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下 - 23 / 171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唐詩鑑賞下

第23頁 / 共171頁。

 大小:

 第23頁

朗讀: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詩人用氣候環境給予人的「涼冷」感覺來形容深秋之夜,這就給整首詩抹上了深秋的基調。未見風雨,尚且如此涼冷,加上秋風秋雨的襲擊,自然更感到寒氣逼人。運用這種襯疊手法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增強詩的感染力。次句點明人物。「安閒」二字勾畫出「老翁」喜靜厭動、恬淡寡慾的形象。

「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臥遲」寫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寧可閒坐閉目養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間睡不着,老翁若不是「臥遲」,恐亦難於雨聲中「睡美」。以「燈滅後」三字說明「臥遲」時間,頗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瀝,屋內「老翁」安然「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虛,具有閒淡的情懷。


  

以上兩聯是從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寢情況刻畫他的性格。詩的下半則從老翁睡醒之後情況作進一步描繪。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以烘瓶裡的燃料經夜已化為灰燼,照應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經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經過去,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了,卻還要「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躺着,生動地描繪出體衰閒散的老翁形象。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遙相呼應,寫氣候對花木和老翁的影響。風雨過後,深秋的氣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葉滿階紅」,夜來風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零滿階,多麼冷酷的大自然啊!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豈能無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全詩緊緊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徵,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這首詩大約是大和六年(832)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這時詩人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閒,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特別寂寞冷淡。詩中多少反映了詩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懶、生活上孤寂閒散的狀況。

(宛新彬)

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

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

白居易

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後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閒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更待菊黃家醖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開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劉禹錫同在洛陽,劉任太子賓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閒職。政治上共遭冷遇,使兩位摯友更為心心相印了。詩題中「閒飲」二字透露出詩人寂寞而又閒愁難遣的心境。

前兩聯,字面上是抒寫詩友聚會時的興奮,沽酒時的豪爽和閒飲時的歡樂,骨子裡卻包涵着極為淒涼沉痛的感情。

從「少時」到「老後」,是詩人對自己生平的回顧。「不憂生計」與不「惜酒錢」,既是題中「沽酒」二字應有之義,又有政治抱負與身世之感隱含其中。「少時」二字使人想見詩人少不更事時的稚氣與「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豪氣。「老後」卻使人聯想到那種閲盡世情冷暖、飽經政治滄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氣了。詩人迴首平生,難免有「早歲那知世事艱」的感慨。

「共把」一聯承上啟下,亦憂亦喜,寫神情極妙。「十千沽一斗」是傾注豪情的誇張,一個「共」字使人想見兩位老友爭相解囊、同沽美酒時真摯熱烈的情景,也暗示兩人有相同的處境,同病相憐,同樣想以酒解悶。「相看」二字進而再現出坐定之後彼此端詳的親切動人場面。白、劉都生於公元七七二年,時年均已六十七歲,亦即「七十欠三年」。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兩張皺紋滿面的老臉,面面相覷,怎能不感慨萬千?朋友的衰顏老態,也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憐惜對方也就是憐惜自己。在這無言的凝視和含淚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飽經憂患的複雜感情。

「閒征」一聯,具體描寫「閒飲」的細節和過程,將題中旨意寫足。這裡的「閒」是身閒而心未嘗閒,借知識的遊戲來怡情養性是假,排遣寂寞無聊才是真。雖有高雅芳潔的情懷、匡時救世的志向和滿腹經綸的才學,卻只能引經據史,行行酒令,虛擲時光,這不是仁人志士的不幸嗎?這裡的「醉」,似醉而非真醉;與其說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說是醉于「勝管弦」的「清吟」,雖然美酒可以醉人,卻不能醉心,一般的絲竹可以悅耳動聽,卻無法象知己的「清吟」那樣奏出心靈的樂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二句,把「閒飲」和內心的煩悶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尾聯,詩人把眼前的聚會引向未來,把友情和詩意推向高峰。一個「更」字開拓出「更上一層樓」的意境,使時間延長了,主題擴大和深化了。此番「閒飲」,似乎猶未盡興,於是二人又相約在重陽佳節時到家裡再會飲,那時家釀的菊花酒已經熟了,它比市賣的酒更為醇美哩,大概也更能解愁吧!「共君一醉一陶然」,既使人看到摯友的深情厚誼,又不難發現其中有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只有在醉鄉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脫于愁苦之外,這本身不就是一種痛苦的表現嗎?

這首詩寫的是「閒飲」,卻包藴着極為悲愴的身世之感。首句「少時」起得突兀,遂又以「老後」相對;三句寫「沽酒」,四句忽又牽入「相看七十欠三年」句。從一時「閒飲」,推衍到漫漫人生,實在高妙。全詩言簡意富,語淡情深,通篇用賦體卻毫不平板獃滯,見出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工力。

(徐傳禮)


  
覽盧子蒙侍禦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因贈子蒙,題于卷後

覽盧子蒙侍禦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因贈子蒙,題于卷後

白居易

昔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

今日逢君開舊卷,卷中多道贈微之。

相看淚眼情難說,別有傷心事豈知?

聞道咸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白居易晚年與「香山九老」之一的盧子蒙侍禦交往,一天,翻閲盧的詩集,發現集子裡不少詩篇是贈給元稹的。而此時元稹已去世十年了。白居易不禁心酸,他迅速把詩集翻到最後,蘸滿濃墨,和着熱淚,在空白頁上寫下了這首律詩。

詩一開始,全是敘事,好象與盧子蒙對坐談心。詩句追溯往事,事中自見深情。頭兩句,把三十多年前與微之論詩衡文,睥睨當世,談笑風生的情景,重新展現在眼前。接下去,三、四句寫今日與盧君聚首,共同披閲他的詩卷,也只是平平常常的敘事。然而,情景一轉,詩集中突然跳出了元微之的名字,眼前便閃現出微之的影子,詩情也就急轉直下,發為變徽之音。五、六兩句,轉入正面抒情。「相看」一句,描繪了一瞬間的神態:兩個老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老淚縱橫,卻都不說一句話。

詩篇至此,一種無聲之慟,已夠摧裂肺肝,而全詩也已經神完氣足了。最後兩句,詩人又用「聞道」一語領起,宕開詩境,跳到了微之墳上。墓木拱矣,黃土成阡;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歲月的流逝是這樣快,悼念之情又怎能不這樣深?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