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下 - 45 / 550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舊唐書 下

第45頁 / 共550頁。

會祿山反,陷洛陽,陟愛弟斌為賊所得。國忠欲構陟與賊通應,潛令吏卒伺其所居,欲協之令陟憂死。其士豪人勸陟曰:「昔張燕公竄逐,藏於陳氏,以免危亡。詔命儻來,誰敢申覆?未若輕舟千里,且泛溪洞,候事清徐出,豈不美也!」陟慨然應之曰:「我積信于國朝,非一代也。況素所秉心,無負神理,命之合爾,其敢逃刑?燕公之謀,誠愧厚意,不能從也。」因謝遣之,乃堅臥不動。

經歲余,潼關失守,肅宗即位於靈武,起為吳郡太守,兼江南東道採訪使。未到郡,肅宗使中官賈游嚴手詔追之。未至鳳翔,會江東永王擅起兵,令陟招諭,除御史大夫,兼江東節度使。陟以季廣琛從永王下江,非其本意,懼罪出奔,未有所適,乃有表請拜廣琛為丹陽太守、兼御史中丞、緣江防禦使,以安反側。因與淮南節度使高適、淮西節度使來瑱等同至安州。陟謂適、瑱曰:「今中原未復,江淮動搖,人心安危,實在茲日。若不齊盟質信,以示四方,令知三帥協心,萬里同力,則難以集事矣。」陟推瑱為地主,乃為載書,登壇誓眾曰:「淮西節度使、兼御史大夫瑱,江東節度使、御史大夫陟,淮南節度使、御史大夫適等,銜國威命,各鎮方隅,糾合三垂,翦除凶慝,好惡同之,無有異志。有渝此盟,墜命亡族。皇天后士,祖宗神明,實鑒斯言。」陟等辭旨慷慨,血淚俱下,三軍感激,莫不隕泣。其後江表樹碑以紀忠烈。


  

無何,有詔令陟赴行在。陟以廣琛雖承恩命,猶且遲回,恐後變生,禍貽于陟,欲往招慰,然後赴征,乃發使上表,懇言其急。陟馳至歷陽,見廣琛,且宣恩旨,勞徠行賞,陟自以私馬數匹賜之,安其疑懼。即日便赴行在,謁見肅宗,肅宗深器之,拜御史大夫。拾遺杜甫上表論房琯有大臣度,真宰相器,聖朝不容,辭旨迂誕,肅宗令崔光遠與陟及憲部尚書顏真卿同訊之。陟因入奏曰:「杜甫所論房琯事,雖被貶黜,不失諫臣大體。」上由此疏之。時朝臣立班多不整肅,至有班頭相弔哭者,乃罷陟御史大夫,顏真卿代,授吏部尚書。自後任事寵臣,皆後來初用,望風畏忌,道竟不行。因宗人伐墓柏,坐不能禁,出為絳州刺史。乾元二年,入為太常卿。呂諲再入相,薦為禮部尚書、東京留守,判尚書省事,兼東京畿觀察處置等使。逆賊史思明寇逼河洛,副元帥李光弼議守河陽,令陟率東京官屬入關迴避,乃令兵守陝州。有詔遷吏部尚書,留守如故,令止於永樂,不許至京,候光弼收復河洛,令陟依前居守。

陟早有台輔之望,間被李林甫、楊國忠所擠。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謂負經緯之器,遭後生騰謗,明主見疑,常鬱鬱不得志,乃嘆曰:「吾道窮於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因遘疾,上元元年八月,卒於虢州,時年六十五,贈荊州大都督。永泰元年,詔曰:「竭忠之臣,歿不廢命,奉上之節,行固無私,言念飾終,抑惟恆典。故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充東京留守、兼判留司尚書省事、東京畿觀察處置使、上柱國、郇國公韋陟,敦敏直方,端嚴峻整,弘敷典禮,表正人倫,學冠通儒,文含大雅。頃者詢謨舊德,保厘成周,眷彼郊圻,資其慎固。而凶胡殘醜,密邇河洛,命居陝、虢,時俟翦除。才加喉舌之榮,遽嬰霜露之疾。方期克享眉壽,冀其有瘳,奄此殂歿,良深震悼。升車而復,以申三禭之恩;在牖加紳,宜崇八座之寵。可贈尚書左仆射。」太常博士程皓議謚為「忠孝」。刑部尚書顏真卿以為忠則以身許國,見危致命,孝則晨昏色養,取樂庭闈,不合二行殊難,以成「忠孝」。主客員外郎歸崇敬又駁之,紛議不已。右仆射郭英乂不達其體,請從太常之狀而奏。陟子允。

斌,景雲初安石為宰輔時,授太子通事舍人。早修整,尚文藝,容止嚴厲,有大臣體,與兄陟齊名。開元十七年,司徒薛王業為女平恩縣主求婚,以斌才地奏配焉。遷秘書丞。天寶初,轉國子司業,徐安貞、王維、崔顥,當代辭人,特為推挹。天寶中,拜中書舍人,兼集賢院學士。兄陟先為中書舍人,未幾遷禮部侍郎。陟在南省,斌又掌文誥。改太常少卿。天寶五載,右相李林甫搆陷刑部尚書韋堅,斌以親累貶巴陵太守,移臨安太守,加銀青光祿大夫。斌授五品時,兄陟為河東太守,堂兄由為右金吾將軍,縚為太子少師,四人同時列戟,衣冠之盛,罕有其比。

十四載,安祿山反,陷洛陽,斌為賊所得,偽授黃門侍郎,憂憤而卒。及克複兩京,肅宗乾元元年,贈秘書監。安石兄叔夏別有傳。從父兄子抗,從祖兄子巨源。

抗,弱冠舉明經,累轉吏部郎中,以清謹著稱。景雲初,為永昌令,不務威刑而政令肅一。都輦繁劇,前後為政,寬猛得中,無如抗者。無幾,遷右台御史中丞,人吏詣闕請留,不許,因立碑于通衢,紀其遺惠。開元三年,自左庶子出為益州長史。四年,入為黃門侍郎。


  
八年,河曲叛胡康待賓擁徒作亂,詔抗持節慰撫。抗素無武略,不為寇所憚。在路遲留不敢進,因墜馬稱疾,竟不至賊所而還。俄以本官檢校鴻臚卿,代王晙為御史大夫,兼按察京畿。時抗弟拯為萬年令,兄弟同領本部,時人榮之。尋以薦御史非其人,出為安州都督,轉蒲州刺史。十一年,入為大理卿,其年代陸象先為刑部尚書,尋又分掌吏部選事。十四年卒。抗歷職以清儉自守,不務產業,及終,喪事殆不能給。玄宗聞其貧,特令給靈輿,遞送還鄉。贈太子少傅,謚曰貞。抗為京畿按察使時,舉奉天尉梁升卿、新豐尉王倕、金城尉王冰、華原尉王燾為判官及度支使,其後升卿等皆名位通顯,時人以抗有知人之鑒。

巨源,周京兆尹總曾孫也。祖匡伯,襲祖爵鄖國公,入隋改封舒國公,官至尚衣奉禦。巨源則天時累遷司賓少卿,轉司府卿、文昌右丞、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三年,轉夏官侍郎,依前平章事。有吏才,勾覆省內文案,下符剝徵,雖為下所怨苦,然亦頗收其利。證聖初,出為鄜州刺史,尋拜地官尚書、神都留守。長安二年,詔入轉刑部尚書,又加太子賓客,再為神都留守。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