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周書 - 96 / 119
歷史類 / 令狐德棻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周書

第96頁 / 共119頁。

及迥入劍閣,干運以州降。蜀中因是大駭,無復抗拒之志。迥長驅至成都,撝見兵不滿萬人,而倉庫空竭,軍無所資,遂為城守之計。迥圍之五旬,撝屢遣其將出城挑戰,多被殺傷。外援雖至,又為 迥所破。

語在迥傳。撝遂請降,迥許之。撝於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共迥升壇,歃血立盟,以城歸國。 魏恭帝元年,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歸善縣公,邑一千戶。孝閔帝踐阼,進爵黃台郡公,增邑一千戶。


  

武成中,世宗令諸文儒于麟趾殿校定經史,仍撰世譜,撝亦預焉。尋以母老,兼有疾疹,五日番上,便隔晨昏,請在外著書。有詔許焉。保定元年,授禮部中大夫。又以撝有歸款之功,別賜食多陵縣五百戶,收其租賦。

三年,出為上州刺史。為政仁恕,以禮讓為本。嘗至元日,獄中所有囚系,悉放歸家,聽三日,然後赴獄。主者固執不可。撝曰 :「昔王長、虞延見稱前史,吾雖寡德,竊懷景行。

導民以信,方自此始。以之獲罪,彌所甘心,幸勿慮也 。」諸囚荷恩,並依限而至。吏民稱其惠化。秩滿當還,部民李漆等三百餘人上表,乞更留兩載。

詔雖弗許,甚嘉美之。 及撝入朝,屬置露門學。高祖以撝與唐瑾、元偉、王褒等四人俱為文學博士。撝以母老,表請歸養私門,曰 :「臣聞出忠入孝,理深人紀;昏定晨省,事切天經。伏惟陛下握鎮臨朝,垂衣禦宇,孝治天下,仁覃草木。

是以微臣冒陳至願。臣母妾褚年過養禮,乞解今職,侍奉私庭。伏願天慈,特垂矜許。臣披款歸朝,十有六載,恩深海岳,報淺涓埃。肆師掌禮,竟無稱職;淅隈督察,空妨能官。

方辭違闕庭,屏跡閭裡,低佪系慕,戀悚兼深。」高祖未許,詔曰:「開府梁之宗英,今則任等三事。所謂楚雖有材,周實用之。方藉謀猷,匡朕不逮。然進思盡忠,退安侍養者,義在公私兼濟。

豈容全欲狥己,虧此至公,乖所望也 。」尋以母憂去職。 天和六年,授少保。建德元年,轉少傅。後改封蔡陽郡公,增邑通前三千四百戶。

二年卒,時年五十九。高祖舉哀于正武 殿,賜穀麥三百石、布帛三百匹,贈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少傅、益新始信四州諸軍事、益州刺史,謚曰襄。撝善草隷,名亞於王褒。算數醫方,咸亦留意。所着詩賦雜文數萬言,頗行于世。

子濟嗣。 濟字德成,少仁厚,頗好屬文。蕭紀承製,授貞威將軍、蜀郡太守,遷東中郎將。從紀東下。至巴東,聞迥圍成都,紀命濟率所部赴援。

比至,撝已降。仍從撝入朝。孝閔帝踐阼,除中外府記室參軍。後至蒲陽郡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蕭世怡,梁武帝弟鄱陽王恢之子也。

以名犯太祖諱,故稱字焉。幼而聰慧,頗涉經史。梁大同元年,封豐城縣侯,邑五百戶。除給事中,轉太子洗馬。尋入直殿省,轉太子中舍人。

出為持節、仁威將軍、譙州刺史。及侯景為亂,路由城下,襲而陷之,世怡遂被執。尋遁逃得免,至于江陵。 梁元帝承製授侍中。及平侯景,以世怡為兼太宰、太常卿,與中衛長史樂子云拜謁山陵。

承聖二年,授使持節、平西將軍、臨川內史。既以陸納據湘川,道路擁塞,改授平南將軍、桂陽內史。未至郡,屬於謹平江陵,遂隨兄修在郢州。及修卒,即以世怡為刺史。湘州刺史王琳率舟師襲世怡,世怡以州輸琳。

時陳武帝執政,征為侍中。世怡疑而不就,乃奔于齊。除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尋出為永州刺史。 保定四年,晉公護東伐,大將軍權景宣略地河南。

世怡聞豫州刺史王士良已降,遂來歸款。五年,拜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義興郡公,邑一千三百戶。天和二年,授蔡州刺史。政存簡惠,不尚苛察,深為吏民所安。三年,卒於州。

贈本官、加並洛永三州刺史。子子寶嗣。 子寶美風儀,善談笑,年未弱冠,名重一時。隋文帝輔政,引為丞相府典簽,深被識遇。開皇中,官至吏部侍郎。

後坐事 被誅。 蕭圓肅字明恭,梁武帝之孫,武陵王紀之子也。風度淹雅,敏而好學。紀稱尊號,封宜都郡王,邑三千戶,除侍中、寧遠將軍。紀率兵下峽,令蕭撝守成都,以圓肅為之副。

及尉遲迥至,圓肅與撝俱降。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封安化縣公,邑一千戶。 世宗初,進封棘城郡公,增邑一千戶。以圓肅有歸款之勛,別賜食思君縣五百戶,收其租賦。保定三年,除畿伯中大夫。

五年,拜咸陽郡守。圓肅寬猛相濟,甚有政績。天和四年,遷陵州刺史,尋詔令隨衛國公直鎮襄陽,遂不之部。 建德三年,授太子少傅,增邑九百戶。圓肅以任當師傅,調護是職。

乃作少傅箴曰: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莫不援立太子,為皇之貳。是以易稱明兩,禮雲上嗣。東序養德,震方主器。


  
束髮就學,宵雅更肄。朝讀百篇,乙夜乃寐。愛日惜力,寸陰無棄。視膳再飯,寢門三至。小心翼翼,大孝蒸蒸。

謀謨計慮,問對疑丞。安樂必敬,無忘戰兢。夫天道益謙,人道惡盈。漢嗣不絶乎馳道,魏儲迴環于鄴城。前史攸載,後世揚名。

三善既備,萬國以貞。姬周長久,實賴元良。嬴秦短祚,誠由少陽。雖卜年七百,有德過歷而昌 ;數世萬(一),無德不及而亡。敬之敬之,天惟顯思。

光副皇極,永固洪基。觀德審諭,授告職司。太子見而悅之,致書勞問。 六年,授豐州刺史,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戶。尋進位上開府儀同大將軍。

宣政元年,入為司宗中大夫,俄授洛州刺史。大象末,進位大將軍。隋開皇初,授貝州刺史。以母老請歸就養,隋文帝許之。四年,卒,時年四十六。

有文集十捲,又撰時人詩筆為文海四十捲,廣堪十捲,淮海亂離志四卷,行于世。 蕭大圜字仁顯,梁簡文帝之子也。幼而聰敏,神情俊悟。年四歲,能誦三都賦及孝經、論語。七歲居母喪,便有成人之性。

梁大寶元年,封樂梁郡王,邑二千戶,除宣惠將軍、丹陽尹。屬侯景肆虐,簡文見弒,大圜潛遁獲免。明年,景平,大圜歸建康。時既喪亂之後,無所依託,乃寓居善覺佛寺。人有以告王僧辯者。

僧辯乃給船餼,得往江陵。梁元帝見之甚悅,賜以越衫胡帶等。改封晉熙郡王,邑二千戶,除寧遠將軍、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時梁元帝既有克複之功,而大圜兄汝南王大封等猶未通謁。梁元帝性既忌刻,甚恨望之。

乃謂大圜曰 :「汝兩兄久不出,汝可以意召之 。」大圜即日曉諭兩兄,相繼出謁,元帝乃安之。大圜以世多故,恐讒愬生焉,乃屏絶人事。門客左右不過三兩人,不妄遊狎。兄姊之間,止箋疏而已。

恆以讀詩、禮、書、易為事。元帝嘗自問五經要事數十條,大圜辭約指明,應答無滯。元帝甚嘆美之。因曰 :「昔河間好學,爾既有之,臨淄好文,爾亦兼之。然有東平為善,彌高前載,吾重之愛之,爾當效焉 。」及于謹軍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請和,大圜副焉,其實質也。出至軍所,信宿,元帝降。 魏恭帝二年,客長安,太祖以客禮待之。保定二年,詔曰:「梁汝南王蕭大封、晉熙王蕭大圜等,梁國子孫,宜存優禮,式遺茅土,寔允舊章。大封可封晉陵縣公,大圜封始寧縣公,邑各一千戶 。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