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書 - 127 / 526
中國古代史類 / 沈約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宋書

第127頁 / 共526頁。

《鞞舞》,未詳所起,然漢代已施于燕享矣。傅毅、張衡所賦,皆其事也。曹植《鞞舞哥序》曰:「漢靈帝《西園故事》,有李堅者,能《鞞舞》。遭亂,西隨段煨。先帝聞其舊有技,召之。堅既中廢,兼古曲多謬誤,異代之文,未必相襲,故依前曲改作新哥五篇,不敢充之黃門,近以成下國之陋樂焉。」晉《鞞舞哥》亦五篇,又《鐸舞哥》一篇,《幡舞哥》一篇,《鼓舞伎》六曲,並陳于元會。今《幡》、《鼓》哥詞猶存,舞並闕。《鞞舞》,即今之《鞞扇舞》也。又云晉初有《杯盤舞》、《公莫舞》。史臣按:杯盤,今之《齊世寧》也。張衡《舞賦》云:「歷七盤而縱躡。」王粲《七釋》云:「七盤陳于廣庭。」近世文士顏延之云:「遞間關於盤扇。」鮑昭云:「七盤起長袖。」皆以七盤為舞也。《搜神記》云:「晉太康中,天下為《晉世寧舞》,矜手以接杯盤反覆之。」此則漢世唯有盤舞,而晉加之以杯,反覆之也。

《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雲項莊劍舞,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漢高祖。且語莊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雲莫害漢王也。今之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按《琴操》有《公莫渡河曲》,然則其聲所從來已久,欲雲項伯,非也。


  

江左初,又有《拂舞》。舊雲《拂舞》,吳舞。檢其哥,非吳詞也,皆陳于殿庭。揚泓《拂舞序》曰:「自到江南,見《白符舞》,或言《白鳧鳩舞》,雲有此來數十年。察其詞旨,乃是吳人患孫皓虐政,思屬晉也。」又有《白珝舞》,按舞詞有巾袍之言;珝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晉《俳歌》又云:「皎皎白緒,節節為雙。」吳音呼緒為珝,疑白珝即白緒。

《鞞舞》,故二八,桓玄將即真,太樂遣眾伎,尚書殿中郎袁明子啟增滿八佾,相承不復革。宋明帝自改舞曲哥詞,並詔近臣虞龢並作。又有西、傖、羌、胡諸雜舞。隨王誕在襄陽,造《襄陽樂》;南平穆王為豫州,造《壽陽樂》;荊州刺史沈攸之又造《西烏飛哥曲》,並列于樂官。哥詞多淫哇不典正。

前世樂飲,酒酣,必起自舞。《詩》雲「屢舞仙仙」是也。宴樂必舞,但不宜屢爾。譏在屢舞,不譏舞也。漢武帝樂飲,長沙定王舞又是也。魏、晉已來,尤重以舞相屬。所屬者代起舞,猶若飲酒以杯相屬也。謝安舞以屬桓嗣是也。近世以來,此風絶矣。

孝武大明中,以《鞞》、《拂》、雜舞合之鐘石,施于殿庭。順帝升明二年,尚書令王僧虔上表言之,並論三調哥曰:「臣聞《風》、《雅》之作,由來尚矣。大者係乎興衰,其次者著于率舞。在於心而木石感,鏗鏘奏而國俗移。故鄭相出郊,辯聲知戚;延陵入聘,觀樂知風。是則音不妄啟,曲豈徒奏。哥倡既設,休戚已征,清濁是均,山琴自應。斯乃天地之靈和,升降之明節。今帝道四達,禮樂交通,誠非寡陋所敢裁酌。伏以三古缺聞,六代潛響,舞詠與日月偕湮,精靈與風雲俱滅。追余操而長懷,撫遺器而太息,此則然矣。夫鐘縣之器,以雅為用,凱容之制,八佾為體。故羽龠擊拊,以相諧應,季氏獲誚,將在於此。今總章舊佾二八之流,袿服既殊,曲律亦異,推今校古,皎然可知。又哥鐘一肆,克諧女樂,以哥為稱,非雅器也。大明中,即以宮縣合和《鞞》、《拂》,節數雖會,慮乖雅體。將來知音,或譏聖世。若謂鐘舞已諧,不欲廢罷,別立哥鐘,以調羽佾,止於別宴,不關朝享,四縣所奏,謹依雅則,斯則舊樂前典,不墜於地。臣昔已制哥磬,猶在樂官,具以副鐘,配成一部,即義沿理,如或可安。又今之《清商》,實由銅雀,魏氏三祖,風流可懷,京、洛相高,江左彌重。諒以金縣干戚,事絶于斯。而情變聽改,稍復零落,十數年間,亡者將半。自頃家競新哇,人尚謡俗,務在噍危,不顧律紀,流宕無涯,未知所極,排斥典正,崇長煩淫。士有等差,無故不可以去禮;樂有攸序,長幼不可以共聞。故喧醜之制,日盛于廛裡;風味之韻,獨盡于衣冠。夫川震社亡,同災異戒,哀思靡漫,異世齊歡。咎徵不殊,而欣畏並用,竊所未譬也。方今塵靜畿中,波恬海外,《雅》《頌》得所,實在茲辰。臣以為宜命典司,務勤課習,緝理舊聲,迭相開曉,凡所遺漏,悉使補拾。曲全者祿厚,藝敏者位優。利以動之,則人思自勸;風以靡之,可不訓自革。反本還源,庶可跂踵。」詔曰:「僧虔表如此。夫鐘鼓既陳,《雅》《頌》斯辨,所以惠感人祇,化動翔泳。頃自金龠弛韻,羽佾未凝,正俗移風,良在茲日。昔阮咸清識,王度昭奇,樂緒增修,異世同功矣。便可付外遵詳。」

樂器凡八音:曰金,曰石,曰土,曰革,曰絲,曰木,曰匏,曰竹。

八音一曰金。金,鐘也,袴也,錞也,鐲也,鐃也。,鐸也。鐘者,《世本》雲「黃帝工人垂所造。」《爾雅》雲「大鐘曰鏞」。《書》曰「笙鏞以間」是也。中者曰剽,剽音瓢。小者曰棧,棧音盞,晉江左初所得棧鐘是也。縣鐘磬者曰筍虡,橫曰筍,從曰虡。蔡邕曰:「寫鳥獸之形,大聲有力者以為鐘虡,清聲無力者以為磬虛,擊其所縣,知由其虡鳴焉。」袴如鐘而大。史臣案:前代有大鐘,若周之無射,非一,皆謂之鐘;袴之言,近代無聞焉。


  

篔,篔于也。圓如碓頭,大上小下,今民間猶時有其器。《周禮》,「以金篔和鼓」。

鐲,鉦也。形如小鐘,軍行鳴之,以為鼓節。《周禮》,「以金鐲節鼓」。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