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30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30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30頁

朗讀:

的智慧和武功,疏忽教化而加重賦稅,增加寵臣俸祿,多賜愛妾田地,那麼不奪取諸大夫的田地,又能從哪裡獲取而賞賜給寵臣、愛妾們呢?大臣們肯交出田地而白白引退的人,能有幾個呢?如果仗沒打勝,那是晉國的福氣;如果打勝了,那麼分配土地的常規就要被打亂了,這將產生變亂危害大臣,何不姑且別打呢。”欒武子回答道:「以前在韓原之戰時,惠公被俘不能回國;在邲之戰中,三軍潰不成軍;在箕之戰時,先軫不能生還覆命。這是晉國原先的三大恥辱。現在我主持晉國的大政,不能為晉國洗雪恥辱,反倒再避開蠻夷楚國來加重恥辱,即使有後患,我也顧不了那麼遠了。」範文子說:「選擇福沒有不揀重的,選擇禍沒有不揀輕的,福不能要輕的,禍不能要重的,晉國本來有奇恥大辱,與其君臣不相一致而失敗被諸侯們恥笑,何不姑且選擇躲避蠻夷楚國這個恥辱呢。」欒武子不聽範文子的意見,就與楚國在鄢陵交戰,大獲全勝。於是這樣一來,國君誇耀自己的智慧和武功,疏忽教化而加重賦稅,增加寵臣的俸祿,殺了三郤並陳屍于朝,收取了他們的妻妾,將財寶分給愛妻。這樣國人都不滿他的所作所為,於是在翼城殺了他,埋葬在翼城的東門外,只用一車四馬陪葬。晉厲公之所以死,就是因為他沒有德行而戰功多,歸服的諸侯眾多的緣故。

範文子論德為福之基


  

151講:鄢之役,荊壓晉軍,軍吏患之,將謀。范匄自公族趨過之①,曰:「夷灶堙井,非退而何?」範文子執戈逐之,曰:「國之存亡,天命也,童子何知焉?且不及而言,奸也,必為戮。」苗賁皇曰②:「善逃難哉!」既退荊師于鄢,將谷,範文子立於戎馬之前,曰:「君幼弱,諸臣不佞,吾何福以及此!吾聞之,『天道無親,唯德是授。』吾庸知天之不授晉且以勸楚乎,君與二三臣其戒之!夫德,福之基也,無德而福隆,猶無基而厚墉也,其壞也無日矣。」

【註釋】

①范匄:範文子的兒子,也稱范宣子。公族:指公族大夫。②苗賁皇:即苗棼皇,晉國大夫。

【譯文】

鄢陵之戰時,楚軍逼近晉軍擺開陣勢,晉軍將士都很擔憂,打算謀劃如何應戰。范匄以公族大夫的身份趕緊走上前說:「楚軍現在把營地上的爐灶摧毀,把水井填平,不撤退又能怎樣呢?」範文子拿起戈來就追打范匄,說:「國家的存亡是出於天意,你小孩子懂得什麼?而且並未徵求你的意見,你就胡亂髮言,這是奸行,一定要執行刑戮。」苗賁皇稱道:「範文子善於逃避災難啊!」在鄢陵打敗楚軍之後,晉軍將要吃楚軍囤積的軍糧,這時範文子站在大隊兵馬前面說:「我們的國君年幼,各位大臣又都沒才幹,我們憑什麼福分能得到這一戰果呢?我聽說《周書》上有句話說:『天意並不特別親近哪一個人,只授福給有德的人。』我怎麼知道這是上天授福給晉國並且以此來勉勵楚國呢?國君和各位將士應當警惕啊!德是福的基礎,沒有德業而享的福太多,就好像地基沒有打好,卻在上面築起了高牆,不知道哪一天它就倒塌了。」

範文子論私難必作

152講:反自鄢,範文子謂其宗、祝曰①:「君驕泰而有烈,夫以德勝者猶懼失之,而況驕泰乎?君多私,今以勝歸,私必昭。昭私,難必作,吾恐及焉。凡吾宗、祝,為我祈死,先難為免。」七年夏②,範文子卒。冬,難作,始於三郤,卒於公③。

【註釋】


  
①宗:宗人,掌家祭之禮。祝:家祝,祭祀時司告鬼神的人。②七年:指晉厲公七年,公元前574年。③公:晉厲公。

【譯文】

從鄢陵回國以後,範文子對自己族裡主持祭祀的宗人、祝史說:「我們國君傲慢奢侈卻戰勝立功,那些以德行獲取勝利的人尚且害怕失掉它,更何況傲慢奢侈的人呢?國君寵幸的人太多,現在獲勝歸來,這種情況肯定會顯得更嚴重。這樣的話,禍難必然要發生,我恐怕要輪到我頭上。凡是我的宗人、祝史,請你們為我祈禱,趕快讓我死,以免遭到禍難。」晉厲公七年的夏天,範文子死。冬天,晉國發生了禍難,起先是厲公殺三郤,最後厲公也被殺害。

欒書發郤至之罪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