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下 - 96 / 550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舊唐書 下

第96頁 / 共550頁。

其後,遂從河西節度、兵部尚書蕭嵩,河東副元帥、信安王禕,並引為兵馬使。二十一年再轉左領軍衛郎將、河西討擊副使、左威衛將軍、賜紫金魚袋、清源男,兼檢校代州都督。嘗短皇甫惟明義弟王昱,憾焉,遂為所陷,貶東陽府左果毅。屬河西節度使杜希望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聞,詔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衛郎將,專知行軍兵馬。是秋,吐蕃大下,報新城之役,晨壓官軍,眾寡不敵。,師人皆懼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闢易,出而復合,殺數百人,賊眾遂亂。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以功最,詔拜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員,尋又兼左羽林軍上將軍、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二十八年,以本官兼代州都督,攝御史大夫,兼充河東節度,又加雲麾將軍。二十九年,代韋光乘為朔方節度使,仍加權知河東節度事。其月,以田仁琬充河東節度使,忠嗣依舊朔方節度。

天寶元年,兼靈州都督。是歲北伐,與奚怒皆戰于桑乾河,三敗之,大虜其眾,耀武漠北,高會而旋。時突厥葉護新有內難,忠嗣盛兵磧口以威振之。烏蘇米施可汗懼而請降,竟遷延不至。忠嗣乃縱反間于拔悉密與葛邏祿、回紇三部落,攻米施可汗走之。忠嗣因出兵伐之,取其右廂而歸,其西葉護及毗伽可敦、男殺葛臘哆率其部落千餘帳入朝,因加左武衛大將軍。明年,又再破怒皆及突厥之眾。自是塞外晏然,虜不敢入。天寶三載,突厥九姓拔悉密葉等竟攻殺烏蘇米施可汗,傳首京師。四載,加攝御史大夫,充河東節度採訪使。五月,進封清源縣公。


  

忠嗣少以勇敢自負,及居節將,以持重安邊為務。嘗謂人云:「國家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訓練士馬,缺則補之。有漆弓百五十斤,嘗貯之袋中,示無所用。軍中皆日夜思戰,因多縱間諜以伺虜之隙,時以奇兵襲之,故士樂為用,師出必勝。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甲仗充牣矣。

四載,又兼河東節度採訪使。自朔方至雲中,緣邊數千里,當要害地開拓舊城,或自創製,斥地各數百里。自張仁亶之後四十餘年,忠嗣繼之,北塞之人,復罷戰矣。五年正月,河隴以皇甫惟明敗衄之後,因忠嗣以持節充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充河西、隴右節度使。其月,又權知朔方、河東節度使事。忠嗣佩四將印,控制萬里,勁兵重鎮,皆歸掌握,自國初已來,未之有也。尋遷鴻臚卿,餘如故,又加金紫光祿大夫,仍授一子五品官。後頻戰青海、積石,皆大克捷。尋又伐吐谷渾于墨離,虜其全國而歸。初,忠嗣在河東、朔方日久,備諳邊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隴,頗不習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貴自處,望減于往日矣。其載四月,固讓朔方、河東節度,許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後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六載,會董延光獻策請下石堡城,詔忠嗣分兵應接之。忠嗣僶俯而從,延光不悅。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危之,遽而入告。將及于庭,忠嗣曰:「李將軍有何事乎?」光弼進而言曰:「請議軍。」忠嗣曰:「何也?」對曰:「向者大夫以士卒為心,有拒董延光之色,雖曰受詔,實奪其謀。何者?大夫以數萬眾付之,而不懸重賞,則何以賈三軍之勇乎?大夫財帛盈庫,何惜數萬段之賞以杜其讒口乎!彼如不捷,歸罪于大夫矣。」忠嗣曰:「李將軍,忠嗣計已決矣。平生始望,豈及貴乎?今爭一城,得之未制於敵,不得之未害于國,忠嗣豈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見責,豈失一金吾羽林將軍,歸朝宿衛乎!其次,豈失一黔中上佐乎?此所甘心也。雖然,公實愛我。」光弼謝曰:「向者恐累大夫,敢以衷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趨而出。及延光過期不克,訴忠嗣緩師,故師出無功。李林甫又令濟陽別駕魏林告忠嗣,稱往任朔州刺史,忠嗣為河東節度,雲「早與忠王同養宮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徵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會哥舒翰代忠嗣為隴右節度,特承恩顧,因奏忠嗣之枉,詞甚懇切,請以己官爵贖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貶漢陽太守。七載,量移漢東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子震,天寶中秘書丞。

其後哥舒翰大舉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當代稱為名將。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時,即高估馬價以誘之,諸蕃聞之,競來求市,來輒買之。故蕃馬益少,而漢軍益壯。及至河、隴,又奏請徙朔方、河東戎馬九千匹以實之,其軍又壯。迄于天寶末,戰馬蕃息。寶應元年,追贈兵部尚書。

史臣曰:郭虔瓘、郭知運、王君、張守珪、牛仙客、王忠嗣,立功邊域,為世虎臣,班超、傅介子之流也。然虔瓘以萬人征西,請給公乘、熟食,可謂謀之不臧矣。君以父執登陴,兵竟不出,此則不知門外之事,義斷恩也。守珪以至誠感神,取材成堰,與夫耿恭拜井,有何異焉?仙客爰自方隅,驟登廊廟,顯招物議,獨善其身,蓋才有不周,昧于陳力就列。忠嗣因青蠅之點,幾危其身,讒人之言,誠可畏也!

贊曰:隴山之西,幽陵之北,爰有戎夷,世為殘賊。二郭、二王,守珪、仙客,禦寇之功,存乎方策。


  
 列傳第五十四

○高仙芝 封常清 哥舒翰

高仙芝,本高麗人也。父舍鷄,初從河西軍,累勞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仙芝美姿容,善騎射,勇決驍果。少隨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游擊將軍。年二十餘即拜將軍,與父同班秩。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未甚任用,後夫蒙靈察累拔擢之。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