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 - 204 / 521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北史

第204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204頁

朗讀:

庶子仲禮,少輕險,有膂力。齊神武嬖寵其姊火車,以親戚被昵,擢為帳內都督。掌神武弓矢,出入隨從。與任冑俱好酒,不憂公事,神武責之。冑懼,潛通西魏,為人糾告,懼,遂謀逆。事發,火車欲乞哀,神武避不見。賴武明皇后及文襄爭為言,故仲禮死而不及其家。嚴祖更無子,弟敬祖以子紹元嗣。紹元小字安都,位太尉諮議、趙郡太守,卒。

子子翻,字靈雀。少有器識,學涉,好文章。齊武平末,位司徒記室參軍。尋遇齊亡,歷周、隋,遂不仕,隱居滎陽三窟山。傲誕不自覊束,或有所之造,乘驢衣韉,破弊而往。遠近欽其高名,皆謂有異狀,觀者如堵。及見,形乃短陋,不副所聞。然風神俊發,無貴賤並敬服之。納言楊素聞其名,因使過滎陽,迎與相見,言談彌日,深加禮重。及歸,言之朝廷,累征不至。終於家。


  

子翻二弟子騰、天壽,俱仕隋。子騰位蔣州司馬,天壽開府參軍,並以雅素稱。

嚴祖弟敬祖,起家著作郎。鄭儼之敗也,為鄉人所害。

子元禮,字文規。少好學,愛文藻,有名望。齊文襄引為館客,歷兼中書舍人、南主客郎中、太尉諮議參軍、長廣樂陵二郡守,待詔文林館,太子中舍人。崔昂後妻,元禮姊也,魏收又昂之妹夫。昂嘗持元禮數篇詩示盧思道,乃曰:「看元禮比來詩詠,亦曾不減魏收。」思道答云:「未覺元禮賢于魏收,且知妹夫疏於婦弟。」元禮,大象中卒於始州別駕。

 敬祖弟述祖,字恭文。少聰敏,好屬文,有風檢,為先達所稱譽。歷位司徒左長史、尚書、侍中、太常卿、丞相右長史。齊天保中,歷太子少保、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兗州刺史。時穆子容為巡省使,嘆曰:「古人有言,聞伯夷之風,貪夫廉,懦夫有立志,今于鄭兗州見之矣。」遷光州刺史。

初,述祖父為兗州,于鄭城南小山起齋亭,刻石為記。述祖時年九歲。及為刺史,往尋舊跡,得一破石,有銘云:「中嶽先生鄭道昭之白雲堂。」述祖對之嗚咽,悲動群寮。有人入市盜布,其父怒曰:「何負吾君?」執之以歸首。述祖特原之,自是境內無盜。百姓歌曰:「大鄭公,小鄭公,相去五十載,風教猶尚同。」

述祖能鼓琴,自造《龍吟十弄》,雲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當時以為絶妙。所在好為山池,松竹交植,盛餚饌以待賓客,將迎不倦。少時在鄉,單馬出行,忽有騎者數百,見述祖皆下馬,曰「公在此」,行列而拜。述祖顧問從人,皆不見,心甚異之。未幾被徵,終歷顯位。及病篤,乃自言之。且曰:「吾老矣,一生富貴足矣,以清白之名遺子孫,死無所恨。」前後行瀛、殷、冀、滄、趙、定六州事,正除懷、兗、光三州刺史,又重行殷、懷、趙三州刺史,所在皆有惠政。天統元年卒,年八十一,贈開府、中書監、北豫州刺史,謚曰平簡公。

述祖女為趙郡王睿妃,述祖常坐受王拜,命坐,王乃坐。妃薨後,王更娶鄭道廕女,王坐受道廕拜。王命坐,乃敢坐。王謂道廕曰:「鄭尚書風德如此,又貴重宿舊,君不得並之。」

述祖子元德,多藝術,官琅邪太守。述祖弟遵祖,秘書郎,贈光州刺史。遵祖弟順祖,卒於太常丞。

自靈太后豫政,淫風稍行;及元叉擅權,公為奸穢,自此素族名家,遂多亂雜。法官不加糾正,婚宦無貶,于時有識,咸以嘆息矣。

羲長兄白驎,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連山,並恃豪門,多行無禮,鄉黨之內,疾之若仇。小白位中書博士。子胤伯,有當世器干,孝文納其女為嬪,位東徐州刺史,卒於鴻臚少卿,謚曰簡。子希俊,未官而卒。子道育,武定中,開封太守。

希俊弟幼儒,好學修謹,丞相、高陽王雍以女妻之。位司州別駕,有當官稱。卒,贈散騎常侍、兗州刺史,謚曰肅。幼儒亡後,妻淫蕩凶悖,肆行無禮。幼儒時望甚優,其從兄伯猷每謂所親曰:「從弟人才,足為令德,不幸得如此婦。今死復重死,可為悲嘆。」

幼儒子敬道、敬德,俱仕西魏。敬道並巴、開、新三州刺史。敬道子正則仕周,復州刺史。

胤伯弟平城,廣陵王羽納其女為妃,位東平原太守。性猜狂使酒,為政貪殘。卒,贈南青州刺史。

長子伯猷,博學有文才,早知名。舉司州秀才,歷太學博士,領殿中御史。與當時名勝,咸申游款。明帝釋奠,詔伯猷錄義。後為尚書外兵郎中,典起居注,以軍功賜爵陽武子。節閔帝初,以舅氏超授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轉護軍將軍,賜爵武城子。

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騎常侍使梁。前後使人,梁武令其侯王于馬射之日宴對申禮。伯猷之行,梁武令其領軍將軍臧盾與之接。議者以此貶之。使還,除南青州刺史。在官貪婪,妻安豐王元延明女,專為聚斂,貨賄公行,潤及親戚。戶口逃散,邑落空虛。乃誣陷良善,雲欲反叛,籍其資財,盡以入己,誅其丈夫,婦女配沒。百姓冤苦,聲聞四方。為御史糾劾,死罪數十條。遇赦免,因以頓廢。齊文襄作相,每誡厲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為喻。武定七年,除太常卿。卒,贈驃騎大將軍、中書監、兗州刺史。子藴,太子舍人、陽夏太守。伯猷弟仲衡,武定中,儀同開府中郎。

仲衡弟輯之,司徒諮議。齊大寧中,以軍功賜爵成皋男,位金紫光祿大夫,東濟北太守、肥城戍主。卒,贈度支尚書、北豫州刺史。


  
輯之弟懷孝,司徒諮議。齊大寧中,仁州刺史。

洞林子敬叔,滎陽邑中正、濮陽太守,坐貪穢除名。子籍,字承宗,徐州平東府長史。

籍弟瓊,字祖珍,有強干稱,位范陽太守,頗有聲,卒。孝昌中,弟儼寵要,重贈青州刺史。瓊兄弟雍睦,其諸娣姒亦咸相親愛,閨門之內,有無相通,為時人所稱美。子道邕。

道邕字孝穆。幼謹厚,以清約自居,年未弱冠,涉歷經史。父叔四人並早歿,昆服季之中,道邕居長,撫訓諸弟,有如同生,閨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參軍,累以戰功進至左光祿大夫、太師咸陽王長史。及孝武西遷,從入關,除司徒左長史,領臨洮王友,賜爵永寧縣侯。

大統中,行岐州刺史,在任未幾,有能名。王羆時為雍州刺史,欽其善政,貽書盛相稱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離亂,逃散殆盡。道邕下車之日,戶止三千,留情綏撫,遠近咸至,數年之內,有四萬家。歲考績為天下最,周文帝賜書嘆美之。征拜京兆尹。及梁岳陽王蕭察稱蕃,乃假道邕散騎常侍,持節拜察為梁王。使還,稱旨,進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時周文東討,除大丞相府右長史,封金鄉縣男。軍次潼關,命道邕與左長史孫儉、司馬楊寬、尚書蘇亮、諮議劉孟良等分掌眾務。仍令道邕引接關東歸附人士,並品藻才行而任用之,撫納銓敘,鹹得其宜。後拜中書令,賜姓宇文氏,尋以疾免。

周孝閔帝踐阼,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子。歷禦伯中大夫、禦正、宜、華、虞、陝四州刺史。頻曆數州,皆有政績。入為少司空,卒。贈本官,加鄭、梁、北豫三州刺史,謚曰貞。

子詡嗣,歷位納言,為聘陳使。後至開府儀同大將軍、邵州刺史。詡弟譯于隋文帝有翊贊功,開皇初,又追贈道邕大將軍、徐兗等六州刺史,改謚曰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