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書 - 163 / 330
歷史類 / 魏徵 / 本書目錄
  

隋書

第163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163頁

朗讀:

《孝經》一卷釋慧琳注。梁有晉穆帝時《晉孝經》一卷,武帝時《送總明館孝經講》、《議》各一卷,宋大明中《東宮講》,齊永明三年《東宮講》,齊永明中《諸王講》及賀緌講、議《孝經義疏》各一卷,齊臨沂令李玉之為始興王講《孝經義疏》二卷,亡。

《孝經義疏》十八卷梁武帝撰。梁有皇太子講《孝經義》三卷,天監八年皇太子講《孝經義》一卷,梁簡文《孝經義疏》五卷,蕭子顯《孝經義疏》一卷,亡。


  

《孝經敬愛義》一卷梁吏部尚書蕭子顯撰。

《孝經私記》四卷無名先生撰。

《孝經義》一卷

《孝經義疏》一卷趙景韶撰。

《孝經義疏》三卷皇侃撰。

《孝經私記》二卷周弘正撰。

《古文孝經述義》五卷劉炫撰。

《孝經講疏》六卷徐孝克撰。

《孝經義》一卷梁揚州文學從事太史叔明撰。梁有《孝經玄》、《孝經圖》各一卷,《孝經孔子圖》二卷,亡。

《國語孝經》一卷

右十八部,合六十三卷。通計亡書,合五十九部,一百一十四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自天子達于庶人,雖尊卑有差,及乎行孝,其義一也。先王因之以治國家,化天下,故能不嚴而順,不肅而成。斯實生靈之至德,王者之要道。孔子既敘六經,題目不同,指意差別,恐斯道離散,故作《孝經》,以總會之,明其枝流雖分,本萌于孝者也。遭秦焚書,為河間人顏芝所藏。漢初,芝子貞出之,凡十八章,而長孫氏、博士江翁、少府後蒼、諫議大夫翼奉、安昌侯張禹,皆名其學。又有《古文孝經》,與《古文尚書》同出,而長孫有《閨門》一章,其餘經文,大較相似,篇簡缺解,又有衍出三章,並前合為二十二章,孔安國為之傳。至劉向典校經籍,以顏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為定。鄭眾、馬融,併為之注。又有鄭氏注,相傳或雲鄭玄,其立義與玄所注余書不同,故疑之。梁代,安國及鄭氏二家,並立國學,而安國之本,亡於梁亂。陳及周、齊,唯傳鄭氏。至隋,秘書監王劭于京師訪得《孔傳》,送至河間劉炫。炫因序其得喪,述其議疏,講於人間,漸聞朝廷,後遂著令,與鄭氏並立。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舊本,而秘府又先無其書。又云魏氏遷洛,未達華語,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夷言譯《孝經》之旨,教於國人,謂之《國語孝經》。今取以附此篇之末。

《論語》十捲鄭玄注。梁有《古文論語》十捲,鄭玄注;又王肅、虞翻、譙周等注《論語》各十捲。亡。

《論語》九卷鄭玄注,晉散騎常侍虞喜贊。

《集解論語》十捲何晏集。

《集注論語》六卷晉八卷,晉太保衛瓘注。梁有《論語補闕》二卷,宋明帝補衛瓘闕,亡。

《論語集義》八卷晉尚書左中兵郎崔豹集。梁十捲。

《論語》十捲晉著作郎李充注。

《集解論語》十捲晉廷尉孫綽解。梁有盈氏及孟整注《論語》各十捲,亡。

《集解論語》十捲晉兗州別駕江熙解。

《論語》七卷盧氏注。梁有晉國子博士梁覬、益州刺史袁喬、尹毅、司徒左長史張憑及陽惠明、宋新安太守孔澄之、齊員外郎虞遐及許容、曹思文注,釋僧智略解,梁太史叔明集解,陶弘景集注《論語》各十捲;又《論語音》二卷,徐邈等撰。亡。

《論語難鄭》一卷梁有《古論語義注譜》一卷,徐氏撰;《論語隱義注》三卷,《論語義注》三卷。亡。

《論語難鄭》一卷

《論語標指》一卷司馬氏撰。

《論語雜問》一卷

《論語孔子弟子目錄》一卷鄭玄撰。

《論語體略》二卷晉太傅主簿郭象撰。

《論語旨序》三卷晉衛尉繆播撰。

《論語釋疑》三卷王弼撰。

《論語釋》一卷張憑撰。

《論語釋疑》十捲晉尚書郎欒肇撰。梁有《論語釋駁》三卷,王肅撰;《論語駁序》二卷,欒肇撰;《論語隱》一卷,郭象撰;《論語藏集解》一卷,應琛撰;《論語釋》一卷,曹毗撰;《論語君子無所爭》一卷,庾亮撰;《論語釋》一卷,李充撰;《論語釋》一卷,庾翼撰;《論語義》一卷,王濛撰;又蔡系《論語釋》一卷,張隱《論語釋》一卷,郄原《通鄭》一卷,王氏《修鄭錯》一卷,姜處道《論釋》一卷。亡。

《論語別義》十捲范暠撰。梁有《論語疏》八卷,宋司空法曹張略等撰;《新書對張論》十捲,虞喜撰。

《論語義疏》十捲褚仲都撰。

《論語義疏》十捲皇侃撰。

《論語述義》十捲劉炫撰。

《論語義疏》八卷

《論語講疏文句義》五卷徐孝克撰,殘缺。

《論語義疏》二卷張沖撰。梁有《論語義注圖》十二卷,亡。

《孔叢》七卷陳勝博士孔鮒撰。梁有《孔志》十捲,梁太尉參軍劉被撰,亡。

《孔子家語》二十一卷王肅解。梁有《當家語》二卷,魏博士張融撰,亡。

《孔子正言》二十捲梁武帝撰。

《爾雅》三卷漢中散大夫樊光注。梁有漢劉歆,犍為文學、中黃門李巡《爾雅》各三卷,亡。

《爾雅》七卷孫炎注。

《爾雅》五卷郭璞注。

《集注爾雅》十捲梁黃門郎沈〔注。

《爾雅音》八卷秘書學士江氵崔撰。梁有《爾雅音》二卷,孫炎、郭璞撰。

《爾雅圖》十捲郭璞撰。梁有《爾雅圖贊》二卷,郭璞撰,亡。

《廣雅》三卷魏博士張揖撰。梁有四卷。

《廣雅音》四卷秘書學士曹憲撰。

《小爾雅》一卷李軌略解。

《方言》十三卷漢揚雄撰,郭璞注。

《釋名》八卷劉熙撰。

《辯釋名》一卷韋昭撰。

《五經音》十捲徐邈撰。

《五經正名》十二卷劉炫撰。

《白虎通》六卷

《五經異義》十捲後漢太尉祭酒許慎撰。

《五經然否論》五卷晉散騎常侍譙周撰。


  
《五經拘沈》十捲晉高涼太守楊方撰。

《五經大義》三卷戴逵撰。梁有《通五經》五卷,王氏撰;《五經咨疑》八卷,周楊撰;《五經異同評》一卷,賀緌撰;《五經秘表要》三卷。亡。

《五經大義》十捲後周縣伯中大夫樊文深撰。

《經典大義》十二卷沈文阿撰。

《五經大義》五卷何妥撰。

《五經通義》八卷梁九卷。

《五經義》六卷梁七卷。梁又有《五經義略》一卷,亡。

《五經要義》五卷梁十七卷,雷氏撰。

《五經析疑》二十八卷邯鄲綽撰。

《五經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撰。

《五經雜義》六卷孫暢之撰。

《長春義記》一百卷梁簡文帝撰。

《大義》九卷

《游玄桂林》九卷張譏撰。

《六經通數》十捲梁舍人鮑泉撰。

《七經義綱》二十九卷樊文深撰。

《七經論》三卷樊文深撰。

《質疑》五卷樊文深撰。

《經典玄儒大義序錄》二卷沈文阿撰。

《玄義問答》二卷

《六藝論》一卷鄭玄撰。

《聖證論》十二卷王肅撰。

《鄭志》十一卷魏侍中鄭小同撰。

《鄭記》六卷鄭玄弟子撰。

《謚法》三卷劉熙撰。

《謚法》十捲特進、中軍將軍沈約撰。

《謚法》五卷梁太府卿賀緌撰。

《江都集禮》一百二十六卷

右七十三部,七百八十一卷。通計亡書,合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二十七卷。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