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唐宋汶牧黃州日,秦宗權阻命作亂,將欲大掠四境。蔡州有念金剛經行者,郡人咸敬之,宗權差為細作,令入黃州探事。行者至黃州,未逾旬,為人告敗。宋汶大怒,令于軍門集眾決殺。忽報有加官使到,將校等上言,方聞喜慶,不欲遽行殺戮,由是但令禁錮。逾月,使臣不到,又命行刑。出狴牢次,報使入境,復且停止。使已發,引出就刑,值大將入衙,見之,遽白於宋曰:「黃州士馬精強,城壘嚴峻,何懼奸賊窺覘?細作本非惡黨,受制於人,將軍曲貸性命,足示寬恕。」汶然之,命髡發負鉗,緣化財物,造開元新寺。寺宇將就之一夜,夢八金剛告日:「負鉗僧苦行如此,締構既終,盍釋其鉗,以旌善類。」汶覺大異之,遂令釋鉗,待以殊禮。自後一州悉呼為金剛和尚。(出《報應記》)
【譯文】
唐朝宋汶治理黃州的時候,秦宗權違命作亂,將要四處掠奪。蔡州有一個念金剛經的人,郡中的人都很敬重他。宗權就派他為探子,叫他到黃州刺探。這個人到了黃州,不過十天,被人告發。宋汶大怒,令在軍門前集眾而殺他。忽然報告加官的使者到了,將校等上前慶祝,正在喜慶時,不想立即殺他。因此只命人禁錮起來。又過了一個月,使臣仍沒到,又下令行刑。等把那個人押出監牢後,又報使者已經入境,又暫且停止行刑。使者走了之後,又拉出去行刑,正趕上大將進入衙內,看見了,急忙對宋汶說:「黃州的兵馬精強,城壁壘森嚴,何懼奸賊的窺探?這個探子本不是惡人,是被別人牽制,將軍暫饒他一命,以示寬恕。」宋汶認為這話有理。就命令剃了他的頭髮背着鐵鉗,叫他去化緣財物,為建造開元新寺。寺廟建成的那一夜。宋汶夢見八位金剛告訴他說:「背鉗的和尚如此痛苦,寺廟已經建成,為什麼不放開他的鐵鉗,來發揚他的善行。」宋汶醒後非常驚奇,於是就下令放開鐵鉗,用重禮待他。從此以後,一州的人都叫他為金剛和尚。
販海客
唐有一富商,恆誦金剛經,每以經卷自隨。嘗賈販外國,夕宿于海島,眾商利其財,共殺之。盛以大籠,加巨石,並經沉于海。平明,眾商船發。而夜來所治之島,乃是僧院,其院僧每夕,則聞人念金剛經聲,深在海底。僧大異之,因命善泅者沉于水訪之,見一老人在籠中讀經,乃牽輓而上。僧問其故,云:「被殺,沉于海,不知是籠中,忽覺身處宮殿,常有人送飲食,安樂自在也。」眾僧聞之,悉普加讚歎,蓋金剛經之靈驗。遂投僧削髮,出家于島院。(出《報應記》)
【譯文】
唐朝有一個富商,堅持不懈地讀金剛經。經書總是帶在身邊。曾在國外做買賣,晚上住在一個海島上,眾商人貪圖他的財物,一齊殺了他,把他放在大籠子裡,壓上大石頭,連經書一起都沉到海底。第二天天剛亮。眾商的船開走了。而夜間所住的島,原來有個僧院,那個寺院中的和尚每天晚上都聽到有念金剛經的聲音,深在海底,和尚們非常吃驚,就派會潛水的人沉入海底查看,看見一個老人在籠中唸經,就把籠子拉上來。和尚問他原因,他說:「被殺死了沉在海底,不知道是籠子,忽然覺得身處宮殿,常有人送飯,安樂自在。」眾僧聽到後,都非常讚歎,大概是金剛經的神力。於是他便削髮為僧,出家在島院。
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
沙門靜生 釋曇邃 釋慧慶 費氏 趙泰 釋慧進 沙門法尚 釋弘明 釋志湛 五侯寺僧 釋智聰 曇韻禪師 李山龍 蘇長 尼法信 李氏 徹師 悟真寺僧 釋道俗 史阿誓 石壁寺僧
沙門靜生
西晉蜀郡沙門靜生,出家以苦行致稱,為蜀三賢寺主,誦法華經。每誦經時,常感虎來蹲前聽,誦訖乃去。又恆見左右有四人為侍。年雖衰老,而精勤彌勵,遂終其業雲。(出《法苑珠林》)
【譯文】
西晉時蜀郡的沙門靜生,出家後以苦行著稱,做了蜀地的三賢寺主,誦讀法華經。每當誦經時,常感動老虎前來傾聽,等讀完之後才走。又常常看見左右四個人侍候着他。年紀雖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讀經書。一直到死。
釋曇邃
晉有釋曇邃,未詳何許人。少出家,止河陰白馬寺。蔬食布衣,誦法華經,又釋達經旨,亦為人解說。常于夜中,忽聞扣戶云:「欲請法師九旬說法。」邃不許。固清,乃赴之。而猶是睡中,覺己身已在白馬島神祠中,並一弟子,日日密往,余無知者。後寺僧經祠前過,見有兩高座,邃在北,弟子在南,如有講說聲。又聞有奇香之氣,於是道俗共傳神異。至夏竟(「竟」原作「覺」,據明抄本改。)神送白馬一疋,白羊五頭,絹九十疋。咒願畢,於是遂絶。(出《法苑珠林》)
【譯文】
晉代有個和尚曇邃,不知道他是哪裡人,年少出家,住河陰的白馬寺。吃粗糧穿布衣,誦讀法華經,又能解釋領會經書的宗旨,也常為別人講解。忽然在夜裡聽到敲門的聲音說:「要請法師去講經九十天。」曇邃不答應。堅決請求,就跟他去了。而還象是在睡夢中,覺得自己身在白馬島神祠中,並且有一個弟子,每天都和他一起前往,其餘沒有人知道。後寺的和尚從祠前走過看見有兩個高座,邃坐在北面,弟子坐在南面,就象有講說經書的聲音。又聞到有奇香的氣味,於是道俗的人們都作為神異事傳說。一直到了夏天,神送給他白馬一匹,白羊五頭,絹九十匹,祝願完畢,一切都消失了。
釋慧慶
宋釋慧慶,廣陵人,出家止廬山寺。學通經律,清潔有戒行,誦法華經十地思、益維摩,每夜吟誦,常聞空中有彈指讚歎之聲。曾于大雷遇風濤,船將覆沒,慶惟誦經不輟。覺船在浪中,如有人牽之,倏忽至岸。於是篤勵,彌復精勤矣。(出《法苑珠林》)
【譯文】
宋朝的釋慧慶,是廣陵人,出家在廬山寺。精通經書,清正廉潔而遵守佛教的戒律,誦讀法華經中的十地思、益維摩,常常聽到空中有彈指讚歎的聲音。曾在大雷雨天遇到風暴,船將要覆滅,慧慶只是讀經不止,就覺得船好象是在浪中,有人拉著似的,很快地到了岸。於是讀經也就更加精心勤勉了。
費氏
宋羅玙妻費氏者,寧蜀人,父悅為寧州刺史。費少而敬信,誦法華經數年,勤至不倦。後得病,忽苦心痛,闔門惶懼,屬纊待時。費心念:我誦經勤苦,宜有善祐,庶不遂致死也。既而睡臥,食頃而寤,乃夢見佛于窗中援手,以摩其心,應時都愈。一堂男女婢仆,悉睹金光,亦聞香氣。玙從妹于時省疾床前,亦具聞見。於是大興信悟,虔戒至終,每以此端進化子侄焉。(出《迷異記》。《法苑珠林》九五作出《冥祥記》。)
【譯文】
宋朝的羅玙的妻子費氏,寧蜀人,她的父親做了寧州刺史。費氏年少就敬信誦讀法華經,幾年勤奮不倦。後來得了病,忽然感到心痛,全家人都非常害怕,只等嚥氣下葬。費氏心念:我誦讀經書勤奮,應當有保祐,大概不至于馬上就死吧。接着就入睡了,一頓飯的工夫她醒了。夢中看見佛在窗中過來拉她的手,撫摸她的心。過了一會就不疼了。一屋子裡的男女婢仆,都看見了金光,也聞到了香味。羅玙的堂妹在床前探望她的時候,也都看見和聞到。於是就大興信悟,虔誠也守戒規到最後,也常常用這些來教化他們的子侄等人。
趙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