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
李顧言 元和二相 李源 鄭權 樊陽源 吳少誠 陳彥博 陸賓虞 王璠 崔玄亮
韋貫之
李顧言
唐監察御史李顧言,貞元末,應進士舉,甚有名稱。歲暮,自京西客遊回,詣南省,訪知己郎官。適至,日已晚,省吏告郎官盡出。顧言竦轡而東,見省東南北街中,有一人挈小囊,以烏紗蒙首北去,徐吟詩曰:「放榜只應三月暮,登科又校一年遲。」又稍朗吟,若令顧言聞。顧言策馬逼之,于省北有驚塵起,遂失其人所在。明年,京師自冬雨雪甚,畿內不稔,停舉。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皇帝晏駕,果三月下旬放進士榜。顧言元和元年及第。(出《續定命錄》)
【譯文】
唐朝有個監察御史李顧言,貞元末年考中進士,很有希望中榜。年末,李顧言從京城西面遊玩回來後,又前往南省,看望一個做郎官的知己。到達南省,天色已晚,省署的差官告訴他郎官們都出去了。李顧言騎馬向東走去。省署東南北街有一個人提着個小口袋,頭戴烏紗帽,向北走去。一邊走,一邊緩慢地高聲朗誦兩句詩:發榜應在三月末,成名必然晚一年。稍停頓一下,又繼續朗誦,似乎就是要讓李顧言聽到。李顧言驅馬追了上去,這時省署北邊揚起一片塵土,隨後便失去了這個人的蹤影。第二年,京城附近雨雪很大,莊稼歉收,朝廷暫時停止了科舉考試。貞元二十一年春天,德宗皇帝死了。果然在三月下旬才公佈了考中進士舉子的名單,李顧言在元和元年中榜成為進士。
元和二相
元和中,宰相武元衡與李吉甫齊年,又同日為相。及出鎮,又分領揚益。至吉甫再入,元衡亦還。吉甫前一年,以元衡生月卒。元衡以吉甫生月遇害,年五十八。先長安忽有童謡云:“打麥,麥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解者曰:“以為打麥刈麥時也,麥打謂暗中突擊也,三三三謂六月三日也,舞了謂元衡卒也。至元和六月,盜殺元衡,批其顱骨而去。元衡初從蜀歸,熒惑犯上相星,云:“三相皆不利,始輕末重。月餘,李絳以足疾免,明年十月,李吉甫暴卒,又一年,元衡遇害。(出《感定錄》)
【譯文】
元和年間,宰相武元衡和李吉甫同歲,又是同一天當的宰相。及出任鎮守。又分領揚州和蓋州。等到李吉甫回京城,武元衡也回來了。李吉甫在前一年武元衡出生的那個月份死亡,武元衡在第二年李吉甫出生的那個月份遇害,死時五十八歲。在這之前,長安有小孩念童謡說:「打麥,麥打,三三三。」然後旋轉身體說:「舞完了!」有人解釋說:「打麥就是割麥子的時候,『麥打』是暗中襲擊的意思,『三三三』是說六月三日,『舞完了』是說武元衡完了。」反賊刺殺武元衡,割下他的頭顱而去。武元衡剛從蜀郡回來,火星侵犯相星。相士說:「對三個宰相都不利。開始的輕,後面的重。」一個月後,李絳因為患了腳病免了官,第二年十月李吉甫突然死了,又過了一年,武元衡遇害。
李源
李源,洛城北惠林寺住。以其父憕為祿山所害,誓不履人事,不婚,不役僮仆。暮春之際,蔭樹獨處。有一少年,挾彈而至。源愛其風秀,與之馴狎。問其氏行,但曰武十三。甚依阿,不甚顯揚。訊其所居,或東、或西、或南、或北不定。源叔父為福建觀察使,源修覲禮,武生亦云,有事東去,同舟共載。行及宋之谷熟橋,攜手登岸。武曰:「與子訣矣。」源驚訊之,即曰:「某非世人也。為國掌陰兵百有餘年,凝結此形。今夕,托質于張氏為男子。十五得明經,後終邑令。」又云:「子之祿亦薄。年登八十,朝廷當以諫議大夫征。後二年當卒矣。我後七年,復與君相見。」言訖,抵村戶,執手分袂。既而張氏舉家驚喜,新婦誕一男。源累載放跡閩南。及還,省前事,復詣村戶,見一童兒形貌類武者,乃呼曰:「武十三相識耶?」答曰:「李七健乎?」其後憲宗讀國史,感嘆李憕、盧奕之事,有薦源名,遂以諫議大夫征,不起。明年,源卒於惠林寺。張終於宣州廣德縣令。(出《獨異志》)
【譯文】
李源在洛城北邊的惠林寺居住,因為父親李憕被安祿山所殺害,發誓不求功名利祿,不結婚,不僱用奴僕。晚春的一天,他獨自獃在樹蔭下面,看見一個少年,手拿彈弓跑來。李源喜歡少年的風流俊秀,便主動和少年交談,問少年的姓名和排行。少年說自己姓武,排行第十三,性情隨和,不顯露張狂。李源又問他住在什麼地方。少年回答說,或南、或北、或東、或西,沒有固定的住處。李源的叔叔任福建觀察使,李源準備去探望叔叔,武十三郎也說有事要往東去,和李源同乘一條船出發。走到宋谷熟橋,兩個人一同上岸。武十三郎說:「我要和你分手了。」李源吃驚地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本是陰世間的人,已經為我們國家管理陰間軍隊一百多年了,所以修煉凝結成人形。今晚,托生到張家成為一個男孩,十五歲考中明經,以後當縣令一直到死。」又說:「你的福分也不大,到八十歲的時候,朝廷將聘任你當諫議大夫,再過兩年死去。我七年以後,還會與你相見。」說完,已到達村莊,兩人握手分別。隨後,姓張的人家全家非常高興,媳婦生下一個男孩。李源經年在閩南訪親遊玩。等到李源回來,想起武十三郎的事,又找到那個村莊。看到一個小孩的體形相貌很像武十三郎,便叫:「武十三郎還認識我嗎?」那個小孩回答說:「李七身體還好嗎?」後來憲宗閲讀本朝的歷史,感嘆李憕和盧奕的功績和遭遇。正好有人推薦李源,便決定任命李源作諫議大夫。李源有重病臥床不起,第三年死在惠林寺。武十三郎托生的那個姓張的男子死的時候是宣州廣德縣令。
鄭權
初有日者,夢滄州衙門署榜,皆作權字。以告程執恭,遂奏請改名。未幾,朝命鄭權代之。時人深異其事。(出《廣德神異錄》)
【譯文】
程之恭任滄州郡守時,有一天,一個人夢見滄州衙門張貼榜文,上面寫的全是「權」字,把這件事告訴了程之恭,於是要求改名,沒過幾天,朝廷就任命鄭權代替程之恭做滄州太守,當時人們都感到這件事非常奇怪。
樊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