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悟空,那廂又是甚麼所在?」行者道:「到跟前自知,若是西邸王位,須要倒換關文;若是府州縣,徑過。」師徒言語未畢,早至城門之外。三藏下馬,一行四眾進了月城,見一個老軍,在向陽牆下,偎風而睡。行者近前搖他一下,叫聲:「長官。」那老軍猛然驚覺,麻麻糊糊的睜開眼,看見行者,連忙跪下磕頭,叫:「爺爺!」行者道:「你休胡驚作怪,我又不是甚麼惡神,你叫爺爺怎的!」老軍磕頭道:「你是雷公爺爺!」行者道:「胡說!吾乃東土去西天取經的僧人。適纔到此,不知地名,問你一聲的。」那老軍聞言,卻才正了心,打個呵欠,爬起來,伸伸腰道:「長老,長老,恕小人之罪。此處地方,原喚比丘國,今改作小子城。」行者道:「國中有帝王否?」老軍道:「有!有!有!」行者卻轉身對唐僧道:「師父,此處原是比丘國,今改小子城。但不知改名之意何故也。」唐僧疑惑道:「既雲比丘,又何雲小子?」八戒道:「想是比丘王崩了,新立王位的是個小子,故名小子城。」唐僧道:
「無此理!無此理!我們且進去,到街坊上再問。」沙僧道:「正是,那老軍一則不知,二則被大哥唬得胡說,且入城去詢問。」
又入三層門裡,到通衢大市觀看,倒也衣冠濟楚,人物清秀。但見那:酒樓歌館語聲喧,彩鋪茶房高掛帘。萬戶千門生意好,六街三市廣財源。買金販錦人如蟻,奪利爭名只為錢。禮貌莊嚴風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師徒四眾牽着馬,挑着擔,在街市上行彀多時,看不盡繁華氣概,但只見家家門口一個鵝籠。三藏道:「徒弟啊,此處人家,都將鵝籠放在門首,何也?」八戒聽說,左右觀之,果是鵝籠,排列五色綵緞遮幔。獃子笑道:「師父,今日想是黃道良辰,宜結婚姻會友,都行禮哩。」行者道:“胡談!
那裡就家家都行禮!其間必有緣故,等我上前看看。”三藏扯住道:「你莫去,你嘴臉醜陋,怕人怪你。」行者道:「我變化個兒去來。」好大聖,捻着訣,念聲咒語,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蜜蜂兒,展開翅,飛近邊前,鑽進幔裡觀看,原來裡面坐的是個小孩兒。
再去第二家籠裡看,也是個小孩兒。連看八九家,都是個小孩兒,卻是男身,更無女子。有的坐在籠中頑耍,有的坐在裏邊啼哭,有的吃果子,有的或睡坐。行者看罷,現原身回報唐僧道:
「那籠裡是些小孩子,大者不滿七歲,小者只有五歲,不知何故。」三藏見說,疑思不定。忽轉街見一衙門,乃金亭館驛。長老喜道:「徒弟,我們且進這驛裡去,一則問他地方,二則撒餵馬匹,三則天晚投宿。」沙僧道:「正是,正是,快進去耶。」四眾欣然而入。只見那在官人果報與驛丞,接入門,各各相見。敘坐定,驛丞問:「長老自何方來?」三藏言:「貧僧東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經者,今到貴處,有關文理當照驗,權借高衙一歇。」驛丞即命看茶,茶畢即辦支應,命當直的安排管待。三藏稱謝,又問:「今日可得入朝見駕,照驗關文?」驛丞道:「今晚不能,須待明日早朝。今晚且于敝衙門寬住一宵。」
少頃,安排停當,驛丞即請四眾,同吃了齋供,又教手下人打歸客房安歇。三藏感謝不盡。既坐下,長老道:「貧僧有一件不明之事請教,煩為指示。貴處養孩兒,不知怎生看待。」驛丞道:「天無二日,人無二理。養育孩童,父精母血,懷胎十月,待時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漸成體相,豈有不知之理!」三藏道:
「據尊言與敝邦無異。但貧僧進城時,見街坊人家,各設一鵝籠,都藏小兒在內。此事不明,故敢動問。」驛丞附耳低言道:
「長老莫管他,莫問他,也莫理他、說他。請安置,明早走路。」長老聞言,一把扯住驛丞,定要問個明白。驛丞搖頭搖手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