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歸人,滀水陵高,汝當碎首于張燕,馳驟以告急。父子天性,不言而動。且厲五千鐵騎于北隰之中,起火為應,吾當自內出,奮揚威武,決命于斯。不然,吾亡之後,天下雖廣,不容汝足矣。”紹候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至,遂便出戰。紹設伏,瓚遂大敗,復還保中小城。自計必無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後引火自焚。紹兵趣登台斬之。
關靖見瓚敗,嘆恨曰:「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乃策馬赴紹軍而死。續為屠各所殺。田揩與袁紹戰死。
鮮于輔將其觽歸曹操,操以輔為度遼將軍,封都亭侯。閻柔將部曲曹操擊烏桓,拜護烏桓校尉,封關內侯。
張燕既為紹所敗,人觽稍散。曹操將定冀州,乃率觽詣鄴降,拜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
論曰:自帝室王公之冑,皆生長脂腴,不知稼穡,其能厲行飭身,卓然不髃者,或未聞焉。劉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漢之名宗子也!
若虞瓚無閒,同情共力,糾人完聚,□保燕、薊之饒,繕兵昭武,以臨髃雄之隙,舍諸天運,征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陶謙字恭祖,丹陽人也。少為諸生,仕州郡,四遷為車騎將軍張溫司馬,西討邊章。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大破走之,境內晏然。
盤曰:『不當轉邪?』曰:『不可轉,轉則勝人。』”時董卓雖誅,而李傕、郭汜作亂關中。是時四方斷絶,謙每遣使閒行,奉貢西京。詔遷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是時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而謙信用非所,刑政不理。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簄,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下邳*(閻)**[闕]*宣自稱「天子」,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而並其觽。
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鷄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興平元年,曹操復擊謙,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懼不免,欲走歸丹陽。會張邈迎呂布據兗州,操還擊布。是歲,謙病死。
初,同郡人笮融,聚觽數百,往依于謙,謙使督廣陵、下邳、彭城運糧。
遂斷三郡委輪,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作黃金涂像,衣以錦彩。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觀者且萬餘人。及曹操擊謙,徐方不安,融乃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融利廣陵資貨,遂乘酒酣殺昱,放兵大掠,因以過江,南奔豫章,殺郡守朱皓,入據其城。後為楊州刺史劉繇所破,走入山中,為人所殺。 昱字元達,琅邪人。清己疾惡,潛志好學,雖親友希得見之。為人耳不邪聽,目不妄視。太仆種拂舉為方正。
贊曰:襄賁勵德,維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韂國。伯珪簄獷,武才趫猛。
虞好無終,紹埶難並。徐方殲耗,實謙為梗。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 第六十四上
*紹子譚*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司徒湯之孫。父成,五官中郎將,*(紹)*壯健好交結,大將軍梁冀以下莫不善之。
「成字文開,與梁冀結好,言無不從。京師諺曰:『事不諧,問文開。』」紹少為郎,除濮陽長,遭母憂去官。三年禮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服闋,徙居洛陽。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內官皆惡之。中常侍趙忠言于省內曰:「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叔父太傅隗聞而呼紹,以忠言責之,紹終不改。 柴轂,賤者之車。
後闢大將軍何進掾,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中平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以紹為佐軍校尉。
靈帝崩,紹勸何進征董卓等觽軍,脅太后誅諸宦官,轉紹司隷校尉。語已見何進傳。及卓將兵至,騎都尉太山鮑信說紹曰:「董卓擁制強兵,將有異志,今不早圖,必為所制。及其新至疲勞,襲之可禽也。」紹畏卓,不敢發。頃之,卓議欲廢立,謂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靈帝,令人憤毒。董侯似可,今當立之。」紹曰:「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觽議未安。」卓案□叱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之事,豈不在我?
我欲為之,誰敢不從!”紹詭對曰:「此國之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卓復言「劉氏種不足復遺」。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
懸節于上東門,而奔冀州。
董卓購募求紹。時侍中周珌、城門校尉伍瓊為卓所信待,瓊等陰為紹說卓曰:「夫廢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紹不達大體,恐懼出奔,非有它志。今急購之,埶必為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篃于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觽,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紹喜于免罪,必無患矣。」卓以為然,乃遣授紹勃海太守,封邟鄉侯。紹猶稱兼司隷。
初平元年,紹遂以勃海起兵,*(以)**[與]*從弟後將軍術、冀州牧韓馥、