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三 - 146 / 150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三

第146頁 / 共150頁。

 大小:

 第146頁

朗讀:

唐玄宗天寶年間,有個叫陳仲躬的書生,家住金陵,廣富錢財。陳仲躬非常好學,但因為賦詩、寫文章一時沒有成就,便帶著幾千金,來到東都洛陽清化裡,租一所房屋住下。這所房屋庭院中有一口井,很大,經常淹死人。陳仲躬知道這件事情,自恃沒有家室住在這裡,無所懼怕。陳仲躬住進這座院落後,總是關在屋中學習,足不出戶。鄰家有一個女孩,約十幾歲的樣子,每天都來到院中井邊來提水。這天又來提水,站在井邊過了很常時間也不離去,忽然墜入井中淹死了。井水很深,隔了一宿,才將屍體打撈上來。對女孩落井淹死,陳仲躬覺得有些可疑。一天間時,他來到井邊,探頭向井下窺望,忽然看見水中出現一個女子,容貌端麗可愛,按當時人的樣子妝飾,並用眼睛看陳仲躬,凝視之際,用紅袖半掩臉面向他脈脈含情地微笑。妖媚妖冶,超出一般的女人。陳仲躬看得心動神迷,魂移魄惑,似乎都按捺不住了。不由得嘆息地說:「怪不得呢,這就是女孩落入井中淹死的緣由嗎!」於是不再看井中的妖媚女子,轉身回到屋裡。過了幾個月,天炎熱大旱,但是院中這口井裡的水,一點也不見減少。忽然有一天井水突然乾涸。一清早,有人敲門說:「敬元穎請求拜見相公。」陳仲躬讓來人進屋一看,乃是那天在井中見到的那個妖麗女子。身穿紅衣綠裳,面塗脂粉丹紅,跟洛陽城中的女人一樣。陳仲躬讓這位女子坐下,詢問道:「你為什麼要誘殺人呢?」敬元穎回答說:「我不是殺人的人。這口井中住有一條毒龍。自漢朝絳侯住在這裡,掘成這口井,這條毒龍就住在井中。洛陽城中有五條毒龍,它是其中的一條。因為它同太一神左右的侍龍處得很好,因此每每被它所矇蔽。上天徵召它,多數時候找個因由不去赴會。這條毒龍喜愛喝人血。自漢朝以來,它已經吸食了三千七百多人的血啊!而且井裡的水從來沒有乾涸的時候。我是國朝初年墜入井中的,為這條毒龍所驅使。為它引誘人墜入井中,供它吸食。很是辛苦,而且也不是我情願這樣幹的。昨天,是太一神使者交接班的日子,天下龍神都得集駕到太一神那裡。昨天夜裏子時,各位龍神已經朝拜太一了。但是,河南大旱,太一神讓群龍考察三五天才放它們回來。現在井內已經沒有水啦。如果你能誠心讓工匠下去淘井,就可以讓我擺脫這條毒龍給我的苦難啊!果然如此,我願終生侍奉公子。世間上的事情沒有辦不到的啊!」說罷,便不見了。陳仲躬當時就讓一工匠下井去淘,並派一名親信僕人一塊兒下到井底,囑咐說:「到井底後,見到特殊的物件就將它取上來。」這位僕人隨工匠下到井底後,沒有見到其它東西,只揀得一面古銅鏡,寬七寸七分。陳仲躬讓僕人將古銅鏡用水洗淨,放在匣子裡,焚香敬奉它。這面古銅鏡就是敬元穎啊!當夜一更後,敬元穎果然從門外走進屋來。一直走到香燭前下拜,對陳仲躬說:「感謝你搭救我的大恩,使我脫離了在井下照着污泥的苦差使。我原本是昔年師曠所鑄的十二面銅鏡中的第七面。師曠鑄造我們時,都以日月為大小之差。元穎是七月七日午時鑄造的,因此寬為七寸七分。貞觀年間,是許敬宗的婢女蘭苕將我墜入井中。因為這井的水特別深,又有毒龍吐出的毒氣,下到井底的人都被悶死,因此沒人將我撈取上來,就為毒龍所使役。幸虧遇到你這樣正直的人,才得以重見人間啊!然而,明晨以內,望搬出這所房子。」陳仲躬說:「我已用錢將這所宅院租賃下來了。現在馬上要搬出去住,我一時上哪籌措到足夠的租金呢?」敬元穎說:「現在就請你整裝,什麼憂慮也不要有。」說著就要告辭。陳仲躬又將敬元穎留住,問:「你怎麼能打扮成現在這種樣子的呀?」敬元穎說:「我變化無常,不是一一可以講述出來的啊!」說完,立時不見了。第二天早晨,忽然有一個買賣的中間人來叫門,領來一位房主來拜見陳仲躬,並請他立即搬家。外面車馬夫役都準備好了,裝上一應傢俱用品後,未到正午就來到立德坊的一所宅院中。這所宅院,大小和租金跟清化裡那所宅院一樣。領陳仲躬來的中間人說:「租金、房契都不缺少,並已交割完畢。」過了三天,陳仲躬原來住的清化裡那所宅院的水井,無緣無故地自行崩塌,牽延到東側的廂房,一時間地都陷下去了。這以後,陳仲躬賦詩、寫文章,屢屢揚名,並作了高官。不論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都象當年搬家移居一樣有人出來幫助。陳仲躬從井中得到的這面古銅鏡,它的背面有二十八個字,都是蝌蚪文。用現代文翻譯過來,大意是:維晉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時,于首陽山白龍潭鑄成此鏡。這面古銅鏡已經在人世間有一千年啦。它背上的環書文字,一個字分管一個天文列宿,按照方位排列:左有日右有月,龜、龍、虎、雀,並列其位。在鏡鼻四周題有四字:夷則之鏡。大意是:平坦均勻的鏡子。

曹王皋


  

唐嗣曹王皋有巧思,精於器用。為荊(荊原作邢,據本書卷二。五曹王皋條改。)州節度使,有覊旅士人懷二羯鼓棬,欲求通謁。先啟于賓府,賓府觀者咸訝議曰:「豈足尚耶?」對曰:「但啟之,尚書當解矣。」及見,皋捧而嘆曰:「不意今日獲逄至寶。」指其鋼勻之狀,賓佐唯唯,或腹非之。皋曰:「諸公心未信乎?」命取食拌,自選其極平正者。令置棬于拌心,以油注棬中,棬滿而油無涓滴滲漏。皋曰:「此必開元天寶中供禦棬,不然無以至此。」問其所自,士人曰:「某先人在黔中,得于高力士之家。」眾方深伏。賓府又潛問士人,「宜償幾何?」士人曰:「不過三萬。」及遺金帛器皿,其直果稱是焉。(出《羯鼓錄》)

【譯文】

唐朝曹王李皋有巧妙的構想,精通各種器具古玩。李皋任荊州節度使時,有位暫居在這裡的讀書人,帶著兩付製造羯鼓用的棬,請求通報求見李皋。這位讀書人將兩付棬先打開給李皋的幕僚們看。這些人看了後故作驚訝地說:「這種平常的棬,還用給曹王看啊?」讀書人說:「但請通報,節度使看了它們一定會識別出來的。」待到通報後,曹王李皋見到了這兩付棬,用手捧着讚歎地說:「沒想到今天還能遇到這麼珍貴的寶物啊!」指着兩付棬說,「你們看看,這鋼性,這均勻勁兒。這是用鋼鐵精製而成的啊!」在座的眾幕僚表面上唯口稱是,心中都暗自說:「什麼精鋼細做……」李皋看出幕僚心中所想,說:你們心中不一定相信這是難得的寶物吧,請取來食柈一用。「食柈取來後,李皋親自挑選出特別平整的食柈,將兩付鼓棬打開重疊置放在食柈上面,讓人將食油頃入棬中,直到注滿為止。油一點也不滲漏出來。李皋說:」這兩付棬一定是開元、天寶年間,向朝廷進貢的禦棬。不然,沒有這麼製作精細的棬啊。「問獻棬的讀書人:」你這兩付棬是從哪兒得到的。「讀書人回答道:」我的先人在黔中,從當年玄宗皇帝的宮內總管高力士大人家得到它們的。「眾位幕僚們才深深拜服。事後,幕僚們又暗中問這位讀書人:」你估計,曹王應償給你多少錢!「讀書人說:」也就三萬吧。"待到曹王李皋贈送給這位讀書人金帛器皿等物後,這些幕僚好信計算一下:這些東西的價值果然就在三萬左右。


  
漁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