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11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311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311頁

朗讀:

黔州下都督府 隋黔安郡。武德元年,改為黔州,領彭水、都上、石城三縣。二年,又分置盈隆、洪杜、相永、萬資四縣。四年,置都督府,督務、施、業、辰、智、、充、應、莊等州。其年,以相永、萬資二縣置費州,以都上分置夷州。十年,以思州高富來屬。十一年,又以高富屬夷州,以智州信寧來屬。今督思、辰、施、牢、費、夷、巫、應、播、充、莊、、琰、池、矩十五州。其年,罷都督府。置莊州都督府。景龍四年廢,以播州為都督。先天二年廢,復以黔州為都督。天寶元年,改黔州為黔中郡,依舊都督施、夷、播、思、費、珍、溱、商九州。又領充、明、勞、羲、福、犍、邦、琰、清、莊、峨、蠻、、鼓、儒、琳、鸞、令、那、暉、郝、總、敦、侯、晃、柯、樊、稜、添、普寧、功、亮、茂龍、延、訓、卿、雙、整、懸、撫水、矩、思源、逸、殷、南平、勛、姜、襲等五十州。皆覊縻,寄治山谷。乾元元年,復以黔中郡為黔州都督府。舊領縣五,戶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萬七千四百三十三。天寶縣六,戶四千二百七十,口二萬四千二百四。在京師南三千一百九十三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一里。

彭水 漢酉陽縣,屬武陵郡。吳分西陽置黔陽郡。隋于郡置彭水縣。周置奉州,尋為黔州。貞觀四年,于州置都督府


  

黔江 隋分黔陽縣置石城縣。天寶元年,改為黔江

洪杜 武德二年,分置洪杜縣,治洪杜溪。麟德二年,移治龔湍

洋水 武德二年,分彭水于巴江西置盈隆縣。先天元年,改為盈川。天寶元年,改為洋水。

信寧 隋置信安縣,取界內山名。武德二年,改為信寧。武德五年,屬義州。州廢來屬。

都濡 貞觀二十年,分盈隆縣置。

辰州下 隋沅陵縣。武德四年,平蕭銑,置辰州,領沅陵等五縣。九年,分大鄉置大鄉五縣。五年,分辰溪置漵浦縣。貞觀九年,分大鄉置三亭縣。天授二年,分大鄉、三亭兩縣置溪州。景雲二年,置都督府,督巫、業、錦三州。開元二十七年,罷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盧溪郡。乾元元年,復為辰州,取溪名。舊領縣七,戶九千二百八十三,口三萬九千二百二十五。天寶領縣五,戶四千二百四十一,口二萬八千五百五十四。在京師南微東三千四百五里,至東都三千二百六十里。

沅陵 漢辰陽縣,屬武陵郡,本秦黔中郡縣也。隋改辰陽為辰溪,仍分置沅陵縣,仍置沅陵郡。武德四年,改為辰州,以沅陵為理所

盧溪 武德三年,分沅陵縣置

漵浦 漢義陵縣地,屬武陵郡。武德五年,分辰溪置

麻陽 武德三年,分沅陵、辰溪二縣置。垂拱四年,分置龍門縣,尋廢

辰溪 漢辰陽縣地,隋分置辰溪縣。

錦州下 垂拱二年,分辰州麻陽縣地並開山洞置錦州及四縣。天寶元年,改錦州為盧陽郡。乾元元年,復為錦州。天寶領縣五,戶二千八百七十二,口一萬四千三百七十四。至京師三千五百里,至東都三千七百里。

盧陽 招諭 渭陽 常豐 已上四縣,並垂拱三年與州同置。其常豐本名萬安,天寶元年,改為常豐

洛浦 天授二年,分辰州之大鄉置,屬溪州。長安四年,改屬錦州。

施州下 隋清江郡之清江縣。義寧二年,置施州,領清江、開夷二縣。貞觀八年,廢業州,以建始縣來屬。麟德元年,廢開夷縣入清江。天寶元年,改為清化郡。乾元元年,復為施州。舊領縣三,戶二千三百一十二,口一萬八百二十五。天寶領縣二,戶三千七百二,口一萬六千四百四十四。在京師南二千七百九里,至東都二千八百一十里。

清江 漢巫縣,南郡。吳分巫立沙渠縣。後周于縣立施州。隋為清江縣,州所理也

建始 後周分巫縣置建始縣。義寧二年,于縣置業州,領建始一縣。貞觀八年,廢業州,縣屬施州。

巫州下 貞觀八年,分辰州龍標縣置巫州。其年,置夜郎、朗溪、思征三縣。九年,廢思征縣。天授二年,改為沅州,分夜郎渭溪縣。長安三年,割夜郎、渭溪二縣置舞州。先天二年,又置潭陽縣。開元十三年,改沅州為巫州。天寶元年,改為潭陽郡。乾元元年,復為巫州。舊領縣三,戶四千三十二,口一萬四千四百九十五。天寶,戶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一萬二千七百三十八。在京師南三千一百五十八里,至東都三千八百三十三里。

龍標 武德七年置,屬辰州。貞觀八年,置巫州,為理所也。

朗溪 貞觀八年置

潭陽 先天二年,分龍標置。


  
業州下 長安四年,分沅州二縣置舞州。開元十三年,改為鶴州。二十年,又改為業州。天寶元年,改龍標郡。乾元元年,復為業州。領縣三,戶一千六百七十二,口七千二百八十四。在京師南四千一百九十七里,至東都三千九百里。

峨山 貞觀八年,置夜郎縣,屬巫州。長安四年,置舞州。開元二十年,改夜郎為峨山縣。

渭溪 天授二年,分夜郎置,屬沅州。長安四年,改業州。

梓姜 舊于縣置充州,天寶三年,以充州荒廢,以梓姜屬業州,其充州為覊縻州。

夷州下 隋明陽郡之綏陽縣。武德四年,置夷州于思州寧夷縣,領夜郎、神泉、豐樂、綏養、鷄翁、伏遠、明陽、高富、寧夷、思義、丹川、宣慈、慈岳等十三縣。六年,廢鷄翁縣。貞觀元年,廢夷州,省夜郎、神泉、豐樂三縣,以伏遠、明陽、高富、寧夷、思義、丹川六縣隷務州,宣慈、慈岳二縣隷溪州,以綏養隷智州。四年,復置夷州于黔州都上縣。六年,又置鷄翁縣。十一年,又以義州之綏陽、黔州之高富來屬。其年,又自都上移于今所。天寶元年,改為義泉郡。乾元元年,復為夷州。舊領縣四,戶二千二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五十七。天寶縣五,戶一千二百八十四,口七千一十三。在京師南四千三百八十七里,至東都三千八百八十里。

綏陽 漢柯郡地。隋朝招慰置綏陽縣,古徼外夷也。武德三年,屬義州。貞觀十一年,改屬夷州

都上 隋置。武德元年,屬黔州。貞觀四年,置夷州,為理所。十一年,州移治綏陽縣

義泉 隋舊。于縣置牢州。貞觀十七年,廢牢州,以義泉屬夷州

洋川 武德二年置,舊屬牢州。貞觀十七年,屬夷州

寧夷 舊屬思州。開元二十五年,屬夷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