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治通鑑 上 - 38 / 597
中國古代史類 / 司馬光 / 本書目錄
  

資治通鑑 上

第38頁 / 共597頁。

 大小:

 第38頁

朗讀:

宗室大臣議曰:「諸侯人來仕者,皆為其主游間耳,請一切逐之。」於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書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孫支于晉,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諸侯親服,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散六國之從,使之事秦。昭王得范雎,強公室,杜私門。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夫色、樂、珠、玉不産於秦而王服禦者眾,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臣聞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所謂藉寇兵而賫盜糧者也。」王乃召李斯,復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驪邑而還。王卒用李斯之謀,陰遣辯士賫金玉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然後使良將隨其後,數年之中,卒兼天下。

昭襄王十一年(乙丑,公元前二三六年)


  

趙人伐燕,取狸陽。兵未罷,將軍王翦、桓齮、楊端和伐趙,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轑陽,桓齮取鄴、安陽。

趙悼襄王薨,子幽繆王遷立。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廢嫡子嘉而立之。遷素以無行聞于國。

文信侯就國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于道,請之。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何親于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文信侯自知稍侵,恐誅。

昭襄王十二年(丙寅,公元前二三五年)

文信侯飲酖死,竊葬。其舍人臨者,皆逐遷之。且曰:「自今以來,操國事不道如嫪毐、不韋者,籍其門,視此!」

揚子《法言》曰:或問:「呂不韋其智矣乎?以人易貨。」曰:「誰謂不韋智者歟?以國易宗。呂不韋之盜,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見擔石矣,未見雒陽也。」

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

發四郡兵助魏伐楚。

昭襄王十三年(丁卯,公元前二三四年)

桓齮伐趙,敗趙將扈輙于平陽,斬首十萬,殺扈輙。趙王以李牧為大將軍,復戰于宜安、肥下,秦師敗績,桓齮奔還。趙封李牧為武安君。

昭襄王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三年)

桓齮伐趙,取宜安、平陽、武城。

韓王納地效璽,請為籓臣,使韓非來聘。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善刑名法術之學,見韓之削弱,數以書干韓王,王不能用。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實之上,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五十六篇,十餘萬言。

王聞其賢,欲見之。非為韓使于秦,因上書說王曰:「今秦地方數千里,師名百萬,號令賞罰,天下不如。臣昧死願望見大王,言所以破天下從之計。大王誠聽臣說,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趙不舉,韓不亡,荊、魏不臣,齊、燕不親,霸王之名不成,四鄰諸侯不朝,大王斬臣以徇國,以戒為王謀不忠者也。」王悅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法誅之。」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令早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揚子《法言》曰:或問:「韓非作《說難》之書而卒死乎說難,敢問何反也?」曰:「《說難》蓋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禮動,以義止,合則進,否則退,確乎不憂其不合也。夫說人而憂其不合,則亦無所不至矣。」或曰:「非憂說之不合,非邪?」曰:「說不由道,憂也。由道而不合,非憂也。」


  
臣光曰:臣聞君子親其親以及人之親,愛其國以及人之國,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為秦畫謀,而首欲覆其宗國,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烏足愍哉!

昭襄王十五年(己巳,公元前二三二年)

王大興師伐趙,一軍抵鄴,一軍抵太原,取狼孟、番吾;遇李牧而還。

初,燕太子丹嘗質于趙,與王善。王即位,丹為質于秦,王不禮焉。丹怒,亡歸。

昭襄王十六年(庚午,公元前二三一年)

韓獻南陽地。九月,發卒受地于韓。

魏人獻地。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