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12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312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312頁

朗讀:

播州下 隋柯郡之柯縣。貞觀九年,分置郎州,領恭水、高山、貢山、柯盈、邪施、釋燕六縣。十一年,省郎州並六縣。十三年,又于其地置播州及恭水等六縣。十四年,改恭水等六縣名。二十年,以夷州之芙蓉、瑘川來屬。顯慶五年,廢舍月、胡江、羅為三縣。景龍四年,廢莊州都督府,以播州為都督府。先天二年,罷都督。開元二十六年,又廢胡刀、瑘川兩縣。天寶元年,改為播川郡。乾元元年,復為播州。領縣三,戶四百九十,口二千一百六十八。在京師南四千四百五十里,至東都四千九百六十里。

遵義 漢武開西南夷,置柯郡,秦夜郎郡之西南境也。貞觀九年,置恭水縣,屬郎州。十一年省,十三年復置,屬播州。十四年,改為羅蒙。十六年,改為遵義。顯慶五年,廢舍月併入


  

芙蓉 舊屬牢州。貞觀十六年,改為夷州,二十年,又改屬播州。開元二十六年,廢胡刀、瑘川兩縣併入

帶水 貞觀九年,置柯盈縣。十四年,改為帶水。

思州下 隋巴東郡之婺川縣。武德四年,置務州,領婺川、涪川、扶陽三縣。貞觀元年,以廢夷州之伏遠、寧夷、思義、高富、明陽、丹川六縣,廢思州之丹陽、城樂、感化、思王、多田五縣來屬。其年,省思義、明陽、丹川三縣。二年,又省丹陽。四年,改務州為思州。其年,以涪川、扶陽二縣割入費州。八年,又以多田、城樂二縣割入費州,其年,又廢感化縣。十年,以高富隷黔州。十一年,又省伏遠縣。天寶元年,改為寧夷郡。乾元元年,復為思州。舊領縣三,戶二千六百三,口七千五百九十九。天寶,戶一千五百九十九,口一萬二千二十一。在京師南三千八百三十九里,至東都三千五百九十六里。

婺川 州所治。漢酉陽縣,屬武陵郡。隋朝招慰置婺川縣。武德四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婺川當柯要路,請置務州。貞觀四年,改為思州,以思邛水為名

思王 武德三年置,屬思州。貞觀元年,改屬務州。四年,改屬思州

寧夷 隋置。武德四年,屬夷州。貞觀元年,屬思州

思邛 開元四年,開生獠置。

費州下 隋黔安郡之涪川縣。貞觀四年,分思州之涪川、扶陽二縣置費州。其年,割黔州之萬資、相永二縣來屬。八年,又割思州之多田、城樂來屬。十一年,廢相永、萬資二縣。天寶元年,復為涪川郡。乾元元年,復為費州。舊領縣四,戶二千七百九,口六千九百五十。天寶,戶四百二十九,口二千六百九。在京師南四千七百里,至東都四千九百里。

涪川 漢柯郡之地,久不臣附。周宣政元年,信州總管、龍門公裕,招慰生獠王元殊、多質等歸國,乃置費州,以水為名。武德四年,置務州。貞觀四年,置費州治于此

多田 武德四年,務州刺史奏置。以土地稍平,懇田盈畛,故以多田為名。貞觀四年,屬思州。八年,改屬費州

扶陽 隋仁壽四年,庸州刺史奏置,以扶陽水為名

城樂 武德四年,山南道大使趙郡王孝恭招慰生獠,始築城,人歌舞之,故曰城樂。

南州下 武德二年置,領隆陽、扶化、隆巫、丹溪、靈水、南川六縣。三年,改為僰州。四年,復為南州。貞觀五年,置三溪縣。七年,又置當山、嵐山、歸德、汶溪四縣。八年,又廢當山、嵐山、歸德、汶溪四縣。十一年,又廢扶化、隆巫、靈水三縣。天寶元年,改為南川郡。乾元元年,復為南州。舊領縣三,戶三千五百八十三,口一萬三百六十六。天寶領縣二,戶四百四十三,口二千四十三。在京師南三千六百里,至東都三千七百里。

南川 武德二年,置隆陽縣。先天元年,改為南川,州所治

三溪 貞觀五年置。

溪州下 舊辰州之大鄉。天授二年,分置溪州。舊領縣二,又分置洛浦縣。長安四年,以洛浦屬錦州。天寶元年,改溪州為靈溪郡。乾元元年,復為溪州。領縣二,戶二千一百八十四,口一萬五千二百八十二。至京師二千八百九十三里,至東都二千六百九十六。

大鄉 漢沅陵、遷陵二縣地,屬武陵郡。梁分置大鄉縣。舊屬辰州,天授二年來屬,州所理也

三亭貞觀九年分大鄉置,屬辰州。天授二年,改屬溪州。縣界有黔山,大西、小西二山。

溱州下 貞觀十六年,置溱州及榮懿、扶歡、樂來三縣。咸亨元年,廢樂來縣。天寶元年,改為溱溪郡。乾元元年,復為溱州。領縣二,戶八百七十九,口五千四十五。至京師三千四百八十里,至東都四千二百里。

榮懿 扶歡 已上二縣,並貞觀十六年開山洞置。

珍州下 貞觀十六年置,天寶元年改為夜郎郡。乾元元年,復為珍州。領縣三,戶二百六十三,口一千三十四。至京師四千一百里,至東都三千七百里。


  
夜郎 漢夜郎郡之地。貞觀十七年,置於舊播州城,以縣界有隆珍山,因名珍州。麗皋 樂源 並貞觀十六年開山洞置。

州,領縣二

充州,領縣八

應州,領縣五

琰州,領縣四

牢州,領縣七。已上國初置,並屬黔中道覊縻州。永徽已後並省。

隴右道

秦州中都督府 隋天水郡。武德二年,平薛舉。改置秦州,仍立總管府,管秦、渭、岷、洮、疊、文、武、成、康、蘭、宕、扶等十二州。秦州領上邽、成紀、秦嶺、清水四縣。四年,分清水置邽州。六年,廢邽州,以清水來屬。八年,廢文州,又以隴城來屬。其年,又廢伏州,以伏羌來屬。九年,于成羌廢城置鹽泉縣。貞觀元年,改鹽泉為夷賓。二年,省夷賓縣。六年,省長川縣。十四年,督秦、萬、渭、武四州,治上邽。十七年,廢秦嶺縣。開元二十二年,緣地震,移治所于成紀縣之敬親川。天寶元年,改為天水郡。依舊都督府,督天水、隴西、同谷三郡。其年,復還治上邽。乾元元年,復為秦州。舊領縣六,戶五千七百二十四,口二萬五千七十三。天寶領縣五,戶二萬四千八百二十七,口十萬九千七百。在京師西七百八十里,至東都一千六百五里。

上邽 漢縣,屬隴西郡。武帝分置天水郡。後漢分豲道立南安郡。後魏改上邽為上封。隋復于上邽置秦州。州前有湖水,四時增減,故名天水郡

成紀 漢縣,屬天水郡。舊治小坑川。開元二十二年,移治敬親川,成紀亦徙新城。天寶元年,州復移治上邽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