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二 - 362 / 471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二

第362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362頁

朗讀:

司馬文王問武陔曰:「陳泰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出《世說》)

【譯文】


  

司馬文王問武陔說:「陳泰同他的父親司空相比較怎樣?」武陔說:「淵博典雅,能以天下的聲威和教化為己任這方面,不如他父親,精明幹練,處理事物,比他父親強。」

裴頠

冀州刺史楊淮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淮與裴頠、樂廣友善,遣見之。頠性弘放,愛喬之有風韻。謂淮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有神檢,謂淮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劣也。"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無檢局,樂言為得。然併為後之雙雋。(出《世說》)

【譯文】

冀州刺史楊淮有兩個兒子,楊喬和楊髦,都是在很幼小的時候就具有一定的才幹。楊淮和裴頠、樂廣的關係很好,他叫兩個兒子來拜見他倆。裴頠性格豪放,喜歡楊喬有風度氣質。他對楊淮說:「楊喬將來能趕上你,楊髦稍差一點。」樂廣性格高潔淳樸,喜愛楊髦的聰明檢點。他對楊淮說:「楊喬能趕上你,但是楊髦更為出色。」楊淮笑着說:「我兩個兒子的優點和缺點,就是裴頠和樂廣的優點和缺點。」有人評論說:「楊喬雖然風度韻致好,但是缺少約束檢點,還是樂廣的說法比較準確。然而兩個孩子都很出色,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對傑出的人才。」

匈奴使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懷遠國,使崔季圭代當之,自捉刀立床頭。事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乃英雄也。」王聞之,馳殺此使。(出《商蕓小說》)

【譯文】

魏武王將要會見匈奴的使者,但他認為自己的形象醜陋,不足以給邊遠的國家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便叫崔季圭來代替,自己在旁邊持刀侍立。會見結束了,他派使者問匈奴的使者:「魏王怎麼樣?」使者說:「魏王的形象非常好,然而他身旁的助手才是個真正的英雄呢!」魏王聽了,派人騎馬追上這個使者,將他殺了。

恆溫

晉殷浩既廢,桓溫語諸人曰:「少時與之共騎竹馬,我棄去已,浩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出《世說新書》)

【譯文】

東晉的殷浩被廢為平民,桓溫對眾人說:「小的時候我和他一同騎竹馬玩耍,我拋棄的東西,殷浩總是拾起來,所以他趕不上我。」

謝鯤

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出《世說新書》)

【譯文】

明帝問謝鯤:「你自己說說同庾亮相比較怎麼樣?」謝鯤回答說:「規規矩矩地上朝當官,作為百官的樣板,我不如庾亮。要講胸中的真才實學,我自己認為超過他。」

唐太宗


  

貞觀五年。上謂長孫無忌等曰:「朕聞主賢則臣直。人固不自知,公宜論朕得失。」無忌曰:「陛下武功文德,跨絶古今,發號施令,事皆利物。臣順之不暇,實不見陛下有愆失。」上曰:「朕欲聞己過,公乃妄相諛悅。今面談公等得失,以為鑒誡。言之者可以無過,聞之者足以自改。因曰,無忌善於籌算,應對敏速。求之古人,亦當無比。兵機政術,或恐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聰悟,臨難不改節,為官亦無朋黨。所少者骨鯁規諫耳。唐儉言辭俊利,善和解人,酒杯流行,發言啟齒。事朕三載,遂無一言論國家得失。楊師道性純善,自無愆過,而情實怯懦,未甚更事,急緩不可得力。岑文木性道惇厚,文章所長,持論恆據經遠,自不負於理。劉洎性最堅貞,言多利益,然其意尚,然諾朋友,能自補闕,亦何以尚焉。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至于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所稱意。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出《唐會要》)

【譯文】

貞觀五年,皇帝對長孫無忌等人說:「我聽說皇帝英明,大臣才敢於直言。人難以正確評價自己,大家說一說我的優點和缺點。」長孫無忌說:「皇帝的戰功和以禮樂教化統治國家的政績,超過古今所有的帝王。發號施令,作出各項決策,都非常正確有效,我忙於執行,沒有空閒的時間,實在沒有看見皇帝有什麼過失。」皇帝說:「我想要聽自己的過錯,你這是隨便奉承討好。今天要當面議論大家的優點和缺點,以便今後戒鑒。說的人不論對錯都沒有關係,聽的人應該注意加以改正。」皇帝接着開始評價說:「長孫無忌善於精心謀劃,反應迅速,對答如流,就是古人也沒有能比得上他的人。但是領兵打仗和治理國家恐怕不是他的長處。高士廉知識豐富,思維敏捷,遇到困難,也不改變自己的立場,做官不搞宗派,所缺少的是不能大膽提出意見。唐儉說話爽快,善解人意,願意喝酒,敢於講話,為我服務三年,卻沒有一句話是議論國家興亡的大事的。楊師道性格純樸善良,自然沒有過錯,然而性格實在怯懦,辦不了什麼大事,什麼時候都不能指望他出力起作用。岑文的本性誠樸寬厚,寫文章的長處是善於引經據典,道理論述得明白。劉洎的性格最堅貞,說話大多涉及到利益關係,但是其意圖,如果是答應朋友的,他一定想辦法辦成,也不應該提倡。馬周處理事物敏捷,性格很忠誠正直。至于識別評价人物的本領,直爽地說,我比你們都強。褚遂良學問稍好一點,性格也很堅強正直,非常親近依附於我,就像飛鳥如果靠近人,自然應該愛護。」

李績

武德初,李績得黎陽倉,就食者數十萬人。魏徵、高季輔、杜正倫、郭孝恪皆客遊其所,一見于眾人之中,即加禮敬。平武牢獲鄭州長史戴冑,釋放推薦之。當時認為有知人之鑒。(出《唐會要》)

又貞觀元年,績為并州都督。時侍中張文瓘為參軍事。績曾嘆曰:「張稚圭後來管蕭,吾不如也。」待以殊禮。時有二僚,亦被禮接。績將入朝,一人贈以佩刀,一人贈以玉帶,文瓘獨無所及。因送行二十餘里。績曰:「諺云,千里相送,歸於一別。稚圭何以行之遠也?可以還矣。」文瓘曰:「均承尊獎,彼皆受賜而返,鄙獨見遺,以此于悒。」績曰:「吾子無苦,老夫有說。某遲疑少決,故贈之以刀,戒令果斷也;某放達小拘,故贈之以帶,戒令檢約也,吾子宏才特達,無施不可,焉用贈焉?」因極推引。後文瓘累遷至侍中。(出《廣人物誌》)

【譯文】

唐朝武德初年,李績得到黎陽糧倉,前來吃飯並領取糧食的多達數十萬人。魏徵、高季輔、杜正倫、郭孝恪都來遊玩作客,李績在眾人之中見了,便向他們招呼致意。他清理整頓武王的監獄時,發現了被關押的鄭州長史戴冑,李績立即將戴冑釋放並向朝廷推薦,當時人們都認為李績有識別人才的能力。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