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池 久視元年,分蜀縣置東陽縣。天寶元年,改為靈池。
漢州上 垂拱二年,分益州五縣置漢州。天寶元年,改為德陽郡。乾元元年,復為漢州。領縣五,戶六萬九千五,口三十萬八千二百三。至京師二千二百里,至東都三千一百一十六里。
雒 漢縣,屬廣漢郡。後漢置益州,治于雒。晉置新都郡,宋、齊為廣漢郡。垂拱二年,置漢州。皆治雒縣也
德陽 後周廢縣。武德三年,分雒置
什邡 漢縣,屬廣漢郡。後周改為方寧。武德三年,改為什邡。雍齒侯邑,在縣北四十步。綿竹 漢縣,屬廣漢郡。隋開皇二年,置晉熙縣。十八年,又改為孝水縣。大業三年,改為綿竹。武德三年,屬濛州。州廢,來屬之
金堂 咸亨二年,分雒縣、新都置,屬益州。垂拱二年,來屬。
彭州上 垂拱二年,分益州四縣置彭州,天寶元年,改為蒙陽郡。乾元元年,復為彭州。領縣四,戶五萬五千九百二十二,口三十五萬七千三百八十七。至京師二千三百三十九里,至東都三千一百六十九里。
九隴 州所治。漢繁縣地,宋置晉壽郡,古城在縣西北三里。梁置東益州。後魏為天水郡,仍改為九隴。初于縣東三里置濛州,大業省。武德三年,復置濛州,領九隴、綿竹、導江三縣,置彭州之名也。三縣置,屬益州。垂拱二年,屬彭州。長壽二年,改為周昌。神龍初復置
濛陽 儀鳳二年,分九隴、雒、什邡三縣置,屬益州。垂拱三年,來屬
導江 蜀置都安縣,後周改為汶山。武德元年,改為盤龍,尋改為導江。三年,割屬濛州。州廢,屬益州。舊治灌口城,武德元年,移治導江郡。垂拱二年,來屬。
蜀州 垂拱二年,分益州四縣置。天寶元年,改為唐安郡。乾元元年,復為蜀州也。領縣四,戶五萬六千五百七十七,口三十九萬六百九十四。至京師三千三百三十二里,至東都三千一百七十二里。
晉原 漢江源地,屬蜀州。李雄立江源郡,晉改為多融縣,又改為晉原。鶴鳴山,在西北十里
青城 漢江源縣地。南齊置齊基縣,後周改為青城。山在西北三十二里。舊「青」字加水,開元十八年,去「水」為「青」
唐安 本漢江源縣地,後魏于此立犍為郡及僰道縣。隋省。武德元年復置,改為唐隆。長壽二年,為武隆。先天元年,改為唐安
新津 漢武陽縣,屬犍為郡。後周改為新津,屬益州。垂拱二年,屬蜀州也。
眉州上 隋眉山郡之通義縣。武德二年,割嘉州之通義、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縣置眉州。五年,省南安。貞觀二年,置隆山縣。天寶元年,改為通義郡。乾元元年,復為眉州也。舊領縣五,戶三萬六千九,口十六萬九千七百五十五。天寶,戶四萬三千五百二十九,口一十七萬五千二百五十六。至京師二千五百五十里,至東都三千二百八十九里。
通義 後漢置通義縣,屬齊通郡。梁改為青州,後魏改為眉州。後改通義為安洛,又復通義。隋初為廣通,尋改為通義。武德元年,于縣置唐眉州也
彭山 漢武陽縣地,屬犍為。晉于郡置西江陽郡。後魏增置隆山郡,以界內有鼎鼻山,地形隆故也。隋改為陵州隆山縣。先天元年,改為彭山也
丹棱 本南齊齊樂郡,後周改為洪雅縣。隋改為丹棱,屬嘉州。武德二年,來屬也
洪雅 後周洪雅鎮,隋改為縣。武德九年,置犍州。貞觀初,州廢,屬眉州也。
青神 漢南安縣,屬犍為郡。縣臨青衣江,西魏置青衣縣。本治思蒙水口,武德八年,移于今治,屬眉州也。
綿州上 隋金山郡。武德元年,改為綿州,領巴西、昌隆、涪城、魏城、金山、萬安、神泉七縣。三年,分置顯武、龍安、文義、鹽泉四縣。七年,省金山縣。貞觀元年,又省文義縣。舊領縣九,戶四萬三千九百四,口十九萬五千五百六十三。天寶領縣九,戶六萬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萬三千三百五十二。至京師二千五百九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五十九里。
巴西 漢涪縣,屬廣漢郡。晉置梓潼郡,西魏置潼州。隋改為綿州,煬帝改為金山郡。隋改涪為巴西縣也。
涪城 漢涪縣地,東晉置始平郡。後魏改為涪城及潼縣。隋改潼為涪城。
昌明 漢涪縣地,晉置漢昌縣,後魏為昌隆。先天元年,改為昌明。舊有顯武縣,神龍元年,改為興聖。開元二年廢,併入昌明,仍分巴西、涪城、萬安三縣地置興聖縣。二十七年廢,地各還本屬。
魏城 隋置
羅江 漢涪縣地。晉于梓潼水尾萬安故城置萬安縣。後魏置萬安郡,隋廢。天寶元年,改萬安為羅江。廉泉、讓水,出縣北平地也。
神泉 漢涪縣地。晉置西充國縣,隋改為神泉,以縣西泉能愈疾故也。
鹽泉 武德三年,分魏城置也。
龍安 隋金山縣。武德三年,復置,改為龍安。
西昌 隋金山縣。隋末廢。永淳元年,復置,改為西昌也。
劍州 隋普安郡。武德元年,改為始州,領縣七。聖歷二年,置劍門縣。先天二年,改始州為劍州。天寶五年,改為普安郡。乾元元年,復為劍州也。舊領縣七,戶三萬六千七百一十四,口十九萬九十六。天寶領縣八,戶二萬三千五百一十,口一十萬四百五十。至京師一千六百六十二里,至東都二千五百六十里。
普安 漢梓潼縣,廣漢郡治也。宋置南安郡,梁置南梁州,又改為安州。西魏改為始州,兼置普安郡。武德元年,復為始州。皆治于普安也。
黃安 梁分梓潼縣置梁安縣,尋改為黃安。
永歸 隋分梓潼縣置。
梓潼 漢縣。蜀先分廣漢置梓潼,西魏改為潼川郡,隋為梓潼縣。後魏自涪縣移梓潼郡于今縣,屬始州,仍改郡為縣也。
陰平 晉流人入蜀,于縣置北陰平郡。山北有十八隴山,山有隴十八也。
武連 漢梓潼縣地。宋置武都郡及下辨縣,又改下辨為武功。後魏改為武連也。
臨津 漢梓潼縣地。南齊置相厚縣,隋改為臨津也。
劍門 聖歷二年,分普安、永歸、陰平三縣地,于方期驛城置劍門,縣界大劍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所,有小劍山。大劍山有劍閣道,三十里至劍處,張載刻銘之所。劍山東西二百三十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