夫,轉趙州刺史,封平昌縣子。聖歷初,突厥默啜來寇,睿又嬰城固守。長史唐波若見城圍甚急,遂潛謀應賊。睿覺之,將自殺,不死,俄而城陷被擒,更令招喻諸縣未降者。睿竟不從,遂為所殺。

初,賊將至州境。或謂睿曰:「突厥所向無前,百姓喪膽;明公力不能禦,不若降之。」睿曰:「吾為天子刺史,不戰而降,其罪大矣。」則天聞而深嘆息之,贈冬官尚書,謚曰節。及賊退,唐波若伏誅,家口籍沒。因下制曰:「故趙州刺史高睿,狂賊既至,死節不降;長史唐波若,不能固城,相率歸賊。高睿已加褒柱,波若等身死破家。賞罰既行,須敦懲勸,宜頒示天下,咸使知聞。」

子仲舒,博通經史,尤明《三禮》及詁訓之書。神龍中,為相王府文學,王甚敬重之。開元中,累授中書舍人,侍中宋璟、中書侍郎蘇頲每詢訪故事焉。

時又有中書舍人崔琳,深達政理,璟等亦禮焉。嘗謂人曰:「古事問高仲舒,今事問崔琳,則又何所疑矣!」仲舒累遷太子右庶子卒。

王同皎,相州安陽人,陳侍中、駙馬都尉寬之曾孫。其先自琅邪仕江左,陳亡,徙家河北。同皎,長安中尚皇太子女定安郡主。授朝散大夫,行太子典膳郎。敬暉等討張易之兄弟也。遣同皎與右羽林將軍李多祚迎太子于東宮,請太子至玄武門指麾將士。太子初拒而不許,同皎諷諭切至,太子乃就駕。以功授右千牛將軍,封琅邪郡公,賜實封五百戶。及郡主進封為公主,拜同皎為駙馬都尉。尋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光祿卿。

神龍二年,同皎以武三思專權任勢,謀為逆亂,乃招集壯士,期以則天靈駕發引,劫殺三思。同謀人撫州司倉冉祖雍,具以其計密告三思。三思乃遣校書郎李悛上言:「同皎潛謀殺三思後,將擁兵詣闕,廢黜皇后。」帝然之,遂斬同皎于都亭驛前,籍沒其家。臨刑神色不變,天下莫不冤之。睿宗即位,令復其官爵。執冉祖雍、李悛,並誅之。

初與同皎葉謀,有武當丞周憬者,壽州壽春人也。事既泄,遁于比干廟中,自刎而死。臨終,謂左右曰:「比干,古之忠臣也。倘神道聰明,應知周憬忠而死也。韋后亂朝,寵樹邪佞,武三思幹上犯順,虐害忠良,吾知其滅亡不久也!可懸吾頭于國門,觀其身首異門而出。」其後皆如其言。


  

蘇安恆,冀州武邑人也。博學,尤明《周禮》及《春秋左氏傳》。大足元年,投匭上疏曰:

陛下欽聖皇之顧托,受嗣子之推讓,應天順人,二十年矣。豈不思虞舜褰裳,周公復辟,良以大禹至聖,成王既長,推位讓國,其道備焉!故舜之於禹,是其族親;旦舉成王,不離叔父。且族親何如子之愛?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壯,若使統臨宸極,何異陛下之隧!陛下年德既尊,寶位將倦,機務殷重,浩蕩心神,何不禪位東宮,自怡聖體!

臣聞自昔明王之孝理天下者,不見二姓而俱王也。當今梁、定、河內、建昌諸王等,承陛下之廕覆,並得封王,臣恐千秋萬歲之後,於事非便,臣請黜為公侯,任以閒簡。

臣又聞陛下有二十餘孫,今無尺土之封,此非長久之計也。臣請四面都督府及要衝州郡,分土而王之。縱今年尚幼小,未嫻養人之術,請擇立師傅,成其孝敬之道,將以夾輔周室,籓屏皇家,使累葉重光,饗祀不輟,斯為美矣,豈不大哉!

疏奏,則天召見,賜食慰諭而遣之。長安二年,又上疏曰: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