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李白的可貴之處在於,儘管他精神上經受着苦悶的重壓,但並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詩中仍然貫注豪邁慷慨的情懷。「長風」二句,「俱懷」二句,更象是在悲愴的樂曲中奏出高昂樂觀的音調,在黑暗的雲層中露出燦爛明麗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寫強烈苦悶的同時表現出倔強的性格。因此,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不是陰鬱絶望,而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雄放的氣概。這說明詩人既不屈服于環境的壓抑,也不屈服于內心的重壓。
思想感情的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結構的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在這首詩裡被完美地統一起來了。詩一開頭就平地突起波瀾,揭示出鬱積已久的強烈精神苦悶;緊接着卻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秋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扶搖直上九霄,然後卻又迅即從九霄跌入苦悶的深淵。直起直落,大開大合,沒有任何承轉過渡的痕跡。這種起落無端、斷續無跡的結構,最適宜于表現詩人因理想與現實的尖鋭矛盾而產生的急遽變化的感情。
自然與豪放和諧結合的語言風格,在這首詩裡也表現得相當突出。必須有李白那樣闊大的胸襟抱負、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駕馭語言的能力,才能達到豪放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這首詩開頭兩句,簡直象散文的語言,但其間卻流注着豪放健舉的氣勢。「長風」二句,境界壯闊,氣概豪放,語言則高華明朗,彷彿脫口而出。這種自然豪放的語言風格,也是這首詩雖極寫煩憂苦悶,卻並不陰鬱低沉的一個原因。
(劉學鍇)
山中問答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絶句。
詩的第一聯「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前句起得突兀,後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麼「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余」,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蒼綠。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造成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人們思索的興味。「心自閒」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對於詩人來說,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自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讚歎。何以見得?因為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綉頰」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共同之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受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碧山」之中這種不汲汲於榮、不寂寂于逝,充滿着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實非「人間」所能比!那麼「人間」究竟怎樣呢?這一回詩人真的不說了。然而只要稍稍瞭解一下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可見,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多少傷和恨!所以,要說這首詩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閒適心情,恐怕未必貼切。詩中用一「閒」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並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確有一種「寓莊于諧」的味道,不過這並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就是這麼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詩雖只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形象可感,虛處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藴意幽邃。明代李東陽曾說:「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這段話對於我們讀這首詩倒是頗有啟發的。詩押平聲韻,採用不拘格律的古絶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更有助于傳達出詩的情韻。
(趙其鈞)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李白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
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
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
《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
《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
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
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于余亦何有?
孔聖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鷄狗!
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達亦不足貴,究亦不足悲。
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李白的朋友王十二寫了一首題為《寒夜獨酌有懷》的詩贈給李白,李白便寫了這首答詩,酣暢淋漓地抒發情懷。
詩的前八句敘事,設想王十二懷念自己的情景。詩人沒有正面點明,而是巧妙地借用了東晉王子猷訪戴的典故來暗示。王十二與王子猷同姓,前者是寒夜懷友,後者是雪夜懷友,情境相似。戴安道與王子猷都是當時的名士,用這個典故,也有表明詩人自己與王十二品格高潔的意思。
為了襯托王十二對朋友的美好感情,詩人把王十二懷友時的環境也描繪得很美。本來萬里天空佈滿了浮雲,等到王十二懷友的「佳興」一發,那碧山似的浮雲就突然收捲起來,孤月懸空,銀河清澄,北斗參差,清明的夜色給人以夜涼如水之感。在皎皎月光下,滿地夜霜,一片晶瑩明淨,井邊的欄杆成了「玉床」,井成了「金井」,連四周的冰也嶙峋奇突,氣概不凡。
這是詩人憑藉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來的美好境界,佳境佳興,景真情真,好象王十二就出現在面前,詩人怎能不傾心吐膽,暢敘情懷呢?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是過渡句,它既承上文的「懷余對酒」,又啟下文的抒懷。下面,詩分三個層次,洋洋灑灑地抒寫詩人的萬古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