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羅浮先生軒轅集,年過數百,顏色不衰。立於床前,則發垂至地;坐于暗室,則目光可長數尺。每採藥于深岩峻谷,則有毒龍猛虎護衛。或民傢具齋飯邀之,雖一日百處,無不分體而至。若與人飲,即袖出一壺,才容三二升,縱賓客滿座,而傾之彌日不竭。或人命飲,則百斗不醉。夜則垂髮于盆中,其酒瀝瀝而出,曲藥之香,輒無減耗。與獵人同群,有非朋游者,俄而見十數,儀貌無所間別。或飛朱篆于空中,則可屆千里,病者以布巾拭之,無不應手而愈。唐宣宗召入內廷,遇之甚厚。因問曰:「長生之道可致乎?」集曰:「輟聲色,去滋味,哀樂如一,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致堯舜禹湯之道;而長生久視之術,何足難哉!」又問先生道孰愈于張果。曰:「臣不知其他,但少於果耳。」及退,上遣嬪禦取金盆覆白鵲以嘗之。而集方休于所舍,忽謂其中貴人曰:「皇帝安能更令老夫射覆乎?」中貴皆不諭其言。于時宣宗召令速至。而才及玉階,謂曰:「盆下白鵲,宜早放之。」宣宗笑曰:「先生早已知矣!」座于禦榻前。宣宗命宮中人傳湯茶。有笑集貌古布素者,而縝發朱唇,年始二八,須臾變成老嫗,鷄皮鮐背,鬢髮如絲,于宣宗前涕泗交下。宣宗知宮人之過,遂令謝先生,而貌復故。宣宗因話京師無豆寇荔枝花。俄頃二花皆連葉,各近百數,鮮明芳潔,如才折下,更嘗賜柑子。曰:「臣山下者,有味逾于此。」宣宗曰:「朕無得矣。」集遂取禦前碧玉甌,以寶盤覆之。俄而徹盤,即柑子至矣,芬馥滿殿,其狀甚大。宣宗食之,嘆其甘美無匹。更問曰:「朕得幾年作天子?」即把筆書曰:「四十年。」但十字跳腳。宣宗笑曰:「朕安敢望四十年乎?」及晏駕,乃十四(「十四」原作「四十」,據“杜陽新編)改。)年也。初辭歸山。自長安至江陵,于布囊中,探金錢以施貧者,約數十萬。中使從之,莫知其故。忽然亡其所在,使臣惶恐不自安。後數日,南海奏先生歸羅浮山矣。(出《杜陽篇》)
【譯文】
羅浮先生軒轅集,已經幾百歲了,但容貌並不衰老。立在床前,頭髮就下垂到地。坐在昏暗的房屋裡,目光就可以射出幾尺。他經常在深山峻嶺中採藥,總有毒龍猛虎護衛他。有時老百姓家準備齋飯邀請他,雖然一天有百處之多,但是,他都用分身法分別前往,沒有不到的。如果給別人喝酒,就從袖子中取出一個小壺。好像才能容納二、三升酒。然而,即使賓客滿座,用它來倒酒,會整天不竭,只要倒就有。有時讓他喝酒,就是喝一百斗也不會醉。夜裡就把頭髮下垂在盆中,那些酒就順着頭髮滴進盆裡,曲藥的香味,總是一毫不減。有時和獵人聚集在一起,其中有的遊覽者不是朋友。一會兒看見有十幾個人,儀表容貌沒有什麼區別。有時扔朱籙在空中飛,就可以飛到千里之外。用布巾擦拭病人,沒有不應手就好的。唐宣宗召見軒轅先生,把他請進宮內,給他的待遇很優厚。唐宣宗問他說:「長生的道術可以得到嗎?」軒轅集說:「廢止歌舞和女色,去掉食物的滋味,對待哀和樂象一件事,施捨恩惠不偏不倚,自然和天地會合恩德,日月齊明,到達堯、舜、禹、湯的治道。長生不老的方法,算得上什麼難呢?」唐宣宗又問軒轅先生的道術與張果老相比,誰能勝過誰。軒轅先生說:「我不知道其他人,只知道我比張果老少。」等軒轅先生退出去以後,皇上就派嬪禦拿來金盆遮蓋白鵲來試軒轅先生。當時軒轅集正在他住的地方休息,忽然對那裡的太監說:「皇帝怎麼能再讓老夫射覆呢?」那些太監不明白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在這時唐宣宗下詔讓軒轅集快去。軒轅集才到玉階就對宣宗說:「盆下白鵲,應該早放它。」唐宣宗笑着說:「先生早已知道了。」軒轅集坐在皇帝的床前。唐宣宗命令宮中人進茶水。有宮中人笑話軒轅集容貌古怪,衣着樸素。轉眼之間頭髮稠黑,紅嘴唇,年齡十六七的宮中人就變成老年婦女,皮膚粗糙。像鷄皮一樣,駝背,鬢髮稀疏,在唐宣宗面前涕淚交流。唐宣宗知道這是宮中人的過錯,於是讓她拜求軒轅先生,她的面貌又象原來一樣了。唐宣宗順便說京師沒有豆寇荔枝花,一會兒,這兩種花都連接着葉子,花各近百朵,新鮮芬芳象才折下來的一樣。又賞賜柑子。軒轅先生對唐宣宗說:「我山下的,香味超過這個。」唐宣宗說:「我沒有得到呀!」軒轅集於是取來皇帝面前的碧玉甌,用寶盤蓋上它,一會兒,撤去寶盤,馬上柑子到了,香氣芬芳,充滿大殿,柑子的個頭兒很大。唐宣宗吃它,讚歎它甘甜味美,沒有能比得上它的。唐宣宗又問他說:「我能作幾年天子?」軒轅先生就拿過筆寫:「四十年。」但十字跳腳。唐宣宗笑着說:「我怎麼敢奢望四十年呢?」等到唐宣宗晏駕,是十四年。軒轅先生最初告辭歸山,從長安到江陵,在布囊中拿出金錢,用它佈施貧困的人,約有幾十萬錢,護送他的宦官跟隨着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忽然,軒轅先生在他住的客舍丟失了,使臣惶恐不能自安。過了幾天,南海奏報軒轅先生返回羅浮山了。
李元
李元諫議,嘗隱于嵩山茅舍。冬寒,當戶熾火。有老人戴大帽子,直入炙腳,良久問李公曰:「頗能同去否?知君有志。」因自言:「某秦時閹人,避禍得道。」乃去帽,鬚髯偉甚,曰:「此皆山中所長也。」李公思之良久,乃答曰:「家事未了,更數日得否?」老人揭然而起曰:「公意如此!」遂出門徑去。李公牽衣媿謝,不可暫止,明日尋訪,悉無其跡。(出《逸史》)
【譯文】
諫議大夫李元。曾經隱居在嵩山的茅舍。因為冬天寒冷。對著門生起旺火,有一個老人戴着大帽子,直接走進來烤腳,過了好長時間,老人問李元說:「能夠和我一起離開這裡嗎?知道你有志向。」於是老人自己介紹說:「我是秦時的宦官,因為避禍獲得了道術。」於是摘去帽子,鬚髯飄灑,很雄偉。老人又說:「這些鬚髯都是在山中長出來的。」李元想了很久,這才回答說:「我的家事還沒了,再過幾天可以不?」老人揭然而起說:「原來你的意思是這樣!」於是出門一直走了。李元牽着老人的衣服羞愧地再三道歉,但也不可以讓老人暫停。第二天,李元去尋找老人,沒有一點他的蹤跡。
韋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