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唐演義 - 302 / 317
古典小說類 / 褚人穫 / 本書目錄
  

隋唐演義

第302頁 / 共317頁。

 大小:

 第302頁

朗讀:

上皇道:「李幕所遇吹笛仙翁,積薪所遇弈棋姑媳,總是仙人,但未知是何仙。此時若張果,葉法善、羅公遠輩有一人在此,必知其來歷矣!」正閒談間,肅宗遣使來奏言,永王磷謀反,稱帝于江南。上皇大怒,命速遣將討之。不一日,有中使啖廷瑤,賫奉肅宗告捷表文,奏稱廣平王與郭子儀屢勝賊兵,又得回紇助戰,已恢復西京。今即移兵東向,將並恢復東京矣。上皇大喜。正是:且喜耳聞好消息,會須眼看捷旌旗。

未知如何復兩京,且聽下回分解。


  

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復兩京廣平王奏績詞曰:感恩思報英雄志,欲了平生事。因他冤陷,拚吾百口,貸他一死。 友朋情誼猶如此,何況為臣子?親王奏凱,全虧大將,丹誠共矢。

調寄「駕聖朝」從來能施恩者,未必望報,而能圖報者,方不負恩。戰國時的侯生,對信陵君說得好,道是:「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願公子無忘之,無忘之者,必思有以報之也。」

孔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夫報德不曰以直,而曰以德者,報德與報怨不同,報怨不可過刻,以直足矣。且怨有當報者,有不當報者,有時以報為報,有時以不報為報,皆所謂直也。若夫德是必要報的,不可不厚報的,說不得個他如此來,我亦當如此答。一飯之恩,報以千金,豈是掂斤估兩的事?我當危困之時,那人肯挺身相救,即時迫於事勢,救我不成,他這段美意,也須終身銜感。況實能脫我于患難之中,真個生死而肉骨,我到後來建功立業,皆此人之賜。此等大恩,便捨身排家以報之,誠不為過。推此報恩之念,其于君臣之間,雖不可與論報施。然人臣匡君定國,戡亂扶危,成蓋世之奇勛,總也是不忘君恩,勉圖報效而已。卻說肅宗自靈武即位後,即令郭子儀為武部尚書,靈武長史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北都留守並同平章事。又特遣使徵召李泌。那李泌字長源,京兆人氏,生而穎異,身有仙骨。幼時常聞空中有仙樂來相迎,其身飄飄欲舉,家人共相抱持。後來每聞音樂,家人即搗蒜向空潑灑,自此音樂漸絶。至七歲,便能吟詩作賦,更聰慧異常。

上皇開元年間、下詔召集京中能談佛老者,互相議論。有一童子姓員名亻叔,年方十歲,與眾問答,詞辨無窮,上皇嘉嘆,因問員椒:「外邊還有與你一般聰慧的童子麼?」

原來員椒乃是李泌的姑娘所生,與李泌為中表兄弟,當下便奏說:「臣母舅之子李泌,小臣三歲,而聰慧勝臣十倍。」

上皇即遣中使召之,李泌應召而至,朝拜之際,禮儀嫻雅。其時上皇方與燕國公張說弈棋,遂命張說出題試之。張說使賦方圓動靜。李泌請言其略,以便措辭。張說指着案上棋枰說道:方着棋局,圓着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說罷,張說還恐他年太幼,未能即解,又對他說道:「此是我借棋以為方圓動靜之喻,汝自賦方圓動靜四字,不可泥棋為說也。」

李泌道:「這曉得。」

即信口答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

張說聽了,大為驚異道:「此吾小友也!」因起身拜賀朝廷得此神童。正是:堪使老臣稱小友,共誇聖主得神童。

上皇厚加賜賚,命于翰林院讀書。及長,欲授以官職,李泌再三辭謝。乃賜與太子為布衣交,太子甚相敬愛。李林甫、楊國忠都忌之,李泌因遂告歸,隱居穎陽。至是肅宗思念舊交,遣使征至行在,待以賓禮,出則聯騎,寢則對榻,事無大小,皆與商酌。欲命為右相,李泌固辭,只以白衣隨駕。

一日,肅宗與李泌並馬而出,巡視軍營。軍士們竊相指道:「黃衣的是聖人,白衣的是山人。」

肅宗微聞此語,因謂李泌道:「艱難之際,不敢以官職相屈,但且衣紫,以絶群疑。」

遂出紫袍賜之,李泌只得拜受,肅宗即令左右為之換服。李泌換服訖,正欲謝恩,肅宗笑道:「且住,卿既服此,豈可無稱?」

乃于袖中取出敕書一道,以李泌為參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李泌猶固辭,肅宗道:「朕非敢相屈,期共濟艱難耳。候賊平,任行高志。」


  
李泌拜受命。肅宗欲以建寧王亻炎為大元帥,李泌道:「建寧王杲堪作元帥,然廣平王居長;若建寧王功成,豈可使廣平王為吳泰伯?」

肅宗道:「廣平王系家嗣,何必以元帥為重?」

李泌道:「廣平王未正位東宮,今艱難之際,人心所屬在於元帥,若建寧大功既成,陛下即欲不以為儲貳,彼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

肅宗點頭道:「卿言良是,朕當思之。」

李泌退朝,建寧王迎謝道:「頃傳聞奏對之言,正合吾心,吾受其賜矣。」

李泌道:「殿下孝友如此,真國家之福也。」

於是肅宗以廣平王亻叔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李光弼等所部之軍,俱屬統率。

時李光弼駐防太原,其麾下精兵俱調往朔方,在太原者僅萬人。賊將史思明等共引兵十餘萬人來攻城,諸將皆議修城以待之。光弼道:「太原城周四十里,修之非易,賊垂至與興役,是未見敵而先自困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