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周書 - 105 / 119
歷史類 / 令狐德棻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周書

第105頁 / 共119頁。

弼請留不遣。十六年,加授建忠將軍、左中郎將,遷輔國將軍、中散大夫、都督,歷弼府西合祭酒、功曹諮議參軍。 魏廢帝二年,太祖召遜教授諸子。在館六年,與諸儒分授經業。遜講孝經、論語、毛詩及服虔所注春秋左氏傳。

魏恭帝二年,授太學助教。孝閔帝踐阼,以遜有理務材,除秋官府上士。其年,治太學博士,轉治小師氏下大夫。自譙王儉以下,並束修行弟子之禮。遜以經術教授,甚有訓導之方。


  

及衛公直 鎮蒲州,以遜為直府主簿,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武成元年六月,以霖雨經時,詔百官上封事。遜陳時宜一十四條,其五條切於政要。 其一,崇治方,曰:竊惟今之在官者,多求清身克濟,不至惠民愛物。何者?比來守令年期既促,歲責有成。

蓋謂猛濟為賢,未甚優養。此政既代,後者復然。夫政之於民,過急則刻薄,傷緩則弛慢。是以周失舒緩,秦敗急酷。民非赤子,當以赤子遇之。

宜在舒疾得衷,不使勞擾。頃承魏之衰政,人習逋違。先王朝憲備行,民咸識法。但可宣風正俗,納民軌訓而已。自非軍旅之中,何用過為迫切。

至于興邦致治,事由德教,漸以成之,非在倉卒。竊謂姬周盛德,治興文、武,政穆成、康。自斯厥後,不能無事。昔申侯將奔,楚子誨之曰「無適小國」。言以政狹法峻,將不汝容。

敬仲入齊,稱曰「幸若獲宥,及于寬政」。然關東諸州,淪陷日久,人在塗炭,當慕息肩。若不布政優優,聞諸境外,將何以使彼勞民,歸就樂土。 其二,省造作,曰:頃者魏都洛陽,一時殷盛,貴勢之家,各營第宅,車服器玩,皆尚奢靡。世逐浮競,人習澆薄,終使禍亂交興,天下喪敗。

比來朝貢,器服稍華,百工造作,務盡奇巧。臣誠恐物逐好移,有損政俗。如此等事,頗宜禁省。記言「無作淫巧,以蕩上心」。傳稱「宮室崇侈,民力雕弊」。

漢景有雲 :「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功者也 。」以二者為饑寒之本源矣。然國家非為軍戎器用、時事要須而造者,皆徒費功力,損國害民。

未如廣勸農桑,以衣食為務,使國儲豐積,大功易舉。 其三,明選舉,曰:選曹賞錄勛賢,補擬官爵,必宜與眾共之,有明揚之授。使人得盡心,如睹白日。其材有升降,其功有厚薄,祿秩所加,無容不審。即如州郡選置,猶集鄉閭, 況天下選曹,不取物〔望。

若方〕州〔列〕郡,自可內除。此外付曹銓者,既非機事,何足可密。人生處世,以榮祿為重,修身履行,以纂身為名。然逢時既難,失時為易。其選置之日,宜令眾心明白,然後呈奏。

使功勤見知,品物稱悅。 其四,重戰伐,曰:魏祚告終,天睠在德。而高洋稱僭,先迷未敗,擁逼山東,事切肘腋。譬猶棋劫相持,爭行先後。若一行非當,或成彼利。

誠應舍小營大,先保封域,不宜貪利在邊,輕為興動。捷則勞兵分守,敗則所損已多。國家雖強,洋不受弱。詩云:「德則不競,何憚于病!」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強也。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

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故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彼行暴戾,我則寬仁。彼為刻薄,我必惠化。使德澤旁流,人思有道。

然後觀釁而作,可以集事。 其五,禁奢侈,曰:按禮,人有貴賤,物有等差,使用之有節,品類之有度。馬後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所以率下也。季孫相三君矣,家無衣帛之妾,所以勵俗也。比來富貴之家,為意稍廣,無不資裝婢隷,作車後容儀,服飾華美,昡曜街衢。

仍使行者輟足,路人傾蓋。論其輸力公家,未若介冑之士;然其坐受優賞,自踰攻戰之人。縱令不惜功費,豈不有虧厥德。必有儲蓄之餘,孰與務恤軍士。魯莊公有雲 :「衣食所安,不敢愛也,必以分人 。」詩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皆所以取人力也。 又陳事上議之徒,亦應不少,當有上徹天聽者。未聞是非。陛下雖念存物議,欲盡天下之情,而天下之情猶為未盡。

何者?取人受言,貴在顯用。若納而不顯,是而不用,則言之者或寡矣。 保定二年,以訓導有方,頻加賞賜。遷遂伯中大夫,授驃 騎將軍、大都督。四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五年,詔魯公贇、畢公賢等,俱以束修之禮,同受業焉。天和元年,岐州刺史、陳公純舉遜為賢良。五年,遜以年在懸車,上表致仕,優詔不許。於是賜以粟帛及錢等,授湖州刺史,封安邑縣子,邑四百戶。民多蠻左,未習儒風。

遜勸勵生徒,加以課試,數年之間,化洽州境。蠻俗生子,長大多與父母別居。遜每加勸導,多革前弊。在任數載,頻被褒錫。秩滿還朝,拜皇太子諫議,復在露門教授皇子,增邑一百戶。

宣政元年,進位上儀同大將軍。大象初,進爵崇業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戶,又為露門博士。二年,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出為汾陰郡守。遜以老病固辭,詔許之。乃改授東揚州刺史,仍賜安車、衣服及奴婢等。


  
又于本郡賜田十頃。儒者以為榮。隋開皇元年,卒於家,年八十二。贈本官,加蒲、陝二州刺史。遜性柔謹,寡于交遊。

立身以忠信為本,不自矜尚。每在眾中,言論未嘗為人之先。學者以此稱之。所着孝經、論語、毛詩、左氏春秋序論十餘篇。又着春秋序義,通賈、服說,發杜氏違,辭理並可觀。

史臣曰:前世通六藝之士,莫不兼達政術,故雲拾青紫如地芥。近代守一經之儒,多暗於時務,故有貧且賤之恥。雖通塞有命,而大抵皆然。 嘗論之曰:夫金之質也至剛,鑄之可以成器;水之性也柔弱,壅之可以壞山。況乎肖天地之貌,含五常之德,朱藍易染,熏蕕可變,固以隨鄒俗而好長纓,化齊風而貴紫服。

若乃進趣矜尚,中庸之常情;高秩厚禮,上智之所欲。是以兩漢之朝,重經術而輕律令。其聰明特達者,咸勵精於專門。以通賢之質,挾黼藻之美,大則必至公卿,小則不失守令。近代之政,先法令而後經術。

其沉默孤微者,亦篤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飾 腐儒之姿,達則不過侍講訓冑,窮則終於弊衣簞食。由斯言之,非兩漢棟樑之所育,近代薪樗之所產哉,蓋好尚之道殊,遭遇之時異也。 史臣每聞故老,稱沉重所學,非止六經而已。至于天官、律歷、陰陽、緯候,流略所載,釋老之典,靡不博綜,窮其幽賾。故能馳聲海內,為一代儒宗。

雖前世徐廣、何承天之儔,不足過也。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 李棠 柳檜 杜叔毗荊可 秦族 皇甫遐 張元 夫塞天地而橫四海者,其唯孝乎;奉大功而立顯名者,其唯義乎。何則?孝始事親,惟後資于致治;義在合宜,惟人賴以成德。上智稟自然之性,中庸有企及之美。其大也,則隆家光國,盛烈與河海爭流 ;授命滅親,峻節與竹(帛)〔柏〕俱茂。其小也,則溫枕扇席,無替于晨昏;損己利物,有助于名教。

是以堯舜湯武居帝王之位,垂至德以敦其風;孔墨荀孟稟聖賢之資,弘正道以勵其俗。觀其所由,在此而已矣。 然而淳源既往,澆風愈扇。禮義不樹,廉讓莫修。若乃綰銀黃,列鐘鼎,立於朝廷之間,非一族也,其出忠入孝,輕生蹈節者,則蓋寡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