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400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400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400頁

朗讀:

武德元年九月四日,置社倉。其月二十二日詔曰:「特建農圃,本督耕耘,思俾齊民,既康且富。鐘庾之量 ,冀同水火。宜置常平監官,以均天下之貨。市肆騰踴,則減價而出;田穡豐羡,則增糴而收。庶使公私俱濟,家給人足,抑止兼併,宣通壅滯。」至五年十二月,廢常平監官。貞觀二年四月,尚書左丞戴冑上言曰:「水旱凶災,前聖之所不免。國無九年儲畜,《禮經》之所明誡。今喪亂之後,戶口凋殘,每歲納租,未實倉廩。隨時出給,才供當年,若有凶災,將何賑恤?故隋開皇立制,天下之人,節級輸粟,多為社倉,終於文皇,得無饑饉。及大業中年,國用不足,並貸社倉之物,以充官費,故至末涂,無以支給。今請自王公已下,爰及眾庶,計所墾田稼穡頃畝,至秋熟,準其見在苗以理勸課,盡令出粟。稻麥之鄉,亦同此稅。各納所在,為言義倉。若年谷不登,百姓饑饉,當所州縣,隨便取給。」太宗曰:「既為百姓預作儲貯,官為舉掌,以備凶年,非朕所須,橫生賦斂。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議立條制。」戶部尚書韓仲良奏:「王公已下墾田,畝納二升。其粟麥粳稻之屬,各依土地。貯之州縣,以備凶年。」可之。自是天下州縣,始置義倉,每有饑饉,則開倉賑給。以至高宗、則天,數十年間,義倉不許雜用。其後公私窘迫,漸貸義倉支用。自中宗神龍之後,天下義倉費用向盡。

高宗永徽二年六月,敕:「義倉據地收稅,實是勞煩。宜令率戶出粟,上上戶五石,余各有差。」六年 ,京東西二市置常平倉。明慶二年十二月,京常平倉置常平署官員。開元二年九月,敕:「天下諸州,今年稍熟,谷價全賤,或慮傷農。常平之法,行之自古,宜令諸州加時價三兩錢糴,不得抑斂。仍交相付領,勿許懸欠。蠶麥時熟,穀米必貴,即令減價出糶。豆谷等堪貯者,熟亦準此。以時出入,務在利人。其常平所須錢物,宜令所司支料奏聞。」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詔:「諸州縣義倉,本備饑年賑給。近年已來,每三年一度,以百姓義倉糙米,遠赴京納,仍勒百姓私出腳錢。自今已後,更不得義倉變造。」七年六月,敕:「關內,隴右、河南、河北五道,及荊、揚、襄、夔、綿、益、彭、蜀,漢、劍、茂等州,並置常平倉。其本上州三千貫,中州二千貫,下州一千貫。」十六年十月,敕:「自今歲普熟,谷價至賤,必恐傷農。加錢收糴,以實倉廩,縱逢水旱,不慮阻饑,公私之間,或亦為便。宜令所在以常平本錢及當處物,各于時價上量加三錢,百姓有糶易者,為收糴。事須兩和,不得限數。配糴訖,具所用錢物及所糴物數,申所司。仍令上佐一人專勾當。」


  

天寶六載三月,太府少卿張瑄奏:「準四載五月並五載三月敕節文,至貴時賤價出糶,賤時加價收糴。若百姓未辦錢物者,任準開元二十年七月敕 ,量事賒糶,至粟麥熟時徵納。臣使司商量,且糶舊糴新,不同別用。其賒糶者,至納錢日若粟麥雜種等時價甚賤,恐更回易艱辛,請加價便與折納。」廣德二年正月,第五琦奏:「每州常平倉及庫使司,商量置本錢,隨當處米物時價,賤則加價收糴,貴則減價糶賣。」

建中元年七月,敕:「夫常平者,常使谷價如一,大豐不為之減,大儉不為之加。雖遇災荒 ,人無菜色。自今已後,忽米價貴時,宜量出官米十萬石,麥十萬石,每日量付兩市行人下價糶貨。」三年九月,戶部侍郎趙贊上言曰:「伏以舊制,置倉儲粟,名曰常平。軍興已來,此事闕廢,或因凶荒流散,餓死相食者,不可勝紀。古者平準之法,使萬室之邑,必有萬鐘之藏,千室之邑,必有千鐘之藏,春以奉耕,夏以奉耘,雖有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人者,蓋謂能行輕重之法也。自陛下登極以來,許京城兩市置常平,官糴鹽米,雖經頻年少雨,米價未騰貴,此乃即自明驗,實要推而廣之。當軍興之時,與承平或異,事須兼儲布帛,以備時須。臣今商量,請于兩都並江陵、成都、揚、汴、蘇、洪等州府,各置常平,輕重本錢,上至百萬貫,下至數十萬貫,隨其所宜,量定多少。唯貯觔斗疋段絲麻等,候物貴則下價出賣,物賤則加價收糴。權其輕重,以利疲人。」從之。贊於是條奏諸道津要都會之所,皆置吏,閲商人財貨。計錢每貫稅二十,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十一稅之,以充常平本。時國用稍廣,常賦不足,所稅亦隨時而盡,終不能為常平本。


  
貞元八年十月,敕:「諸軍鎮和糴貯備,共三十三萬石,價之外,更量與優饒。其粟及麻 ,據米數準折虛價,直委度支,以停江淮運腳錢充,並支綾絹、糹、綿,勿令折估。所糴粟等,委本道節度使監軍同勾當別貯,非承特敕,不得給用。」十四年六月,詔以米價稍貴,令度支出官米十萬石,于兩街賤糶。其年九月,以歲饑,出太倉粟三十萬石出糶。是歲冬,河南府谷貴人流,令以含嘉倉粟七萬石出糶。十五年二月,以久旱歲饑,出太倉粟十八萬石,于諸縣賤糶。元和元年正月,制:「歲時有豐歉,谷價有重輕,將備水旱之虞,在權聚斂之術。應天下州府每年所稅地子數內,宜十分取二分,均充常平倉及義倉,仍各逐穩便收貯,以時出糶,務在救人,賑貸所宜,速奏。」六年二月,制:「如聞京畿之內,舊谷已盡,宿麥未登,宜以常平、義倉粟二十四萬石貸借百姓。諸道州府有乏少糧種處,亦委所在官長,用常平、義倉米借貸。淮南、浙西、宣歙等道,元和二年四月賑貸,並且停征。容至豐年,然後填納。」九年四月,詔出太倉粟七十萬石,開六場糶之,並賑貸外縣百姓。至秋熟徵納,便于外縣收貯,以防水旱。十二年四月,詔出粟二十五萬石,分兩街降估出糶。其年九月,詔諸道應遭水州府,河中、澤潞、河東、幽州、江陵府等管內,及鄭、滑、滄、景、易、定、陳、許、晉、顯、蘇、襄、復、台、越、唐、隨、鄧等州人戶,宜令本州厚加優恤。仍各以當處義倉觔斗,據所損多少,量事賑給。十三年正月,戶部侍郎孟簡奏:「天下州府常平、義倉等觔斗,請準舊例減估出糶,但以石數奏申,有司更不收管,州縣得專達以利百姓。」從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