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戰國策 - 84 / 87
歷史類 / 劉向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戰國策

第84頁 / 共87頁。

蘇秦遊說秦惠王,建議他搞連橫政策,對山東六國各個擊破,這樣可以建立帝業。因為秦惠王剛車裂了商鞅,對遊說之士存有戒心,婉言謝絶了。可是蘇秦一而再,再而三,一連上書十次,也沒有說動秦惠王。「資用乏絶,去秦而歸,贏滕履蹻,負書擔櫜,形容槁枯,面目犁黑,狀有歸色」,十分狼狽。回到家裡,「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於是發憤讀書,「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就這樣,過了一年,到趙國,遊說趙肅侯,雙方談得非常投契,趙王大悅,封蘇秦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當秦之隆,黃金萬溢為用,轉轂連騎,炫熿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蘇秦從趙國出發,將去遊說楚威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秦策一·第二章》)蘇秦和他嫂嫂的問答,把階級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揭露得多麼淋漓盡致。過了二百多年,司馬遷對所處的那個社會也有一段慨嘆之辭:「始翟公為廷尉(最高司法官),賓客闐(塞滿)門,及廢(罷官),門外可設雀羅(鳥網)。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在門上用大字題寫)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現)。」司馬遷不禁大聲呼曰:「悲夫!」(《史記·汲鄭列傳》)舊社會的「人情」、「世態」如此,這是必然的。

  三


  

《戰國策》在藝術表現上也有許多優點和特點。劉向雖然說它「不可以臨教化」,但他又不得不承認策文是「高才秀士」的「奇策異智」,「亦可喜,皆可觀。」(《戰國策》書錄)南北朝時,梁朝文藝批評家劉勰(465年前後-520年前後)在文心雕龍才略篇裡說:「戰代任武而文士不絶,諸子以道術取資,屈、宋以楚辭發采,樂毅報書辨以義,范睢上書密而至,蘇秦歷說壯而中,李斯自奏麗而動。若在文世,則揚、班儔也。」(戰國時代崇尚用武,而文學之士依然存在,諸子以談論哲理學術取用於時,屈原、宋玉以離騷而發揚文學的光輝,樂毅的書信義正而辭辯,范睢的上書嚴密而深刻,蘇秦遊說強勁而中肯,李斯的奏章多采而動聽。如在太平重文之世,這些人和漢代文學家揚雄、班固都有同等的文才。)劉勰從文學角度對《戰國策》中一些遊說之士和他們的作品與諸子、屈原、宋玉並稱,又與漢代的文學家揚雄,班固媲美。可見《戰國策》的文學價值。下面就簡略地談談這方面的粗淺看法。

(一)敘事簡潔明快,語言明白流暢,說理雄辯有力,分析細緻準確。現以《趙策四·第十八章》觸龍說服趙太后一事為例。

文章開頭,先擺形勢:「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形勢的特點是:秦攻趙情況十分緊急;矛盾焦點是長安君是否能出質;解決問題已成僵局。這裡兩個「必」字非常準確、鮮明、突出地表現了矛盾十分尖鋭,而且成了僵局,毫無迴旋餘地。作者這樣寫,不僅是敘述情況,分析形勢,也是為了突出觸龍解決這一難題的獨特才能。

解決問題,首先要打破僵局。作者從這一點入手。觸龍以一個問候太后身體的老臣身分出現,而不以一個解決問題的「諫臣」身分出現。你看他「入而徐趨,至而自謝。」一番說明和問候,使「盛氣而胥之」的太后開了口;「老婦恃輦而行」,氣氛有了緩和。於是觸龍抓緊時機,接上話岔兒,繼續問候,拉起家常:「『日食飲得無衰乎?』太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這一席對話多麼自然,太后開始被觸龍所左右,拉入他的軌道。從「盛氣而胥之」到「色少解」,觸龍得到第一個「回合」的勝利。但太后卻毫無覺察。作者在這裡,全用對話,而只用了「盛氣而胥之」、「色少解」八個字說明事件的變化過程,實在簡潔明快。

話題一轉,提出「老臣賤息」的工作問題。還是觸龍取得談話的主動權和支配權。由「賤息」的工作,進一步引出「愛子」的問題。在「愛子」的問題上引起了有趣的爭論。觸龍聲稱愛子「甚于婦人」,而「太后笑曰:『婦人異甚。』」這時氣氛又有了大的轉變。從「色少解」到「太后笑曰」,這個轉變可不小。剛纔聲稱「必唾其面」,這種「盛氣」和「警惕」已經無影無蹤了。作者對事件發展的安排十分有趣:太后的情緒由「盛氣」到「解」到「笑」,正是觸龍步步接觸本題的過程。看,「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觸龍見時機成熟,於是單刀直入。這是一大突破,因為「提長安君」這是太后最警惕、最忌諱的事。而觸龍有意安排的「反話」卻引出了太后的心裡話「不若長安君之甚」。這就使太后不知不覺、一步一步、舒舒服服地入于谷中,而又為下文開了路。如果這句話由觸龍說出,那就太弱了,而且可能會發生變故。從這以後,急轉直下,就進了正面擺事實說道理的階段。太后完全被「控制」了,以致最後完全被說服,同意長安君「質于齊」。


  
整篇對話的過程,即敘事的過程;對話氣氛的發展,即敘事層次的發展。這是一篇出色的敘事文,也是一篇出色的說理文,又是一篇出色的人物描寫。而敘事、說理、人物描寫的特色兼而有之,溶為一體,表現出作者寫作手法的高妙。

(二)寫人物,既有人物的語言行動,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又有事件的曲折發展,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現以《齊策四·第一章》馮諼為孟嘗君巧設「三窟」為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