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書 - 126 / 526
中國古代史類 / 沈約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宋書

第126頁 / 共526頁。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司徒彭城王義康于東府正會,依舊給伎。總章工馮大列:「相承給諸王伎十四種,其舞伎三十六人。」太常傅隆以為:「未詳此人數所由。唯杜預注《左傳》佾舞雲諸侯六六三十六人,常以為非。夫舞者,所以節八音者也。八音克諧,然後成樂。故必以八八為列,自天子至士,降殺以兩,兩者,減其二列爾。預以為一列又減二人,至士止余四人,豈復成樂。按服虔注《傳》云:『天子八八,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其義甚允。今諸王不復舞佾,其總章舞伎,即古之女樂也。殿庭八八,諸王則應六八,理例坦然。又《春秋》,鄭伯納晉悼公女樂二八,晉以一八賜魏絳,此樂以八人為列之證也。若如議者,唯天子八,則鄭應納晉二六,晉應賜絳一六也。自天子至士,其文物典章,尊卑差級,莫不以兩,未有諸侯既降二列,又列輒減二人,近降太半,非唯八音不具,于兩義亦乖,杜氏之謬可見矣。國典事大,宜令詳正。」事不施行。

民之生,莫有知其始也。含靈抱智,以生天地之間。夫喜怒哀樂之情,好得惡失之性,不學而能,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怒則爭鬥,喜則詠哥。夫哥者,固樂之始也。詠哥不足,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則舞又哥之次也。詠哥舞蹈,所以宣其喜心,喜而無節,則流淫莫反。故聖人以五聲和其性,以八音節其流,而謂之樂,故能移風易俗,平心正體焉。昔有戎氏有二女,居九成之台。天帝使燕夜往,二女覆以玉筐,既而發視之,燕遺二卵,五色,北飛不反。二女作哥,始為北音。禹省南土,嵞山之女令其妾候禹于嵞山之陽,女乃作哥,始為南音。夏後孔甲田于東陽萯山,天大風晦冥,迷入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後來是良日也,必大吉。」或曰:「不勝之子,必有殃。」後乃取以歸,曰:「以為餘子,誰敢殃之?」後析,斧破斷其足。孔甲曰:「鳴呼!有命矣。」乃作《破斧》之哥,始為東音。周昭王南征,殞于漢中。王右辛余靡長且多力,振王北濟,周公乃封之西翟,徙宅西河,追思故處作哥,始為西音。此蓋四方之哥也。


  

黃帝、帝堯之世,王化下洽,民樂無事,故因擊壤之歡,慶雲之瑞,民因以作哥。其後《風》衰《雅》缺,而妖淫靡漫之聲起。

周衰,有秦青者,善謳,而薛談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伎而辭歸。青餞之於郊,乃撫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雲。薛談遂留不去,以卒其業。又有韓娥者,東之齊,至雍門,匱糧,乃鬻哥假食。既而去,余響繞樑,三日不絶。左右謂其人不去也。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韓娥還,復為曼聲長哥,一里老幼,喜躍抃舞,不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遣之。故雍門之人善哥哭,效韓娥之遺聲。衛人王豹處淇川,善謳,河西之民皆化之。齊人綿駒居高唐,善哥,齊之右地,亦傳其業。前漢有虞公者,善哥,能令樑上塵起。若斯之類,並徒哥也。《爾雅》曰:「徒哥曰謡。」

凡樂章古詞,今之存者,並漢世街陌謡謳,《江南可採蓮》、《烏生》、《十五子》、《白頭吟》之屬是也。吳哥雜曲,並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

《子夜哥》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晉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軻之家有鬼哥《子夜》。殷允為豫章時,豫章僑人庾僧虔家亦有鬼哥《子夜》。殷允為豫章,亦是太元中,則子夜是此時以前人也。《鳳將雛哥》者,舊曲也。應琚《百一詩》云:「為作《陌上桑》,反言《鳳將雛》。」然則《鳳將雛》其來久矣,將由訛變以至于此乎?

《前溪哥》者,晉車騎將軍沈玩所制。


  
《阿子》及《歡聞哥》者,晉穆帝昇平初,哥畢輒呼「阿子!汝聞不?」語在《五行志》。後人演其聲,以為二曲。《團扇哥》者,晉中書令王珉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捶撻婢過苦,婢素善哥,而珉好捉白團扇,故制此哥。《督護哥》者,彭城內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宋高祖使府內直督護丁旿收斂殯埋之。逵之妻,高祖長女也,呼旿至閣下,自問斂送之事,每問,輒嘆息曰:「丁督護!」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懊憹哥》者,晉隆安初,民間訛謡之曲。語在《五行志》。宋少帝更制新哥,太祖常謂之《中朝曲》。《六變》諸曲,皆因事制哥。《長史變》者,司徒左長史王廞臨敗所制。《讀曲哥》者,民間為彭城王義康所作也。其哥雲「死罪劉領軍,誤殺劉第四」是也。凡此諸曲,始皆徒哥,既而被之絃管。又有因絃管金石,造哥以被之,魏世三調哥詞之類是也。

古者天子聽政,使公卿大夫獻詩,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秦、漢闕采詩之官,哥詠多因前代,與時事既不相應,且無以垂示後昆。漢武帝雖頗造新哥,然不以光揚祖考、崇述正德為先,但多詠祭祀見事及其祥瑞而已。商周《雅頌》之體闕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