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 27 / 64
人格修煉類 / 賈伯斯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第27頁 / 共64頁。

有了好的創意後,史蒂夫心中的研發慾望也日漸強烈。因為他有蘋果公司研究與開發副總裁的頭銜,所以他的命令不論對於與研發項目相關的人員還是無關的人員,都有一定的效用。

與此同時,史蒂夫想到了一個窺探電腦研發聖地—「聖盃」計算機研發機構的計劃,這個機構就是高度保密的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人們都以敬畏的口氣稱這個中心為「施樂PARC」。有一個不足採信的說法認為,史蒂夫去了施樂發展公司,也就是施樂公司的風險資金的管理部門,並告訴公司的代表:「假如你們能讓我在你們的『施樂PARC』看到秘密技術,我就會讓你們在蘋果公司投資100萬美元。」施樂發展公司的史蒂文‧伯恩鮑姆則說根本沒有這樣的事。然而,史蒂夫還是這樣做了,他和幾名員工想辦法去了「施樂PARC」。而施樂發展公司也同意在蘋果公司投資100萬美元,購買蘋果公司的10萬股股票。也許其中的奧妙就在這裡吧。


  

那時,PARC在個人電腦技術領域已經有所突破了,但在他們公司內部,沒有人想著應該利用他們這方面的技術優勢生產價格低廉的個人電腦。他們希望蘋果公司能對這些感興趣,然後與他們共同開發,但事情的發展卻不是這樣的。

經過幾次會議,PARC制定了一些蘋果公司員工進入他們「聖地」的規則。這一天,史蒂夫、斯科蒂、優秀的計算機專家比爾‧阿特金森,另外還有4名蘋果公司的員工被領到了PARC的產品展示區。PARC的科學家拉里‧泰斯勒預計,「這些人也就是一群黑客,他們對計算機科學一點也不懂,也不知道我們將要幹什麼,只是對屏幕上跳動的東西感到有趣而已。」

然而相反,泰斯勒卻看到了一個不同的場景。“阿特金森仔細查看著屏幕,他就站在我的左邊,鼻子距離屏幕也就有兩英吋……他們看每一件展品都很細心。史蒂夫則在展區來回地踱着步,這裡看看,那裡瞅瞅,一直看個不停。可以看出,他非常興奮。

「當我在屏幕前操作時,史蒂夫一直看著,看了大約有一分鐘,然後他竟然興奮地跳起來,大叫道:『你們為什麼不應用這些技術開發產品呢‧!這真是最了不起的東西!這就是技術革命!』」

和蘋果公司員工對PARC技術的驚奇一樣,泰斯勒也對他們這一群人感到非常吃驚。「以前看過這些展品的人,沒有哪一個像他們這樣如此關心展品的細微之處:為什麼視窗裡的字幕能有各種圖案?為什麼這些跳動的菜單跟真的似的……」

阿特金森是這樣說的:「我明白他們這些技術背後的各種原理,但問題是他們能夠做出來,而且做得還很完美。我想,他們能,我們也能。這次參觀鼓舞了我們,也給了我們努力奮斗的信心。」


  
蘋果公司的人員在PARC看到的展示是用戶選擇操作指令,用戶選擇時不是鍵入加密碼的指令,而是移動一根指針就能在顯示器上完成想要的指令。在個人電腦的視窗上可以選擇不同的檔案,在電腦屏幕上也可以自由選擇菜單。當然對於今天的計算機用戶來說,這是操作計算機最基本的方法,但在那時卻顯得這麼神奇。因為直到那時,計算機還是通過鍵入指令完成操作,計算機顯示器的屏幕上除了字母和數字以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PARC展示的就是標準的計算機圖形用戶界面(GUI),這在此前的計算機上是看不到的,而且它們能運行得這麼好。當然除此之外,這些計算機內還裝有文字處理系統,打印時它們可以顯示頁面;另外還有一套文字、圖形加工程序,最具特色的是有一個網絡系統—乙太網(Ethernet),這種程序能使同一辦公室裡多台機器共享檔案和信息。

最讓人驚奇的是,在電腦桌面上用手移動一個小東西,就能控制屏幕上的插入點,這就是滑鼠。當然這並不是最新設計,有一個叫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的夢想者,在20世紀60年代就設計出了滑鼠的原型,他是在斯坦福研究所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所承擔的研究項目中設計出了這種滑鼠。

拉里‧泰斯勒自從在PARC工作後,已經向很多人展示過他們的產品,但從蘋果公司來的這一批人卻和別人不一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泰斯勒說,「他們提出的問題是我來施樂公司7年來聽到的最有水平的問題。以前來參觀的任何人,包括施樂公司的員工、大學教授和學生,都沒有提出過這樣的問題。他們提出的問題表明,他們懂得所提問題的含義,也理解這其中的細枝末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