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一 - 19 / 334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一

第19頁 / 共334頁。

 大小:

 第19頁

朗讀:

使者對曰:「夫威加于百禽者,不必計其大小。是以神驎為巨象之王,鳳凰為大鵬之宗,亦不在鉅細也。臣國此去三十萬里,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干呂,連月不散者。中國將有好道之君矣。我國王將仰中土而慕道風,薄金玉而厚靈物。故搜奇藴而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肥車而濟弱水,策驥足以度飛沙。契闊途徑,艱苦蹊路,于今十三年矣。神香闢夭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魍魎。夫此二物者,實濟眾生之至要,助至化而昇平。豈圖陛下,乃不知貴乎!是臣國占風之謬也。今日仰鑒天姿,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視則貪恣,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注賊,心多節則奢侈,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

帝默然不平。帝乃使使者敕猛獸發聲,試聽之。使者乃指獸,令發一聲,獸舔唇良久,忽如天雷霹靂之響。又作,兩目如礒磹之炎光,久乃止。


  

帝登時顛蹶,掩耳振動,不能(能原作然。據明抄本、陳校本改)自止。侍者及(及原作乃。據明抄本。陳校本改。)武士皆失仗。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虎見獸,皆相聚屈跡如也。

帝恨使者言不遜,欲罪之。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

至始元元年,京城大疫,死者太半,帝取月支神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日者皆活。香氣經三月不歇,帝信神香,乃秘錄餘香。一旦函檢如故,而失香也。

此香出於聚窟洲人鳥山,山上多樹,與楓樹相似,而香聞數里,名為返魂樹。亦能自作聲,如群牛吼,聞之者心振神駭。伐其木根,于玉釜中煮取汁,更以微火熟煎之,如黑粒狀,令可丸,名為驚精香,或名振靈丸,或名返生香,或名振檀香,或名卻死香,一種六名。斯實靈物也。(出《仙傳拾遺》)

【譯文】

漢代延和三年春天,漢武帝駕臨安定。西胡月支國的國王派使者向漢武帝進獻了四兩香料。香料像麻雀蛋一樣大小、像桑椹那樣紫黑色。漢武帝認為香料並不是中國缺少的珍品,就交給了外庫。

月支國使者又獻了一頭猛獸,像出生五六十天的狗,有狸貓那麼大,毛是黃的。漢武帝見月支國使者抱著這麼個東西進了大殿。看那個動物皮毛禿疏沒精打采的,心想這月支國弄個什麼玩意來進貢,心裡不太高興,就問使者:「這麼個小動物,稱得上什麼猛獸啊?」

使者回答說:「能統領千禽百獸的動物,不一定非得是龐然大物。獨角的神馬可以統領龐大的象而稱王;鳳凰也不大,但可以鎮住展翅幾十里寬的大鵬,可見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月支國離這裡三十萬里,但我國東風像柔和的旋律一樣,千日吹拂,高天的雲中也合樂曲之呂,多少個月音樂聲也不散。中國出現了一位愛好修道的君王,我們月支國國王一直仰慕中原的興盛、尊崇道家風範,所以視金玉為糞土,卻特別看重神靈寶物。因而千方百計找到了這種神香,深入天林捕到了這只猛獸,為了尋找寶物,我們國王不惜乘着駿馬拉的車渡過弱水河,騎着駿馬穿越大沙漠,長途跋涉,路上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整整用了十三年的時間。這神香能夠救活將死的病人,這猛獸能避除各種妖魔鬼怪,所以這兩件寶物是救濟百姓的最重要的東西。沒想到皇帝陛下您竟不覺得這兩件寶物的珍貴。莫非是我們月支國的卜者算卦算錯了嗎?現在我拜見陛下,您不是一位高尚明君。人們常說,眼睛看得多了會貪心不足,說話說多了會招惹是非,身體好動會招致傷害,心中的慾望多就會奢侈,沒有聽說過一個君王有這四多而能治理好天下的。」

漢武帝聽了這番話後,雖然沒說話,但心裡很不痛快。就叫使者讓那頭獸叫一聲聽聽看到底怎麼樣,使者就用手指着那獸讓它叫一聲,那獸伸出舌頭舔了半天嘴唇,突然一聲吼叫,聲音大得像天空中響起一聲響雷。接着又吼了幾聲,兩隻眼睛發出閃電般的白光,半天才停下來。

漢武帝被這猛獸的吼聲嚇得差點昏過去,兩手摀住耳朵也擋不住聲音進入耳中,几乎失去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侍護在他身邊的扈從和武士嚇得連儀杖和刀槍都扔掉了。

武帝更加討厭這頭怪獸,讓人把它送到上林苑裡喂老虎。然而老虎們一見這頭怪獸,立刻嚇得聚在一起連動都不敢動了。

武帝忌恨月支使者在金鑾殿上出言不遜,打算問他的罪。然而第二天連使者帶怪獸都不見了。

到了始元元年時,京城大閙瘟疫,病死的人有一多半,武帝就取來月支國貢的神香在城裡點燃,沒想到凡是死了不超過三天的人都活過來了。香氣過了三個月還不散,這一下武帝相信神香是奇珍異寶,就把剩下的神香珍藏在一個盒子裡。有一天打開來看,神香卻不知怎麼消失了。

據說這種神香出於東海中的仙島「聚窟洲」的人鳥山上,這座山中樹很多和楓樹差不多,樹發出的香氣傳到幾里地之外。名叫「返魂樹」,這種樹本身能發出像牛群吼叫的聲音,使人聽了心驚膽顫,把這種樹的根砍來放在玉製的鍋裡熬煮後把汁取出來,再用小火慢慢煎熬,一直煮成黑色軟糖稀的樣子再把它製成藥丸,這種藥丸名叫「驚精香」,也叫「振靈丸」,還叫「返生香」,「振檀香」,「卻死香」,一共有六個名字。看來這種香確實是神靈的珍寶。

衛叔卿

衛叔卿者,中山人也。服雲母得仙。

漢儀鳳(二字有誤)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閒居殿上,忽有一人乘雲車,駕白鹿,從天而下,來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許,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驚問曰:「為誰?」答曰:「吾中山衛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語。」叔卿本意謁帝,謂帝好道,見之必加優禮。而帝今雲是朕臣也,於是大失望,默然不應。忽焉不知所在。

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見。但見其子名度世,即將還見。帝問云:「汝父今在何所?」對曰:「臣父少好仙道,嘗服藥導引,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餘年。雲當入太華山也。」帝即遣使者與度世共之華山,求尋其父。到山下欲上,輒火,不能上也。


  

積數十日,度世謂使者曰:「豈不欲令吾與他人俱往乎。」乃齋戒獨上。

未到其嶺,于絶岩之下,望見其父,與數人博戲于石上。紫雲蔚蔚于其上,白玉為床,又有數仙童執幢節,立其後。度世望而載拜。

叔卿曰:「汝來何為?」

度世曰:「帝甚恨前日倉卒,不得與父言語,今故遣使者梁伯,與度世共來,願更得見父也。」

叔卿曰:「前為太上所遣,欲誡帝以大災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國祚可延。而強梁自貴,不識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語,是以去耳。今當與中黃太乙共定天元,吾終不復往耳。」

度世曰:「不審向與父並坐是誰也?」

叔卿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火低公、飛黃子、王子晉、薛容耳。今世向大亂,天下無聊,後數百年間,土滅金亡。汝歸,當取吾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書,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雲而行。道成,來就吾于此。勿得為漢臣也,亦不復為語帝。」

度世於是拜辭而去,下山見梁伯,不告所以。梁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頭于度世,求乞道術。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