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唐朝丞相令狐綯,一次說到世間奇異的東西時,他自己拿出一隻鐵管,直徑不到一寸,長四寸,從中取出一小卷書,對著太陽光觀看,乃是一部完整的《九經》。這部書所用的紙就是蠟浦團,上面的經文均面小,頭尾相似,它的精緻奧妙是用語言所表達不出來的。令狐綯將小鐵筒倒着頓了幾下,又傾出一件東西,展開一看是一匹輕絹。量一下,整四丈,一點也不少;稱一下,只有半兩重。看它織的那精巧勁兒,不象是人世間的東西。(按:這以下缺很多字。)返回來報告,太守恐懼,追查老翁,並想給他加罪。老翁說:「希望大人不要隨隨便便地就給我加罪。我也懂得書法,褚遂良只要這樣的筆。懇求您先讓我看看褚相公的書法真跡,然而我才能製作筆。太守取出褚遂良的書法真跡給老翁看。老翁看完後笑着說:」就象這樣,不消太守你破費三十錢,我還可以給你五十管筆。如果不稱褚相公的意,我甘受放在鼎鑊中油炸水烹的刑罪。「說完,仍舊懇求為他戴上刑枷,讓他等待回信再作決定。太守的怒氣消了些,並且寫封書信給褚遂良,講述了老翁的事情,說:」看了相公的寶貴墨跡,認為適于用這樣的筆。「褚遂良得到這種筆後,試着書寫一下,覺得非常好,又寫一封回信說:」這種筆非常讓我滿意,應該更優厚地賞賜制筆的匠人。"太守見到回信後非常高興,贈送老翁五匹束帛讓他回去了。
周邯
唐周邯自蜀沿流,嘗市得一奴,名曰水精,善於探水,乃崑崙白水之屬也。邯疑瞿塘之深,命水精探之。移時方出,云:「其下有關,不可越渡,但得金珠而已。」每遇深水潭洞,皆命奴探之,多得寶物。聞汴州八角井多有龍神,時有異手出於井面。欲使水精探之,而猶豫未果。其友邵澤有利劍,常自神之。解劍授奴,遣之入井。邯與澤于外以俟之,悄然經久,忽見水精高躍出井,未及投岸,有大金手拿之復入,劍與奴自此並失。邯悲其水精,澤恨其寶劍,終莫窮其事。他日,有人謂邯曰:「此井乃龍神所處,水府靈司。豈得輒犯,可祭而謝之。」邯乃祭謝而去。(出《原化記》,明抄本作出《錄異記》,《類說》三十二引作出《傳奇》)
【譯文】
唐朝人周邯從蜀乘船順長江而下,曾經在途中買到一個奴僕,名叫水精,擅長潛水,是崑崙白水地方的人。周邯懷疑瞿塘峽有那麼深,命令水精潛水探測,過了一個時辰才浮出水面,說:峽底下有一座關,不能夠渡過去,只得到一些金珠而已。「從此,每次遇到深水潭洞都讓水精潛下去探察,得到無數的珍寶。後來,聽說汴州八角井多數里面都有神龍,經常有一隻怪異的大手伸出井面來,便想讓水精潛入井底探察一下。正在猶豫的時候,周邯的友人邵澤將自己非常喜愛的一柄寶劍借給水精。於是,周邯就讓水精潛下井底,自己與友人即澤在井邊等候。等了很長時間,井底下一點動靜也沒有。正在疑惑間,突然水精從井中高高地躍出井外,還沒來得及跳到地上,從井內伸出一隻金黃色的大手,一把將他拽入井中。水精與友人的寶劍,再也沒有從井中出來。周邯為失去水精而悲傷,他的友人邵澤非常惋惜失去的寶劍。然而,始終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後來,有人對周邯說:」這口井是神龍居住的地方,水府裡的官署,怎麼能夠觸犯呢?你趕快祭祀謝罪吧。"於是,周邯祭祀了這口井,向水府表示謝罪後,離開了汴州。
真陽觀
新浙縣有真陽觀者,即許真君弟子曾真人得道之所。其常住有莊田,頗為邑民侵據。唐僖宗朝,南平王鐘傳據江西八州之地。時觀內因修元齋,忽有一香爐自天而下。其爐高三尺,下有一盤。盤內出蓮花一枝,花有十二葉。葉間隱出一物,即十二屬也。爐頂上有一仙人,戴遠遊之冠,着雲霞之衣,相儀端妙。左手搘頤,右手垂膝,坐一小盤石。石上有花竹流水松檜之狀,雕刊奇怪,非人工所及也。其初降時,凡有邑民侵據本觀莊田,即蜚于田所,放大光明。邑民驚懼,即以其田還觀,莫敢逗留。南平王聞其靈異,遣使取爐,至江西供養。忽一日失爐,尋之卻至舊觀。道俗目之為瑞爐。故丞相樂安公孫偓南遷,路經此觀。留題。末句云:「好是步虛明月夜,瑞爐蜚下醮壇前。」其瑞爐比如金色,輕重不定。尋常舉之,只可及六七斤。曾有一盜者竊之,雖數人亦不能舉。至今猶在本觀,而不能復蜚矣。(出《玉堂悶話》)
【譯文】
新澤縣境內有一座真陽觀。這座真陽觀,乃是晉朝仙人許遜真君的弟子曾真人得道成仙的地方。道觀的莊田,受到附近住戶的嚴重侵佔。唐僖宗在位期間,南平王鐘傳鎮守江西八州。當時,觀裡修繕房屋,忽從天上降落下來一隻香爐。香爐高三尺,下面有一隻托盤,盤里長着一枝蓮花,上面長着十二片蓮葉,每片蓮葉上隱約浮現一種動物,是十二生肖。爐頂上有一位仙人,頭戴遠遊的帽子,身穿雲霞一樣的衣裳。相貌端莊神妙,左手撐着臉胓,右手垂扶在膝蓋上,下面坐著一隻小盤石。石上有花竹、滾水、松、檜等圖形,雕刻的非常奇怪,不是人工能刻出來的。這位仙人一降落到地上,凡是被附近住戶侵佔的莊田,他就在那裡出現,大放光明。住戶們驚恐害怕,當即將侵佔的莊田都退還給道觀,一刻也不敢延誤。南平王鐘傳聽說這件事後,派使臣來到真陽觀,將這只仙爐取回江西供養。忽然有一天晚上,仙爐不脛而走。南平王派人尋找,結果這只仙爐遠從江西又回到真陽觀內。觀裡的道士和附近的鄉民,都將它看成能給人帶來祥瑞的仙爐。丞相公孫偓全家南遷時,途中經過真陽觀,為這只仙爐題留一首詩。這首詩的結尾兩句,大意是這樣的:正是月色清朗正好漫步觀賞夜景的時候,祥瑞的仙爐飛降在醮壇前!這只香爐金黃色,時輕時重。平常裡人們用手舉它,也就六七斤重。一次竊賊來偷它,雖然來了好幾個人也搬不動它。這座香爐至今還在真陽觀裡,但是卻再沒飛走過。
陴湖漁者
徐宿之界有陴湖周數百里。兩州之莞葪萑葦,迨芰荷之類,賴以資之。唐天祐中,有漁者于網中獲鐵鏡,亦不甚澀,光猶可鑒面,闊六五寸,攜以歸家。忽有一僧及門,謂漁者曰:「君有異物,可相示乎。」答曰:「無之。」僧曰:「聞君獲鐵鏡,即其物也。」遂出之。僧曰:「君但卻將往所得之處照之,看有何睹。」如其言而往照,見湖中無數甲兵。漁者大駭,復沉于水。僧亦失之。耆老相傳,湖本陴州淪陷所致,圖籍亦無載焉。(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玉堂閒話》)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