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南討鄴,留榮鎮信都,仍授鎮北將軍,定州刺史。
時攻鄴未克,所須軍資,榮轉輸無闕。高祖入洛,論功封姑臧縣侯,邑八百戶。轉授瀛州刺史。
榮妻,皇后姊也,榮恐高祖招私親之議,固推諸將,竟不之州。
尋行相州事,後為濟州刺史。
天平三年,轉行泰州事。榮性溫和,所歷皆推仁恕,民吏愛之。
初,高祖將圖關右,與榮密謀,榮盛稱未可。及渭曲失利,高祖悔之,曰:「吾不用段榮之言,以至于此。」
四年,除山東大行台、大都督,甚得物情。元象元年,授儀同三司。
二年五月卒,年六十二。贈使持節、定冀滄瀛四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太尉、尚書左仆射,謚曰昭景。皇建初,配饗高祖廟庭。二年,重贈大司馬、尚書令、武威王。
長子韶嗣。
韶,字孝先,小名鐵伐。少工騎射,有將領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盡器愛之,常置左右,以為心腹。建義初,領親信都督。中興元年,從高祖拒爾朱兆,戰于廣阿。高祖謂韶曰:「彼眾我寡,其若之何?」韶曰:“所謂眾者,得眾人之死;強者,得天下之心。
爾朱狂狡,行路所見,裂冠毀冕,拔本塞源,邙山之會,搢紳何罪,兼殺主立君,不脫旬朔,天下思亂,十室而九。王躬昭德義,除君側之惡,何往而不克哉!”高祖曰:「吾雖以順討逆,奉辭伐罪,但弱小在強大之間,恐無天命,卿不聞之也?」答曰:“韶聞小能敵大,小道大淫,皇天無親,唯德是輔,爾朱外賊天下,內失善人,知者不為謀,勇者不為鬥,不肖失職,賢者取之,復何疑也。
”遂與兆戰,兆軍潰。攻劉誕于鄴。及韓陵之戰,韶督率所部,先鋒陷陣。尋從高祖出晉陽,追爾朱兆于赤谼嶺,平之。
以軍功封下洛縣男。又從襲取夏州,擒斛律彌娥突,加龍驤將軍、諫議大夫,累遷武衛將軍。後恩賜父榮姑臧縣侯,其下洛縣男啟讓繼母弟寧安。
興和四年,從高祖禦周文帝于邙山。高祖身在行間,為西魏將賀拔勝所識,率鋭來逼。韶從傍馳馬引弓反射,一箭斃其前驅,追騎懾憚,莫敢前者。西軍退,賜馬並金,進爵為公。
武定四年,從征玉壁。時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諸將,共論進止之宜。謂大司馬斛律金、司徒韓軌、左衛將軍劉豐等曰:「吾每與段孝先論兵,殊有英略,若使比來用其謀,亦可無今日之勞矣。吾患勢危篤,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鄴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實無出孝先。」
仍謂韶曰:「吾昔與卿父冒涉險艱,同獎王室,建此大功。今病疾如此,殆將不濟,宜善相翼佐,克茲負荷。」
即令韶從顯祖鎮鄴,召世宗赴軍。高祖疾甚,顧命世宗曰:“段孝先忠亮仁厚,智勇兼備,親戚之中,唯有此子,軍旅大事,宜共籌之。
”五年春,高祖崩于晉陽,秘不發喪。俄而侯景構亂,世宗還鄴,韶留守晉陽。世宗還,賜女樂十數人,金十斤,繒帛稱是,封長樂郡公。
世宗征潁川,韶留鎮晉陽。別封真定縣男,行并州刺史。
顯祖受禪,別封朝陵縣,又封霸城縣,加位特進。啟求歸朝陵公,乞封繼母梁氏為郡君。顯祖嘉之,別以梁氏為安定郡君。又以霸城縣侯讓其繼母弟孝言。論者美之。
天保三年,為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四年十二月,梁將東方白額潛至宿預,招誘邊民,殺害長吏,淮、泗擾動。五年二月,詔征韶討之。
既至,會梁將嚴超達等軍逼涇州;又陳武帝率眾將攻廣陵,刺史王敬寶遣使告急;復有尹思令率眾萬餘人謀襲盱貽。三軍咸懼。韶謂諸將曰:“自梁氏喪亂,國無定主,人懷去就,強者從之。
霸先等智小謀大,政令未一,外托同德,內有離心,諸君不足憂,吾揣之熟悉矣。”
乃留儀同敬顯俊、堯難宗等圍守宿預,自將步騎數千人倍道赴涇州。
途出盱眙,思令不虞大軍卒至,望旗奔北。進與超達合戰,大破之,盡獲其舟艦器械。謂諸將士曰:「吳人輕躁,本無大謀,今破超達,霸先必走。」
即回赴廣陵。
陳武帝果遁去。追至楊子柵,望揚州城乃還,大獲其軍資器物,旋師宿預。六月,韶遣辯士喻白額禍福,白額於是開門請盟。韶與行台辛術等議,且為受盟。盟訖,度白額終不為用,因執而斬之,並其諸弟等並傳首京師。江淮帖然,民皆安輯。顯祖嘉其功,詔賞吳口七十人,封平原郡王。
清河王岳之克郢州,執司徒陸法和,韶亦豫行,築層城,于新蔡立郭默戍而還。皇建元年,領太子太師。大寧二年,除并州刺史。
高歸彥作亂冀州,詔與東安王婁睿率眾討平之,遷太傅,賜女樂十人,並歸彥果園一千畝。仍蒞并州,為政舉大綱,不存小察,甚得民和。
十二月,周武帝遣將率羌夷與突厥合眾逼晉陽,世祖自鄴倍道兼行赴救。突厥從北結陣而前,東距汾河,西被風谷。時事既倉卒,兵馬未整,世祖見如此,亦欲避之而東。尋納河間王孝琬之請,令趙郡王盡護諸將。時大雪之後,周人以步卒為前鋒,從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諸將咸欲逆擊之。
詔曰:“步人氣勢自有限,今積雪既厚,逆戰非便,不如陣以待之。
彼勞我逸,破之必矣。”
既而交戰,大破之,敵前鋒盡殪,無復孑遺,自余通宵奔遁。仍令韶率騎追之,出塞不及而還。世祖嘉其功,別封懷州武德郡公,進位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