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書 - 95 / 107
中國古代史類 / 姚思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陳書

第95頁 / 共107頁。

後主在東宮,集宮僚置宴,時造玉柄麈尾新成,後主親執之,曰:「當今雖復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獨張譏耳。」即手授譏。仍令于溫文殿講《莊》、《老》,高宗幸宮臨聽,賜禦所服衣一襲。後主嗣位,領南平王府諮議參軍、東宮學士。尋遷國子博士,學士如故。後主嘗幸鐘山開善寺,召從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譏豎義。時索麈尾未至,後主敕取松枝,手以屬譏,曰「可代麈尾」。顧謂群臣曰「此即是張譏後事」。禎明三年入隋,終於長安,時年七十六。

譏性恬靜,不求榮利,常慕閒逸,所居宅營山池,植花果,講《周易》、《老》、《莊》而教授焉。吳郡陸元朗、硃孟博、一乘寺沙門法才、法雲寺沙門慧休、至真觀道士姚綏,皆傳其業。譏所撰《周易義》三十捲,《尚書義》十五卷,《毛詩義》二十捲,《孝經義》八卷,《論語義》二十捲,《老子義》十一卷,《莊子內篇義》十二卷,《外篇義》二十捲,《雜篇義》十捲,《玄部通義》十二卷,又撰《游玄桂林》二十四卷,後主嘗敕人就其家寫入秘閣。


  

子孝則,官至始安王記室參軍。

顧越,字思南,吳郡鹽官人也。所居新坡黃岡,世有鄉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越少孤,以勤苦自立,聰慧有口辯,說《毛氏詩》,傍通異義,梁太子詹事周舍甚賞之。解褐揚州議曹史,兼太子左率丞。越于義理精明,尤善持論,與會稽賀文發俱為梁南平王偉所重,引為賓客。尋補《五經》博士。紹泰元年,遷國子博士。世祖即位,除始興王諮議參軍,侍東宮讀。世祖以越篤老,厚遇之,除給事黃門侍郎,又領國子博士,侍讀如故。廢帝嗣立,除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華皎之構逆也,越在東陽,或譖之於高宗,言其有異志,詔下獄,因坐免。太建元年卒於家,時年七十八。

時有東陽龔孟舒者,亦治《毛氏詩》,善談名理。梁武世,仕至尋陽郡丞,元帝在江州,遇之甚重,躬師事焉。承聖中,兼中書舍人。天嘉初,除員外散騎常侍,兼國子助教、太中大夫。太建中卒。

沈不害,字孝和,吳興武康人也。祖總,齊尚書祠部郎。父懿,梁邵陵王參軍。不害幼孤,而修立好學。十四召補國子生,舉明經。累遷梁太學博士。轉廬陵王府刑獄參軍,長沙王府諮議,帶汝南令。天嘉初,除衡陽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嘉德殿學士。自梁季喪亂,至是國學未立,不害上書曰:

臣聞立人建國,莫尚于尊儒,成俗化民,必崇于教學。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林璧水,業盛于兩京。自淳源既遠,澆波已扇,物之感人無窮,人之逐欲無節,是以設訓垂範,啟導心靈,譬彼染藍,類諸琢玉,然後人倫以睦,卑高有序,忠孝之理既明,君臣之道攸固。執禮自基,魯公所以難侮,歌樂已細,鄭伯於是前亡,干戚舞而有苗至,泮宮成而淮夷服,長想洙、泗之風,載懷淹、稷之盛,有國有家,莫不尚已。

梁太清季年,數鐘否剝,戎狄外侵,奸回內[B192],朝聞鼓鼙,夕炤烽火。洪儒碩學,解散甚于坑夷,《五典》、《九丘》,湮滅逾乎帷蓋。成均自斯墜業,瞽宗於是不修,裒成之祠弗陳稞享,釋菜之禮無稱俎豆,頌聲寂寞,遂逾一紀。後生敦悅,不見函杖之儀,晚學鑽仰,徒深倚席之嘆。

陛下繼歷升統,握鏡臨宇,道洽寰中,威加無外,濁流已清,重氛載廓,含生熙阜,品庶咸亨。宜其弘振禮樂,建立庠序,式稽古典,紆跡儒宮,選公卿門子,皆入于學,助教博士,朝夕講肄,使擔簦負笈,鏘鏘接衽,方領矩步,濟濟成林。如切如磋,聞《詩》聞《禮》,一年可以功倍,三冬於是足用。故能擢秀雄州,揚庭觀國,入仕登朝,資優學以自輔,蒞官從政,有經業以治身,轖駕列庭,青紫拾地。

古者王世子之貴,猶與國子齒,降及漢儲,茲禮不墜,暨乎兩晉,斯事彌隆,所以見師嚴而道尊者也。皇太子天縱生知,無待審喻,猶宜晦跡俯同,專經請業,奠爵前師,肅若舊典。昔闕裡之堂,草萊自闢,舊宅之內,絲竹流音,前聖遺烈,深以炯戒。況復江表無虞,海外有截,豈得不開闡大猷,恢弘至道?寧可使玄教儒風,弗興聖世,盛德大業,遂藴堯年?臣末學小生,詞無足算,輕獻瞽言,伏增悚惕。


  
詔答曰:「省表聞之。自舊章弛廢,微言將絶,朕嗣膺寶業,念在緝熙,而兵革未息,軍國草創,常恐前王令典,一朝泯滅。卿才思優洽,文理可求,弘惜大體,慇勤名教,付外詳議,依事施行。」又表改定樂章,詔使制三朝樂歌八首,合二十八曲,行之樂府。

五年,除贛令。入為尚書儀曹郎,遷國子博士,領羽林監,敕治五禮,掌策文謚議。太建中,除仁武南康嗣王府長史,行丹陽郡事。轉員外散騎常侍、光祿卿。尋為戎昭將軍、明威武陵王長史,行吳興郡事。俄入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十二年卒,時年六十三。

不害治經術,善屬文,雖博綜墳典,而家無捲軸。每制文,操筆立成,曾無尋檢。仆射汝南周弘正常稱之曰:「沈生可謂意聖人乎!」著治《五禮儀》一百卷,《文集》十四卷。

子志道,字崇基,少知名。解褐揚州主簿,尋兼文林著士,歷安東新蔡王記室參軍。禎明三年入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