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 - 339 / 521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北史

第339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39頁

朗讀:

 論曰:李弼懷佐時之略,逢興運之期,締構艱難,綢繆顧遇,方面宣其庸績,帷幄盡其謀猷,非唯攀附成名,抑亦材謀自取。密遭風雲之會,奮其鱗翼,思封函谷,將割鴻溝,期月之間,眾數十萬。威行萬里,聲動四方。雖事屈興王,運乖天眷,而雄名克振,何其壯歟!然志性輕狡,終致顛覆,固其宜也。宇文貴負將帥之材,藴剛鋭之氣,遭逢喪亂,險阻備嘗,自致高位,亦云美矣。忻武藝之風,名高一代。及晚節遇禍,雖鳥盡弓藏,然亦器盈斯概,夷戮非為不幸。愷學藝兼該,思理通贍,規矩之妙,參從班、爾,當時缺席,咸取則焉。其起仁壽宮,營建洛邑,要求時幸,窮侈極麗,使文皇失德,煬帝亡身,危亂之原,抑亦由此。至于考覽書傳,定《明堂圖》,雖意過其通,有足觀者。侯莫陳崇以勇悍之氣,逢戰爭之秋,輕騎啟高平之扉,疋馬和長坑之俊。以宏材遠略,附鳳攀龍,茂績元勛,位居上袞,而識慚明哲,遂以凶終,惜哉!王雄身參佐命,謙寵列山河,及投袂勤王,志匡社稷,雖忠君之效未宣,與夫懷祿圖存者異也。

初,魏孝莊帝以爾硃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榮敗後,此官遂廢。大統三年,魏文帝復以周文帝建中興之業,始命為之。其後功參佐命,望實俱重者亦居此職。自大統十六年已前,任者凡有八人。周文帝位總百揆,都督中外軍事。魏廣陵王欣,元氏懿戚,從容禁闥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將軍,分掌禁旅,當爪牙禦侮之寄。當時榮盛,莫與為比。故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今並十二大將軍錄之於左:


  

使持節、太尉、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尚書左仆射、隴右行台、少師、隴西郡開國公虎。

使持節、太傅、柱國大將軍、大宗師、大司徒、廣陵王元欣。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宗伯、趙郡開國公李弼。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郡開國公獨孤信。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趙貴。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國公于謹。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侯莫陳崇。

與周文帝為八柱國。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少保、廣平王元贊。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齊王元廓。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平原郡開國公侯莫陳順。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章武郡開國公宇文導。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雍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高陽郡開國公達奚武。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陽平郡開國公李遠。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范陽郡開國公豆盧寧。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博陵郡開國公賀蘭祥。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陳留君開國公楊忠。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武威群開國公王雄。

是為十二大將軍。每大將軍督二開府,凡為二十四員,分團統領,是二十四軍。每一團,儀同二人。自相督率,不編戶貫。都十二大將軍。十五日上,則門欄陛戟,警晝巡夜;十五日下,則教旗習戰。無他賦役。每兵唯辦弓刀一具,月簡閲之。甲槊戈弩,並資官給。

自大統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將軍外,念賢及王思政亦拜大將軍。然賢作牧隴右,思政出鎮河南,並不在領兵之限。此後功臣位至柱國及大將軍者眾矣,不限此秩,無所統禦。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之後,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諸公之下,並不得預于此例。


  
************

 列傳第四十九

王盟子勱 從孫誼 獨孤信子羅 竇熾兄子榮定 毅 賀 蘭祥 叱列伏龜 閻慶子毗 史寧子雄 祥 權景宣

 王盟,字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浪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黃門侍郎,贈并州刺史、樂浪公。父羆,伏波將軍,以良家子鎮武川,因家焉。魏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攻陷諸鎮,盟亦為其所擁。拔陵平後,流寓中山,復以積射將軍從蕭寶夤西征。寶夤僭逆,盟遂逃匿人間。及爾硃天光入關,盟從之。隋賀拔岳禽萬俊志願奴,平秦隴,常先登力戰。及周文帝平侯莫陳悅,除盟原州刺史。孝武至長安,封魏昌縣公。大統三年,征拜司空,轉司徒。迎文帝悼後於蠕蠕,加侍中,遷太尉。魏文帝東征,以留後大都督行雍州事,節度關中諸軍。趙青雀之亂,盟與開府李虎輔太子出頓渭北。事平,進長樂郡公,賜姓拓王氏。遷太保。九年,進位太傅,加開府儀同三司。盟姿度弘雅,仁而汎愛。雖居師傅,禮冠群後,而謙恭自處,未嘗以勢位驕人。魏文帝甚尊重之,及疾,數幸其第,親問所欲。十一年,薨,贈本官,謚曰孝定。

子勱,字醜興,性忠果有材幹。年十七,從周文帝入關。及平秦隴,定關中,周文嘗謂曰:「為將坐見成敗者上也,被堅執鋭者次也。」勱曰:「意欲兼被之。」周文大笑。尋拜散騎常侍,賜爵梁甫縣公。大統初,為千牛備身直長,領左右,出入臥內,小心謹厚。魏文帝常曰:「王勱可謂不二心臣也。」沙苑之役,勱以都督領禁兵,居左翼,當其前者死傷甚眾。勱亦被傷重,遂卒於行間。周文深悼焉。贈使持節、太尉、尚書令、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追封咸陽郡公,謚曰忠武。

子弼襲爵,尚魏安樂公主,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勱弟懋,字小興。盟之西征也,以懋尚幼,留在山東。永安中,始入關,與盟相見,遂從征伐。大統初,賜爵安平縣子。後進爵為公,累遷右衛將軍。于時疆場交兵,未申喪紀,服齊斬者並墨縗從事。及盟薨,懋上表辭位,乞終喪制,魏文帝不許。累遷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左衛將軍、領軍將軍。懋溫和,小心敬慎,宿衛宮禁十有餘年,勤恪當官,未嘗有過。廢帝二年,除南岐州刺史,賜爵安寧郡公。後拜小司寇,卒於官。

子悅嗣,位大將軍、同州刺史,改封濟南郡公。

盟兄子顯,幼而敏悟,沉靜少言。初為周文帳內都督,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卿、鳳州刺史。賜爵洛邑縣公,進位大將軍,卒。子誼。

 誼字宜君,少有大志,便弓馬,博覽群言。周閔帝時,為左中侍上士。時大塚宰宇文護執政,帝拱默無所關預。有朝士于帝側微不恭,誼勃然而進,將擊之,其人惶懼請罪,乃止。自是朝臣無敢不肅。遷禦正大夫。丁父艱,毀瘁過禮,廬于墓側,負土成墳。

武帝即位,累遷內史大夫,封揚國公。從帝伐齊,至并州。帝既入城,反為齊人所敗,左右多死,誼率麾下驍雄赴之。齊平,自相州刺史征為大內史。汾州稽胡亂,誼擊之。帝弟越王盛、譙王儉雖為總管,並受誼節度。賊平,封一子開國公。帝臨崩,謂皇太子曰:「王誼社稷臣,宜處以機密,不須遠任。」皇太子即位,為宣帝,憚誼剛正,出為襄州總管。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