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 - 299 / 521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北史

第299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299頁

朗讀:

武平二年,出儼居北宮,五日一朝,不復得無時見太后。四月,詔除太保,余官悉解,猶帶中丞,且京畿。以北城有武庫,欲移儼于外,然後奪其兵權。書侍御史王子宜與儼左右開府高舍洛、中常侍劉闢強說儼曰:「殿下被疏,正由士開間構,何可出北宮,入百姓叢中也?」儼謂侍中馮子琮曰:「士開罪重,兒欲殺之。」子琮心欲廢帝而立儼,因贊成其事。儼乃令子宜表彈士開罪,請付禁推。子琮雜以他文書奏之,後主不審省而可之。儼誑領軍厙狄伏連曰:「奉敕,令領軍收士開。」伏連以諮子琮,且請覆奏。子琮曰:「琅邪王受敕,何須重奏。」伏連信之,伏五十人于神獸門外,詰旦,執士開送御史。儼使馮永洛就台斬之。

儼徒本意唯殺士開。及是,因逼儼曰:「事既然,不可中止。」儼遂率京畿軍士三千餘人,屯千秋門外。帝使劉桃枝將禁兵八十人召儼。桃枝遙拜,儼命反縛,將斬之,禁兵散走。帝又使馮子琮召儼。儼辭曰:「士開昔來實合萬死,謀廢至尊,剃家家頭使作阿尼,故擁兵馬,欲坐著孫鳳珍宅上。臣為是,矯詔誅之。尊兄若欲殺臣,不敢逃罪;若放臣,願遣姊姊來迎臣,臣即入見。」姊姊即陸令萱也,儼欲誘出殺之。令萱執刀帝后,聞之顫慄。又使韓長鸞召儼。儼將入,劉闢強牽衣諫曰:「若不斬提婆母子,殿下無由得入。」廣寧、安德二王適從西來,欲助成其事,曰:「何不入?」闢強曰:「人少。」安德王顧眾而言曰:「孝昭殺楊遵彥,止八十人,今乃數千,何言人少?」後主泣啟太后曰:「有緣,更見家家,無緣,永別。」乃急召斛律光,儼亦召之。光聞殺士開,撫掌大笑曰:「龍子作事,固自不似凡人。」入見後主于永巷。帝率宿衛者步騎四百,授甲將出。光曰:「小兒輩弄兵,與交手,即亂。鄙諺云:『奴見大家心死。』至尊宜自至千秋門,琅邪必不敢動。」皮景和亦以為然,後主從之。光步道,使人走出曰:「大家來。」儼徒駭散。帝駐馬橋上,遙呼之,儼猶立不進。光就謂曰:「天子弟殺一漢,何苦?」執其手,強引以前。請帝曰:「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長大自不復然,願寬其罪。」帝拔儼帶刀環,亂築辮頭,良久乃釋之。收伏連及高舍洛、王子宜、劉闢強、都督翟顯貴于後園,帝親射之而後斬,皆支解,暴之都街下。文武職吏,盡欲殺之。光以皆勛貴子弟,恐人心不安,趙彥深亦云「《春秋》責帥」,於是罪之各有差。儼之未獲罪也。鄴北城有白馬佛塔,是石季龍為澄公所作。儼將修之,巫曰:「若動此浮圖,此城失主。」不從,破至第二級,得白蛇,長數丈,迴旋失之。數旬而敗。


  

自是,太后處儼于宮內,食必自嘗之。陸令萱說帝曰:「人稱琅邪王聰明雄勇,當今無敵,觀其根表,殆非人臣。自專殺以來,常懷恐懼,宜早為計。」何洪珍與和士開素善,亦請殺之。未決,以食輦密迎祖班問之。班稱周公殺管叔,季友鴆慶父,帝納其言。以儼之晉陽,使右衛大將軍趙元侃誘執儼。元侃曰:「臣昔事先帝日,見先帝愛王,今寧就死,不能行。」帝出元侃為豫州刺史。九月下旬,帝啟太后曰:「明旦欲與仁威出獵,須早早還。」是夜四更,帝召儼,儼疑之。陸令萱曰:「兄兄喚,兒何不去?」儼出至永巷,劉桃枝反接其手。儼呼曰:「乞見家家、尊兄!」桃枝以袖塞其口,反袍蒙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立殺之,時年十四。不脫靴,裹以席,埋于室內。帝使啟太后,臨哭十餘聲,便擁入殿。明年三月,葬于鄴西,贈謚曰楚恭哀帝,以慰太后。

有遺腹四男,生數月,皆幽死。以平陽王淹孫世俊嗣。儼妃李祖欽女也,進為楚帝后,居宣則宮,齊亡,乃嫁焉。

齊安王廓,字仁弘,武成第四子也。性長者,無過行,位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刺史。

北平王貞,字仁堅,武成第五子也。沉審寬恕,帝常曰:「此兒得我鳳毛。」位司州牧、京畿大都督、兼尚書令、錄尚書事。帝行幸,總留台事。積年,後主以貞長大,漸忌之。阿那肱承旨,令馮士干劾,系貞于獄,奪其留後權。

高平王仁英,武成第六子也。舉止軒昂,精神無檢格。位定州刺史。

淮南王仁光,武成第七子也。性躁又暴,位清都尹。次西河王仁機,生而無骨,不自支持。次樂平王仁邕;次潁川王仁儉;次安樂王仁雅,從小有暗疾;次丹楊王仁直;次東海王仁謙,皆養于北宮。

琅邪王死後,諸王守禁彌切。武平末年,仁邕已下,始得出外,供給儉薄,取充而已。尋後主窮蹙,以廓為光州,貞為青州,仁英為冀州,仁儉為膠州,仁直為濟州刺史。自廓已下,多與後主死於長安。仁英以清狂,仁雅以喑疾,獲免,俱徙蜀。隋開皇中,追仁英,詔與蕭琮、陳叔寶修其本宗祭祀。未幾而卒。

後主五男:穆皇后生幼主;諸姬生東平王恪,次善德,次質德,次質錢;胡太后以恪嗣琅邪王,尋夭折。

齊滅,周武帝以任城已下大小三十王歸長安,皆有封爵。其後不從戮者,散配西土,皆死邊。

論曰:文襄諸子,咸有風骨。雖文雅之道,有謝間、平,然武藝英姿,多堪禦侮。縱咸陽賜劍,殲覆有徵,若使蘭陵獲全,未可量也。而終見誅翦,以至土崩,可為太息者矣。安德以時艱主暗,晦跡韜光;及平陽之陣,奮其忠勇,蓋以臨難見危,義深家國。德昌大舉,事迫群情,理至淪亡,無所歸命。廣寧請出後宮,竟不獲遂,非孝珩辭致,有謝李同,自是後主心識,去平原已遠。存亡事異,安可同年而說。武成殘忍奸穢,事極人倫;太原跡異猜嫌,情非釁逆,禍起昭信,遂及淫刑。嗟乎!欲求長世,未之有也。以孝昭德音,庶可慶流後嗣,百年之酷,蓋濟南之濫觴。其雲「莫效前人」之言,可為傷嘆。各愛其子,豈其然乎?琅邪雖無師傅之資,而早聞氣尚,士開淫亂,多歷歲年,一朝剿絶,慶集朝野,以之受斃,深可痛焉。然專戮之釁,未之或免。贈帝謚恭,矯枉過直。觀過知仁,不亦異於是乎!


  
************

 列傳第四十一

万俟普子洛 可硃渾元 劉豐 破六韓常 金祚 劉貴 蔡俊 韓賢尉長命 王懷 任祥子冑 莫多婁貸文子敬顯 厙狄回洛 厙狄盛張保洛賀拔仁 曲珍 段琛 尉摽 摽子相貴 康德 韓建業 封輔相范舍樂 牒舍樂侯莫陳相 薛孤延 斛律羌舉子孝卿 張瓊 宋顯王則 慕容紹宗 叱列平步大汗薩 薛修義 慕容儼厙狄伏連 潘樂彭樂 暴顯 皮景和 綦連猛 元景安 獨孤永業 鮮于世榮 傅伏

万俟普,字普撥,太平人,其先匈奴之別也。少雄果,有武力。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構逆,逼授太尉。後歸魏,累遷第二鎮人酋長。孝武帝初,封清水郡公。隨入關,拜司空。神武平夏州,普自覆靺城率部歸齊神武。神武躬自迎接,封河西郡公,位太尉,薨。贈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子洛。

洛,字受洛干,隨孝武入關,除尚書左仆射。天平中,隨父東歸,封建昌郡公,再遷領軍將軍。初,神武以其父普尊老,特崇禮之,嘗親扶上馬。洛免冠稽首,願出萬死力以報深恩。及河陰之戰,諸軍北度橋,洛以一軍不動,謂西人曰:「万俟受洛干在此,能來可來也!」西人畏而去之。神武名其所營地為回洛。洛慷慨有氣節,勇鋭冠世。卒,贈太師、大司馬、太尉、錄尚書,謚曰武。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